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摄影报道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有效方法。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54万人死于该疾病,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因此死亡。这意味着,更多民众掌握急救技能,就能进行自救或互救。
5月6日,医院急救中心走进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为名师生科普急救技能。
“以每个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剩下16小时是独处或跟朋友、亲人在一起,关键时刻如果遇上身体不适或遭遇意外情况,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拨打报警,寄希望于医生身上。但是,从患者拨打电话后,至少要等待10分钟以上的时间。如果遇到心脏骤停,身边人能有效心肺复苏,就可以高质量让心跳再次起航。”医院的医护人员,用气球、打气筒等形象比喻,为同学们讲解全套的心肺复苏流程。
随后进行的实践练习,医护人员手把手地示范,点对点地操作,孩子们逐个体验。虽然一开始模拟体验的动作稍显笨拙,姿势、按压的力度还不是很到位,但谁也不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练习,孩子们能做到一边呼救,一边熟练地打开气道,施行人工呼吸及完成胸外心脏按压。
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尹勇表示,生命的抢救技能,应该从学生抓起,同时鼓励孩子们回去教给父母和亲友,让更多人学会互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