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91名公交司机驰援120急救中心 [复制链接]

1#

当下,杭州出车数成倍增加,医疗急救工作压力剧增。杭州公交为驰援“急救中心”,于12月23日上午召开司机动员大会,并随即成立了市公交集团驰援“急救中心”临时党支部。

正式上岗前,市急救中心专家为报名响应的司机们做了充分的前期培训。司机们统一前往市疾控中心进行驾驶员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心肺复苏技能、隔离衣、口罩等穿脱、救护车使用介绍、救护车担架使用等。培训一结束,公交人就冲向了急救一线。

截至目前,驰援“急救中心”的公交司机已有91人,12月23日第一批加入30人,12月25日第二批增援10人,12月27日再次增援51人。他们不畏艰难,在进行急救驾驶员专业培训后,立即加入支援任务。司机执行“三班制”,每班工作12个小时,基本是三天轮转一次,做二休一。平均每名司机接急救任务20单左右,一天出车-公里以上。

01

每个奋战一线的司机都明白,对于危急病人来说,每一分一秒都弥足珍贵,他们不敢有任何松懈,也竭尽全力地帮助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

这几天,电车分公司潘益民深有感触:“急救过程中遇到过一个90多岁老人,住在没电梯的5楼,因为楼道窄,担架上不去,老人又没行动能力,我们就只能用轮椅把他从楼上一步一步抬下来……”

像这样类似的情况,潘益民不止遇到一次:“我考过红十字救护员证,有一定的救护知识基础,每次遇到紧急情况,我也会小心翼翼的,确保每个病患能够快速、医院。”

02

49岁的吴建高,是汽三分公司的一名司机。“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急救又缺少驾驶员,作为党员我更应该义不容辞冲在第一线。”吴建高回忆这几天的经历说,“救助的80岁以上老年人偏多,而且大部分都有基础病。印象最深的是在三塘人家小区接一位九旬老人下楼,当时病人呼吸不畅,我和医护人员一刻都不敢耽搁,一起给他抬下楼,医院。”

等吴建高坐回驾驶室时,才发现出了一身汗。吴建高说:“一般医院,转交给医生护士后,紧接着就赶去下一个地方了,中间几乎没有间隔的时间,我最多一天跑了10趟车。”

上岗的吴建高才发现,公交车的礼让斑马线、三口一道(路口、缺口、岔口、人行横道)处让行的习惯,在开救护车上反而不适用。因为救护车完全不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一开始遇到红灯时,他会下意识地踩刹车,但逐渐熟悉救护车后,他也可以快速穿梭在弯弯绕绕的小区里了。

03

汽一分公司薛洪群,作为杭州公交首批驰援“急救中心”成员之一,他是主动报名要求加入的。他说:“我驾龄20多年,又是一名党员。在这之前有开过战‘疫’暖巴,因为有过类似经验,所以我有信心这次支援‘’可以做得更好。”

薛洪群和其他司机一样,第一次接触救护车,这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争分夺秒”的意义。

“抢救病人,真的是早一秒,救一人!”薛洪群满怀感慨道,“当我和医护人员从6楼用软单架抬病人下楼时,病人的急促喘息、家属的着急担忧,那种焦急感扑面而来。抬到一半时,真的身心疲惫,但是一想到每快一分一秒都可能挽救一条生命,于是就咬咬牙坚持一下。”

“那一次用了整整8分钟,我们才把病人抬下楼,我一刻都不敢医院。”薛洪群认为多救助一个人就是自己的荣幸。前期的专业培训,在关键时刻也派上了用场,在一次接急救患者时遇到了紧急情况,医生需要立刻启动心肺复苏,薛洪群辅助医生跪在地上整整20多分钟进行抢救。

更多的杭州公交司机们,都积极奔赴一线,帮助更多的人,就像薛洪群说的那样:“我想付出更多的努力,希望能救更多的人。”

不知不觉中

驰援“急救中心”的队列越来越庞大

力量越来越充足

这个昼夜不息为生命护航的队伍

肩负使命与责任

用初心、用行动

合力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家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