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的“一天”
医院优秀护士群体素描
头顶燕尾帽,身着护士服,面带微笑,手托治疗盘,穿梭于病房与办公区之间,打针发药,执行医嘱……她们用生命中的美好年华谱写着奉献赞歌的一天。这就是被誉为“白衣天使”的护士们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然而,在美丽光环的背后,护士们也有着常人难以知晓的酸甜苦辣。今天,记者走进医院,跟随记者的笔迹,我们去探寻她们不同的“一天”。
“男”丁格尔的一天
“滴滴滴……”早上6点钟,闹钟响起,急诊科男护士韩进粮准时起床、洗漱、吃饭,将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7:15分到达科室,与夜班的同事做好交接。7:30分科室交班,聆听、记录好昨天夜班同事的工作情况以及科室主任、护士长对工作的安排。交班完毕后,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检查担架车、急救仪器、物品的性能,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正当韩进粮仔细地检查仪器时,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呼唤声:“护士,护士,我要用担架车,外面车上有一个病人。”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推着担架车跑到患者身旁,一边查看询问一边转运患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判断,患者病情危重,他立即通知医生,开启绿色通道,吸氧、测血压、建立静脉通道……抢救措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患者家属在门外焦急地等待,韩进粮随时与家属沟通,安抚家属。患者病情好转,他与相应科室取得联系,准备好转运物品,在路上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以最短的时间把患者安全送到科室。与接收科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后,立即返回急诊科,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之前的工作。“护士,我要平车”,“护士,我拿来药了,给我打针吧”,“护士,不得了了,我家人喝农药啦”,“急诊科吗?这是二楼B超室,有人晕倒了,快来抢救”……不容一丝松懈,韩进粮与同事就这样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每一件事情。
在未见到韩进粮之前,记者所认为的男护士,应该是高高大大的壮汉。当这名身高左右,身材瘦弱,眉清目秀的男孩子出现在记者面前时,着实吃了一惊。可能意会到记者的惊讶,他笑着说:“是不是觉得我太瘦,扛不动担架?放心,我这瘦弱的表面下,藏着大大的力量。”风趣的语言瞬间让记者对他颇有好感。
谈及为何当护士,韩进粮告诉记者,因为小时候经常生病,男孩子也比较淘气,经常受外伤,每隔医院,那时候还分不清什么是护士,什么是医生。就感觉他们特别伟大,因为只要是他们诊治过,自己就不痛了。从此,坚定了自己的从医路。而为何选择做一名男护士,是因为自己想要挑战自己,因为他坚信男生也可以把护士这个职业做好。
交谈中记者得知,急诊科的护士是没有节假日的,他们平时也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科室有任务随叫随到。韩进粮说,每年的除夕夜,当别人在鞭炮声中欢度佳节的时候,却是他们最忙的一天。有一年除夕夜,他跟另一个同事值班,还有一个小时就要跨年了,他们突然接到打来的电话,说一名憋喘严重患者10医院,让做好准备,迎接患者,他们刻不容缓,准备好抢救物品、药品等准备。患者到院后,韩进粮发现患者憋喘严重,面色发紫,意识模糊。韩进粮与同事立即将患者送到急诊抢救区,给予面罩吸氧、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检测等治疗,并立刻叫来医生。经过抢救,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意识也逐渐清醒,在转移到病房的路上,患者握住了他的手,模模糊糊地说到:“原本想回家过年来着,哎,又回来了,这个年,还得跟你们一起啊!”此时,跨年的钟声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看着年迈的患者,韩进粮突然响起了远在外地的父母。他回握老人的手,大声地说:“大爷,过年好,给您拜年了。”刹那间,泪水蓄满了双眼。他说,那天他有那么一刹那,想家了。
一年天,韩进粮跟医院所有的男护士一样,兢兢业业的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用最平凡的举动,充实的过着每一天。
最愧疚的一天
亲爱的妈妈,你好!这应该是我给你写的第一封信,我想和你说些心里话。
