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底前北京地铁7条线路覆盖AED金融界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6591812617012761&wfr=spider&for=pc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王晨婷

北京商报讯(记者陶凤王晨婷)10月27日,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工作。据悉,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地铁1号线、2号线、13号线、4号线等7条线路座车站的配置工作。

本次AED设备安装工作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原则,以每站1台AED设备的配置标准,分三阶段有序实施。年底前,完成地铁1号线、2号线、13号线、4号线、大兴线、大兴机场线、燕房线等7条线路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年底前,完成地铁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首都机场线、八通线、14号线、16号线等10条线路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实现设备覆盖率达84%;年底前,完成地铁15号线、昌平线、亦庄线、房山线、S1线剩余5条线路65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实现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地铁车站的AED全覆盖。

同时,-年新开通线路将同步配置AED设备。

据悉,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其最大特点是使用者无需具备专业背景,在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后,操作者即可使用该“救命神器”。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事件时,在救命的“*金四分钟”内,正确使用AED和实施心肺复苏,能极大地提高院前急救效果,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目的。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地铁车站的AED设备均放置于车站显著位置,并设有明显的指引标识。AED上张贴使用说明,方便使用者按照流程使用。如西单地铁站作为1号线和4号线的换乘车站,在两条线路附近分别都设有一台AED。4号线的设在乘车的站台层,1号线的设在进出站的站厅层。两套设施均设在地铁工作人员值班室旁边。

为了推动AED设备的有效使用,AED专业技能培训、应急急救宣传等工作也将同步开展。年底前,将实现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运营服务管理部刘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每个站按照1:14进行培训,一台设备确保有14名地铁员工会用。我们对员工进行急救和设备实操及理论考试,目前已有名员工取得AED使用资质。”

“目前全市每年AED培训量在-人左右,我们争取做到站台服务人员人人都能使用。”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我们对地铁员工进行培训,但AED实际上是为公众普及设计的,理论上谁都能使用,风险是很低的。更推荐培训过的人使用是为了提高救治效率。”

陈志在现场演示了AED的使用方式。AED设备不会上锁,在取出设备后开机,即有语音指示,按照提示来操作即可。“如果是在地铁站出现危险,我们建议首先打,同时立刻找地铁工作人员拿AED。除了设备指示,也会告诉你具体操作步骤。”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增配设备,这些AED设备将会纳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与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体系的联通,急救调度中心可全面掌握全市所有AED设备的定位及状态。“现在已有的4台设备已经纳入调度系统了。在打急救电话的时候,对方就会告诉你,最近的什么地方会有AED。因为我们目前的急救车到达时间在15-20分钟,如果有AED的话将能大大提高救治效率。”陈志表示。

下一步,急救中心将汇总火车站、地铁站、交通枢纽、公园等公共场所所有AED设备的联网信息,形成全市范围内的AED地图,便于市民第一时间获悉周边AED设备的位置及是否可用,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

同时,地铁运营企业编制了轨道交通AED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并会同厂商共同细化AED设备日常管理、检查维护、使用流程等具体事项,确保AED设备保持良好状态并在乘客意外事件救助中发挥作用。

今年6月16日,北京市人民*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推动本市火车站、地铁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公园、景区、大型商场、体育场馆、社区等公共场所按标准配置AED等急救设施设备。

陈志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们需要大力推广社会急救能力建设。要点在于所有公共场所要配备器材,同时家庭高风险人群也要配备急救包。AED也可以进家庭,而且进家庭后,价格会大幅下降。此外,虽然我们有‘好心人法’,但救人本身还是严肃的问题,因此加强社会培训,引导公众参与规范化培训很有必要。”

陈志提到的“好心人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通过法律保障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责任,让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实施紧急救助行为时无后顾之忧。

据悉,为让更多的市民朋友掌握急救的基本技能,市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社会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进一步细化完善法律法规,努力营造“人人会急救,人人敢出手”的社会急救氛围,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