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波冷空气来袭,全国多地经历了“跳崖式”降温,而寒冷的秋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的高发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在寒冷的冬天进行自我保护、预防发作,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运动锻炼不能随意
65岁的王淑华坚持晨练已经有十多年了,但今年老人患上高血压,而且有房颤症状,最近,在晨练时,总感觉胸闷气短,到医院去检查,医生的话让她吓了一跳:最好别晨练,否则有生命危险。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中,有氧运动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一项研究也显示,65岁以上老人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比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者,心血管病住院率减少69%,病死率减少73%。这些事实已经说明,虽然心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健康,增加运动锻炼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不过,运动锻炼却不是随意的,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通过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如果不注意一些问题,可能会适得其反。这几年,各地都曾出现中老年人在公园晨练时突然晕倒或不幸猝死的事故,而这些出问题的晨练者大多都有心脑血管疾病史。
盲目晨练危及生命
医生告诉王淑华,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健身者来说,晨练可能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甚至会危及自身生命安全。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清晨刚起床时,体内的血液黏稠度最高,也最容易阻塞血管,而且这时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黏合聚集能力最强,也容易形成血栓。通常来说,刚起床的这段时间内人体会出现血压高峰,如果盲目锻炼,容易引起血管痉挛或破裂,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事实上,早上6点到9点一直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高峰期”,有类似病史的人群选择锻炼时间,更是应该避开这段时间。
王淑华说,通过医生的讲解,自己也查了一些资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通常的两个健身经验对他们恰恰是两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晨练效果好,早晨并不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的锻炼时间,主要就是由于上述的原因,特别是秋冬季早晨室外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人的血管发生收缩,血液循环的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可能会加重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波动,导致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另一个误区就是“感到疲惫或到了极限才有效果”,通常来说,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一些肌肉不适,有时这确实是运动效果的一种体现。不过,由不锻炼到开始锻炼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肌肉不适,而这是由于身体不适应造成的,在身体适应后,运动中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旦肌肉出现一些不适的反应,恰恰说明有可能是运动过量了,而这对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时必须适当降低运动的剧烈程度或缩短运动时间。
要遵循科学运动规律
避免晨练并不是否认健身锻炼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它只是科学锻炼的一条规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应该尽量避开早晨人体血压高峰这个时间段,尽量选择下午或傍晚。实践也证明,对于他们来说下午或傍晚是更好的时间段,因为经过一天的活动,下午和傍晚时人体的神经、肌肉都已经得到充分的活动与舒展,运动时的适应性最强,出现运动意外和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最低。此外,一般来说下午或傍晚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一天中最大,所以也适宜锻炼。
当然,无论哪个时段,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出门时都应携带写有自身身份信息和病史的小卡片等物品,方便救护人员对突发疾病患者进行对症急救。
健康贴士
心脑血管患者健身做到4个好
1、选择好合适的项目。
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运动环境,场地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比如,附近有公园的可以选择步行、打太极等,有健身场所的可以选择游泳、慢跑等。项目的选择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才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贸然开始运动锻炼是心脑血管患者的大忌,在冬季运动更是如此。开始运动前要做10分钟左右的准备活动,如四肢伸展、慢走、深呼吸等。
3、控制好强度。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情况差异很大,控制强度的基本办法是保证没有出现心慌、胸闷、心律不齐、胸痛、上肢麻木、头晕等不适症状,运动中不能有疲惫和痛苦的感觉,运动后的身体反应能很快恢复,不影响休息和睡眠。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运动时的心率更为精确地控制运动强度。一般情况下,运动中心率不要超过最大心率(-年龄)的70%。
4、控制好运动时间。
对于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开始锻炼时间为10-15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到20-40分钟,每周3次或3次以上。对心脑血管患者比较适宜的是间断运动,即运动3至5分钟,休息1至2分钟,然后再运动,再休息,可延长运动时间;最后做5至10分钟四肢伸展的放松整理。(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