妈妈,从小到大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一个形如虚设的代称。我的童年从来没有你的参与,小时候,有人欺负我了,找爸爸;有困难了,找爸爸;有好事了,找爸爸……就这样,我的童年永远只被牵起一只手,另一只手却永远无所依靠。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我逐渐明白你的工作决定了你必须那么认真负责地对待生命,以至于忙不上顾及到我。你是一个优秀的护士,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我在心底竟为有你这样的英雄妈妈而骄傲。
我要谢谢你,妈妈,谢谢你给了我生命,让我体会到世界的精彩。尽管你为了你热爱的工作,你的信仰,缺席了我短暂的成长,但在我的世界里,你从未消失,你的爱从未消逝,你那流淌在生活里平凡而伟大的爱像一张网,让我沉溺在母亲的怀抱里。从前,你用你温暖的手掌带我领略世界的繁华,现在,请让我牵着你的手,陪你走到地老天荒……
以上的这段话,摘自一名初二学生写给自己妈妈的一封信。
信中这名看似“不靠谱”的妈妈,是医院普外二科的一名护士,她叫高亚平。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工作态度,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照顾患者身上,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这一天,当她读完这封信时,愧疚的泪水打湿了手上的信纸。都说在孩子的世界中,最美好的礼物叫做陪伴,而这份礼物她从来没有送到孩子的手中。以前对孩子她知道愧疚,可总是在克制、忍耐。可今天,她感到以往所有的愧疚仿佛在这一刻爆发,她忍不住了,泪水流过脸颊,流进嘴里,她突然感觉咸中有一丝甜,因为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儿感到幸福。
跟高亚平一样,妇科的王萍在谈及自己的两个孩子,泪水也是禁不住的往外流,无法克制。
记得那是王萍大儿子一岁半,她产后第一次上夜班。晚上王萍把儿子哄睡后就去上夜班了,忙忙碌碌一整夜,收治了三个急症患者,根本无暇顾及是不是该给家里回个电话问问孩子怎么样。第二天8:30分,王萍下班后回到家,发现儿子还在睡觉。因为儿子从小一直有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平时7点左右就起床了,所以她很纳闷,于是问婆婆怎么回事。婆婆眼眶立马就红了,说孩子半夜1点左右醒了,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一直哭喊着找妈妈,没办法,王萍的爱人就开车带着婆婆,抱着儿子在大街上逛,嘴上说的是陪孩子去找妈妈,直到孩子睡着再回家。凌晨四点,孩子又醒了,哭的更凶,婆婆跟爱人又带着孩子出门溜达,一直到6点,孩子才睡着不闹了,所以睡到8点多还没醒,婆婆跟爱人也跟着熬了一夜。听完这些,看着儿子熟睡的脸庞,王萍泪如雨下。
王萍说,选择这份职业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除了满腔的工作热情,家人对她的支持是她坚强的后盾。这些年,她最愧疚的是家人,但是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弥补,工作上她也不会有一丝松懈,因为她是万千白衣天使中的一个,她要对得起这个称号。
最难忘的一天
人的一生中有数不清的一天,而这里面有一天是让人难忘的。
在重症医学科整洁的办公室里,尹君给记者讲述了,他难忘而又感动的一天。
尹君告诉记者,在重症医学科里,气管插管基本上是每个急重症患者必备的急救“武器”,然而对他们来说却也是让他们辗转难眠、痛苦却又说不出的“凶器”,尤其是在需要吸痰的时候,那种无法忍受的痛苦,能够让每个气管插管患者想到放弃治疗。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尹君跟同事尽量做到减轻患者的痛苦尤为重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为了鼓励患者接受吸痰,他们也在不断地寻找好办法。记得有一个肺部感染的患者,因为痰量较多,需要经常吸痰,而他又惧怕这项操作。每次吸痰前,尹君会安慰患者说“你的血氧饱和度降低了,需要给你吸痰,这次我就吸三下,我们一起努力。”,患者点了点头,虽然很难受,他还是坚持配合尹君。由于痰量较多,在吸第三下时,喷了尹君一脸,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尹君感觉整个胃都在翻腾,患者此时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尹君强忍着不适,安慰患者:“没事,没事,洗洗就好了。你看这次吸痰没那么难受吧!”患者紧紧握着尹君的手,不知该说什么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成功的脱离呼吸机,在给他拔出气管插管后,他笑着对尹君说“要不是你经常说的只吸三下,我怕自己真坚持不下来,谢谢你”。那一天,听到那声感谢,看到患者的笑脸,尹君非常感动,因为他透过患者的眼睛看到了信任、依靠,那一刻他感到非常幸福,一切的可能都因爱心而动人!
