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搏骤停,如何在抢救的黄金时间里与死神赛 [复制链接]

1#
<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本报记者

贺依林 第一临床医学院级本科生

5月7日傍晚,清华大学校内一位大一学生突然昏倒,在场同学判断初步情况后,迅速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正确使用校内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病人恢复了窦性心律。北医三院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表示,正是因为学生们采用了正确的急救方式,才给了昏倒的同学生存的机会。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没有亲身遇到过猝死的病例,但通过新闻报道、社交网络、影视作品等,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心肺复苏”这个词:某时某地,某个人突然昏倒在地,附近的人迅速开始急救,通过心肺复苏,原先已经没有了呼吸的人神奇地“复活”了。

这样一个和死神“抢人”的方法,得来并不容易。在总结了几个世纪的抢救实践经验后,从20世纪中期开始,现代意义上的心肺复苏开始成形,并在大量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规范和标准,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心跳没了,还有救吗?

心搏骤停指的是心脏因为各种急性原因突然失去了向外泵血的功能(未必完全停止跳动),以至于全身各处的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血液的滋养,病人会突然昏倒,失去意识,停止呼吸,进入“临床死亡”状态。

心搏一旦骤停,病人生命的倒计时就启动了。5-10s内,病人就会丧失意识,60s时,病人的呼吸逐渐停止,如果还不采取有效措施,失去有氧血供的全身器官都会陆续出现损伤,特别是对血液供应非常敏感的脑部。约4分钟后,病人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时,脑细胞开始死亡,10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即使病人最终抢救成功,也可能会成为“植物人”。

此时,抢救便是在与死神赛跑,越早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的成功率越高,对病人脑功能的影响也越小。

心肺复苏,以下简称为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是针对心搏骤停时两个主要的、危害性大的表现——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人工的方式帮助病人重新可以“呼吸”,并在心脏不再起作用的情况下依然实现全身的血液循环流动,以减缓缺血、缺氧损伤体内器官速度。在获得更专业的治疗之前,CPR往往能为病人搏得宝贵的“续命”机会。

当然了,以上都只是建立在CPR操作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如果使用了错误的手法,不仅没有复苏的效果,还有可能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了全球第一版CPR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此后随着医学知识的进步和实践结果的总结、反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经过多次更新、优化、发布,逐渐成为全球从事CPR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圣经”。年6月,《指南》完成了最近一次的更新。

△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Circulation》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