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祝瑶王怿婷陈晓驰
“冷静一下,请您冷静一下,请清楚说出您的地址!”
“您来电是需要救护车吗?”
“请告诉我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
进入非常时期,24小时运转的杭州,进入了疫情三年来最忙碌的时候。
短短几天,光是呼救电话就屡屡打破历史纪录。
得知人手紧张的消息,来自阿里巴巴程序员、运营、法务、产品经理等岗位的员工们,站了出来。
只顾着与时间赛跑
4小时处理30多起早释电话
“长这么大,还没碰上过需要拨打的紧急情况。”
上周四的上午,作为阿里巴巴第一批前往杭州市急救中心现场支援的志愿者,85后小伙子略接通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电话。
回拨早释电话,是子略作为志愿者的主要工作。
早释电话,是一个专用语,指的是有人拨打电话后,因为占线、排队等原因,没有被成功接听的电话。子略要做的,就是协助专业调度员,根据需要及时回拨,进一步了解求助人是否有送医需求。
电话接通后,各种突发状况袭来。
一位女子焦急打来,说给家里80多岁的老人量体温,但老人不小心将水银体温计咬碎在嘴里,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一位母亲在电话那头痛哭,家中的婴儿高烧惊厥,慌乱无助又崩溃……按照之前接警服务志愿者专项培训要点,子略稳住对方情绪,与专业调度员一起,以最快的方式处理,调度救护车及早赶到,病人得救。
“傍晚回到家,耳边还似乎环绕着各种接线时的对话。”持有急救证书,阿里巴巴CTO部门战略规划小雨,是第二批接力支援的阿里同学。
“除了询问有没有意识不清、呼吸不畅、胸痛等危急情况,上了年纪、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新生儿和幼童,也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