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之前我们推了溺水后心肺复苏急救方法,有读者询问,不是溺水的人该怎么做心肺复苏?一起来学学。
据新闻报道,35岁的梁娅突然昏倒在深圳地铁蛇口线水湾站C出口的台阶上,地铁监控视频显示:10时29分,梁娅拎着笔记本和一个手提袋出现在视频中,似乎身体有些不适,她扶着护栏站在原地,试图脱去身上的外套,但衣服还没脱,人就倒了下来;10时30分,梁娅似乎还有意识,挪动了一下身体;11时18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发现梁娅已经死亡。其间,曾有多名市民路过,包括地铁工作人员、民警赶到现场后,除了电话求助,无人采取任何急救措施。
35岁,正是如花胜锦的年纪,上有老人正老、下有小孩还小,短短几分钟里,人就这么没了。梁娅的悲剧,不止是她个人和家庭的,也是公众医学观念淡漠的社会悲剧。抛开「扶不扶」、「救不救」的道德伦理问题,先谈技术:假设我们当时在场,也愿意为她提供救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该如何正确施救吗?
是「针扎手指」?还是「用力掐人中」?
如果对方像梁娅这样神志不清,怎么办?千万别认为这事很罕见,心脏病、中风、溺水、窒息、创伤、电击或雷击、意外低体温等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患者(或健康个体)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医院)突发意识丧失、心脏骤停。根据美国和加拿大急救医疗系统的统计,其发生率为50~55人/10万人。
在呼吸心跳骤停的前8分钟,每延迟1分钟开始急救,患者的生存率下降10%。因此,如果在专业医疗救护人员赶到之前,现场有人进行过有效的心肺复苏(CPR),就有可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35岁的梁娅有可能不会死。
花几分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和任何抢救设备的情况下,如何来挽救梁娅的生命?
一、识别和启动急救反应
在确定周围环境安全后,立即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患者,一旦发现患者无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仅有喘息),要在最短时间内呼叫,并立即启动CPR。
提示:心脏骤停的表现并非总是很直观,切忌由于犹豫不决或忙于检查脉搏等额外动作而耗费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二、胸外按压(C-Circulation)
把患者仰卧放置在坚硬的表面上,跪在患者胸部旁,一只手掌放在患者胸骨中下方,另一只手掌放在第一只手上面,两手平行重叠,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进行用力、快速的胸外按压。
青少年和成人的按压深度至少5cm,同时不超过6cm(另,婴儿和儿童按压下至少为胸部前后直径的三分之一,婴儿4cm,儿童5cm)。
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让胸廓完全回弹,按压频率均为~次/分钟。
提示:持续的胸外按压能确保有效的血流灌注,要尽可能避免中断按压。
三、气道(A-Airway)和通气(B-Breathing)
在医疗急救人员到来或者患者意识恢复之前,按照按压-通气比为30:2的频率进行按压与人工呼吸(婴儿和儿童单人抢救是30:2,双人配合可以15:2):
让患者头部后仰,一手将其下颌向上抬起,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常规吸气(不用深吸气)后紧贴患者口唇,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口对口密闭吹气,每次通气时间要在1秒以上,直至患者胸廓向上抬起,然后使患者口部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
对于青少年和成人患者,提供有效的人工呼吸至关重要;
对于婴儿和儿童,如果急救者不愿意或无法进行人工呼吸,可以仅提供胸部按压。
如果以上信息与大家检索或学习到的CPR知识存在出入,截止当下,应以本文及所参照指南为准。
至于这些措施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请大家坚信一点:CPR是无害的,什么都不作为才是有害的;CPR能挽救生命,关键在于CPR的质量。
在互助的社会里,如果今天我们具备抢救别人的能力,也许明天获益的会是我们自己。
文章来源:丁香医生
作者:张征
头图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参考文献:
[1]AHA.《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OL].[-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