谈及难忘的一天,产一科的李萍也有着深深的感触。李萍曾照顾过这样一位产妇,她是一名年轻妈妈,第一次生孩子,没有任何的经验,产后三天一般是产妇下奶给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时候,此时产妇处于乳腺肿胀期,疼痛难忍,每次喂奶产妇都特别紧张,一度想放弃母乳喂养。可每次听到孩子的啼哭,产妇也跟着落泪。一开始,李萍以为产妇心情不佳是与家属有矛盾,经过聊天、沟通后,才得知是害怕母乳喂养。由于科室工作量大,每次帮助产妇的时间短暂,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李萍就抽下班的时间,到产妇床边给她讲解挤奶的方法,帮她按摩、治疗,并开导她,给她鼓励。连续几天下来,产妇的情况有所好转,也有信心给孩子母乳喂养。出院后的第二天,产妇的家属带着锦旗来到了产一科护士站,点名要找李萍,感谢她的付出。
在与李萍的聊天中,记者得知,在她帮助那位产妇的时候,她家中6个多月的孩子,还在等着她回家喂奶。李萍说,可能因为当时自己也刚升级为母亲,特别能体会产妇的心情,母乳喂养是母亲与孩子最初最亲近的时候,那是特别幸福的时刻。
她说,那一天当那位年轻的妈妈终于能顺利地给孩子喂奶时,她心里特别的替她高兴,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孩子吮吸乳汁时的满足,她觉得做什么都值得了。
2
年轻护士的一天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但我也是一名幸运的护士。因为今年的4月1日,我终于来到了我喜欢的新生儿科,入职宣誓的那一天,我激动的不知所措。
高梦莹是一名90后,医院新生儿科新进成员中的一员。这个爱笑,说话细声细语的女孩,比记者还要小一岁,可她所会的一切,记者只能叹为观止。
高梦莹告诉记者,小时候姐姐住院,小医院看姐姐,推开病房的门,一名白衣护士,逆光为姐姐输液,阳光在她的的周围像光环一样,她温柔的安慰着姐姐,利落的为姐姐扎好针,然后亲昵地拍拍姐姐的头,离开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微笑。从那时起,护士在她的眼中就变得无比神圣,立志当一名护士的决心也在那时建立起来。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了医院,医院的那一刻,望着高大的病房楼,她暗自高兴,终于,自己要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了。一年的转科生活,她积累了很多经验,遇到挫折的时候也曾偷偷的掉过眼泪,但这个骨子里倔强的女孩告诉自己,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转科期间,每次路过新生儿科,看着粉色的围墙、粉色的窗帘,望着暖箱里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她都感到异常温馨。那时她就幻想着,要是自己也能成为这里的一员,那她肯定特别幸福。今年的4月1日,她由护士长带到了新生儿科,真正的成为了这里的一员,她说,她真是被上天眷顾的孩子。
在这里,高梦莹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肩负的责任有多大,是多么需要爱心的付出。护理工作不容出现一点差错,即使错误再小,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让她感受到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有一个认真的工作态度。那么,认真是什么呢?她的理解是:它是一种责任,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一种无论自己做什么,都要一丝不苟,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绝不轻易松懈的境界。
除了认真的工作态度,她还学会了团结合作。在她们病区,护士要负责病区患儿的一切日常生活和治疗。做着数不清的繁琐工作。因此,她始终相信彼此是一个整体。高梦莹说:“只有融入这个整体,你才不会孤单。忙不过来时,我们会互相帮助;有新的知识动向,我们会一起交流;有好的操作小窍门,我们会试着尝试……”
采访过程中,高梦莹带记者走进病房,去看她怎么照顾自己的“小天使”。更换尿布,严格按比例配置好奶粉,轻轻托起孩子的头喂奶,随时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切都是那样的熟练。透过暖箱,记者看到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在像高梦莹这样的“临时妈妈”们的照顾下健康成长。不经意的抬头,高梦莹正用甜甜的微笑看着她照顾的小宝宝,那个微笑如此的纯净,发自内心。
记者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一岁的年轻护士,禁不住要为她竖起大拇指。可能目前她的技术、经验、知识与年长的护士相比还有差距。可作为90后,年轻的一代,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她可以沉下心,发自内心的去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是何其难得?
