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打通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人人都需掌握技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pf.39.net/bdfyy/zqbdf/250523/j9vil8r.html

几天前,6医院医生联手在东单体育馆中抢救一名猝死男子,“救命神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首都机场到达大厅出口处的AED

同时,“院前急救”的话题也引起了热议,狭义的院前急救指的是急救中心的专业救治,而广义上的院前急救包括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室、保健站,其中也包含应急急救站、AED等救治设备。

在首都机场等公共场所中,可以见到AED的踪影,更多的急救设施也在逐步进入一些社区中。在东三环附近的劲松五区,一台占地五六平方米的智能急救站安装在小区南门附近。其中包含着AED、轮椅、担架、应急包、包扎包等。居民通过身份证验证或扫码的方式,便可以在一分钟内取出急救设备并免费使用。

如何打通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急救专家表示,急救社会化、现场化、网络化、普及化在院前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元培训

两万多名志愿者人、物、网相结合

不久前,急救志愿者杨龙强收到了一条急救信息,在其工作的写字楼外,有一名老人摔伤面部、腿部流血无法移动。

对摔伤老人应急急救

与杨龙强同时收到短信通知的还有周围的三名志愿者,他们两分钟内先后赶到了受伤现场,快速从智能急救站中取用包扎止血用品对老人进行止血。“老人骑车下坡的时候摔倒了,脸上流着血。呼叫是由写字楼保安发出来的。”

智能急救站

智能急救站安装好后,辰邦急救和街道办会面向街道办、物业、居委会等常驻社区的人员招募有爱心和急救意识的志愿者,对他们进行急救知识、急救用品使用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和颁发技能合格证。在芮海平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具有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参与到救治中。在平台中注册的志愿者目前有两万多名,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企业员工、物业工作人员等。为了便于学习急救知识辰邦急救APP中开设了急救学堂,包括:心肺复苏、常见内科急症、外部创伤、突发事件等方面课程。芮海平表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急救知识。“通过人、物、网的结合,让急救行为更加及时有效。更多的人掌握了急救技能,也就会让更多的人在面对意外时,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

劲松五区一名居民在急救站前观看视频

“很多次,我们开着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急救现场,看到患者已经停止了呼吸,而周围的人却一脸茫然、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施救。”北京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资深专家贾大成有着20多年的一线急救经验,在实践中发现公众不仅缺少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和急救设备,更缺少急救意识。

点评

人人掌握技能缩短急救半径

芮海平表示,AED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中的普及程度很高,达到了每十万人两三百台的标准,而在国内每十万人只有不到一台,但心源性猝死时刻在发生。

“如果没有AED?医院几名专业医生在场?那么那名猝死的男子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几率有多大?”贾大成认为,观念上的改变才能带动行动,急救意识提高了,才能够提高相关部门、社会乃至个人对急救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够普及急救常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才能够推广急救知识的宣传与培训,从而建立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在贾大成看来,狭义的院前急救是由专业院前急救医疗机构急救中心来承担。但广义的院前急救也应包括基层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所、医务室、保健站等,更应该包括红十字救护员和现场的其他“第一救助者”。

“急救应社会化、现场化、网络化、普及化,各种急症的危险程度不同,在救护车到达前,只有社会急救和公众自救、互救等及时有效的救援,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贾大成表示,院前急救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可以挽救生命、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或后遗症的发生,为专业急救人医院的后续救治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的急救网络,以缩短急救半径,使急救人员尽快到达患者身边。学习和掌握了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这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急救设施的缺失,也使得急救行为无法开展,对于公共场所中,应该呼吁配齐急救设施。对于新建小区中可以强制要求需要有急救设备,也应呼吁广大群众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尤其在大、中学校将急救普及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人人补上这门急救常识这一课,打通院前急救的最有一公里。”贾大成表示。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赵喜斌

流程编辑:丁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