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LEAD语“工匠精神”是什么?有人说是一种敬业精神,对工作锲而不舍;有人说是一种专注精神,对事业精益求精;还有人说是一种开拓精神,对业务求新求变……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匠心医者,他们以探索、奋斗、创新的“工匠精神”筑梦前行。市人医*委遴选出30名匠心医者候选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向工匠致敬,树匠心、育匠人,让“工匠精神”成为每一位医者的职业信仰,和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追求。
马上就要迎来一个甲子,郭红在产科病房里的脚步,依然没有停。
1月26日大年初二下午,郭红回到工作岗位,从疫情防控到产妇管理,59岁的郭红,已40余天没有休息了。摘下口罩,笑容满面的的她却轻描淡写:“我是一个医生,这是本分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末,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她医院进修,将正确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方法带回扬中;16年前,作为一名新上任的科主任,她带领科室积极探索医学前沿技术,将腹腔镜微创技术在人医落地生根;近年来,为了顺应学科建设,推动亚专科发展主动将妇产科拆分。
“我们这个年纪,对职业有很深的体会:医生面对生命,不仅要有敬畏感、责任感,更重要的还要有传帮带教的使命感,要让年轻人快速的成长起来。”行医近40年,扬中市首个中国医师节德艺双馨标兵郭红,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1
面对生命,一定要有敬畏感
年出生的郭红,年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扬中市妇幼保健所。年,已经是妇保所副所长的她,为了能当医生,年,主动放弃了职务晋升的机会,医院妇产科。
当时恰逢全国生育高峰,她记得一个大房间里有10张床,查房都从床上爬。当时条件有限,基本都是顺产,手术量较小。
“妇产科医生一人管着两条命,容不得丝毫差错。”这是郭红对自己职业的基本要求,在39年的临床工作中,她做了数千例手术。迎接了无数新生命,又将一个又一个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
年,一名既往没有药物过敏史的产妇在剖宫产的时候,出现严重的头孢过敏症状。一分钟都不到,产妇全身出现了大块红疹,连嘴唇都肿起来了,血氧饱和度测不到了,胎心只有70-80次/分(正常值-次/分),千钧一发之际,郭红带领团队一边为产妇进行抗休克抢救,一边紧急为产妇手术。孩子出生评分为3分,已经属于重度窒息。很快,心内科、儿科、外科等10多名医生纷纷赶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母子平安。
“判断很重要,如果没有经验,做不了这事,救回来很有成就感”她说。
年一天,郭红正准备下班,医院的求助电话,一名产妇产后出血不止。她立即赶了过去,经过多方尝试,出血仍然控制不住。她当机立断,将产妇用救护车转运至市人医手术室,虽止住了大出血,但却发生了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生命垂危。院部立即组织大会诊,经过一系列的抢救,产妇暂时脱离危险,但病情不稳。郭红就一直守在产妇身边,二天一夜未合眼,经过积极治疗,第五天,产妇病情迎来转机。
事后,同事都说郭红胆子太大,怎么就不怕产妇死在救护车上。她说“真没想这个问题,当时就知道不把她带过来,她肯定死,带过来,她还有活的机会”。
2
服务病患,必须要有责任感
说一帆风顺也是不真实的,惨痛的教训让她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激励她更有责任感和同情心。
80年代末的全国生育高峰,为了让产妇顺利分娩,当时全国普遍使用催产素,虽缩短了产程,但撕裂伤、新生儿窒息率却居高不下。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医院决医院进修。郭红主动提交申请,只能将两岁的孩子送到乡下给爷爷奶奶照顾。
在一次查房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郭红,主动跑到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医院创始人之一的许植之教授面前询问新生儿窒息抢救方法。许教授对她所述的抢救方法进行了详细更正,并告诉郭红正确使用药物是基础,最重要的是必须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进行心脏按压,这套方案现在仍是国际标准。
进修回来后,郭红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一段时间下来,她接生的孩子窒息率明显下降,方案也渐渐的被同事认可。
年,医院接受母婴急救知识培训,回来后立即组织科室学习。为了能更好地推广母婴急救知识,她找到卫生局相关领导,要求开展全市妇产科医生培训,在她的积极呼吁下,全市各医疗机构都配备了吸痰器、简易辅助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等相关急救设备,大大提升了新生儿抢救成功率。
3
医术传承,更要有传帮带的使命感
年开始,担任科主任的郭红,不仅在医疗技术上进行大胆探索,而且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注入了更多的心血。
当时腹腔镜技术处于医学前沿,为了能将技术学成归来,郭红将小她9岁的冯医院进修腹腔镜技术。腹腔镜至少两人配合,为此,她专程赶到上海,托关系在手术室里给冯晓娟当了3天助手,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啃下了硬骨头。目前,我院妇科能够熟练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等多项妇科手术。
为顺应学科建设,推动亚专科发展,郭红主动将妇产科拆分为妇科和产科。为了帮助年轻人最大发挥自己的业务能力,她主动谈话,分析各自优势,帮助年轻人找方向,寻思路。
“除了我们8个年长的医生定科外,年轻人还必须每年轮转,这有利于她们对妇产科疾病的进行全面了解。”“现在她们都报了研究生”郭红开心地说。
援疆的妇产科医生陈丽回忆:“有一次接诊一位37周+的孕妇,检查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郭红主任就立即召集大家来到B超室,查看数据评估胎儿情况,寻找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她还会经常收集一些特殊病例,组织我们讨论学习,对我们临床经验的积累提供了很大帮助。”
除百姓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郭红的人生理想,也正是为了这个理想,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郭红从医近40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和同事们的好评。她先后荣获江苏省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二等功,镇江市科技骨干,扬中市德艺双馨标兵、十佳群众满意医生、优秀共产*员、卫生优秀工作者、优秀科普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END
本期留言有机会拿红包图文︱刘耀审核︱胡红云沙海萍编辑︱紫熙制作︱刘耀蔡钰
投稿:yzry_x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