3
最忙碌的一天
一提到手术室,记者就会想到压抑这两个字。总感觉,那个地方是离死神很近的地方。而对于在手术室工作了数年的王洪灿来说,手术室可以用“忙碌”这两个字来概括。
王洪灿给记者讲述道,记得她刚踏上手术室岗位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现实并不像伊甸园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永远忙碌的脚步分不清时间的分分秒秒,3个小时,6个小时,甚至10几个小时,腿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
高负荷的工作量,让王洪灿跟她的伙伴们没有休息日,没法按点下班。有时候一台手术刚做完,另一台手术早已安排好。下手术台,上个厕所、喝点水,匆匆扒两口饭,继续上手术台战斗。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成为手术室的常态。
记得那是一个大雨磅礴的夜晚,爱人值夜班不在家,王洪灿完成8台手术回到家,匆匆吃了点饭就睡了。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王洪灿从梦中惊醒。“有急诊手术,速来参加抢救!”急匆匆穿好衣服,披上医院赶。漆黑的深夜,冷清的马路,瓢泼的大雨。医院时,浑身已经湿透,“落汤鸡”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患者家属在看到她时,都惊呆了。来不及寒暄,换下衣服,做好一切准备。无影灯下,医生护士共同和死神作斗争,同时间争分秒。当东方露出一抹曙光时,手术成功了,病人脱险了,当他们把病人推出手术室告诉家人:“手术做完了,很顺利,我们现在送回病房”时。一句简单而又平凡的话语,竟使焦急等候的家人流下了热泪。一刹那间,一股从未有过的体验蓦然涌上了王洪灿的心头:原来我们岗位是如此的重要,它不仅维系着健康、快乐,它更维系着一个个的生命。
拖着疲惫的身体到休息室简单的休息一下,第二天的工作又将开始。
介入科同样也是个忙碌的地方,这里是做微创手术的地方。见到杜菊香的时候,她正在穿戴防护铅衣,准备进入手术室。她给记者讲述道,由于科室的手术需要医生在射线下进行,为了防止护理人员在协助手术时受到辐射的伤害,她们必须穿戴防护铅衣。记者亲身感受了下铅衣的重量,30多斤的重量穿在身上,感觉整个人的行动都迟缓了。而杜菊香跟她的伙伴们,每天要穿着这身“盔甲”协助医生做8到9台手术,一台手术在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半小时不等。手术结束时,她们可短时间换下来休息。
交谈中,杜菊香拿出了一份工作清单给记者,从7:15分到18:20分,时间排的满满的。记者不禁忍不住问到:“杜护士长,这样常年累月下来,受得了吗?”杜菊香说:“职责所在,当你把责任放到了第一位,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也就没有什么受得了受不了。”
为了这忙碌的一天,给予这些同样忙碌的护士一个大大的“赞”。
一天,24个小时,你能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当记者采访完以上的这些护士后,记者突然感到汗颜。这里的每一位护士,是数千万护士的一个缩影,这其中的每天也不是一个局限的写照。白衣天使的群体中,她们每一个人都有难忘的一天、感动的一天、平凡的一天、愧疚的一天等不同的一天。但是,她们始终共同坚守着南丁格尔的誓言,天天穿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服,在充满消*水味的病房里穿梭,守护着每一位患者。
在5·12护士节这一天,让我们伸出我们的双手,给这些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一些掌声,因为她们值得拥有这些掌声。
本报记者 国文
本报通讯员 孟丽 韩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