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中,80%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由室颤所引起。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我国各地区陆续推行“公众电除颤计划”。
公众启动除颤(PAD)是指在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高、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与公众培训CPR,当发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时,由现场第一目击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使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从而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复苏率和院内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公众除颤计划的国家,从90年代开始设立公共除颤项目。日本于年开始推广安装AED,是全世界AED设置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年,中国AED联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等多家学术组织结合国外经验及我国实际情况,颁布了《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明确建议我国社会各界加强对公众启动除颤项目的认识,分阶段逐步推广中国公众启动除颤项目(China-PAD,C-PAD)。
年,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要求各地区对辖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进行科学规划,明确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要求。
建议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区域人口基数及急救需求等因素,可以按照“每10万人配置~台AED”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公共场所AED配备数量,统一规划配置AED。
建议单位或区域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时根据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分布距离等影响因素,可以按照第一目击者能够在3~5min之内获取AED并赶到患者身边为原则。
建议*府在学校、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地铁站、医疗机构、体育场馆、大型超市、百货商场、影剧院、游乐场等人口密集、流动量大的场所及高危人群家庭配置AED及相关应急设备。
建议单位或区域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时,放置位置应有固定、醒目的标识,遵循科学的安装要求,并定时、定人维护,确保AED设备的安全和实用。
建议有条件下选用可提供动画和语音等多种指导方式的AED,从视觉和听觉等多途径给施救人员现场指导等。
*以上为《共识》部分内容,详见原文
按照《共识》中“每10万人配置~台AED”的原则,我国每10万人共享AED数量不足2台。
深圳自年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截至年底,全市已配置AED超台。据报道,年,深圳预计将在重点场所增配台。目前,深圳市公众场所安装的AED已被使用次,成功救治49人,挽救了49人的生命。
对于心肌梗死、肥胖、高阻抗等高除颤阈值的病人,更高的能量选择意味着更高的除颤成功率。亚洲复苏委员会(RCA)在指南中指明:J大能量除颤可以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急救成功率。科曼F系列AED年上市,拥有J最大能量选择,Ω最大阻抗值。采用成熟的双向指数截断波(BTE)技术,具有自动阻抗补偿功能,达到更好的除颤效果。
除此之外,科曼也积极开展急救知识与AED的使用普及、培训,将更多优质关怀惠及大众。
非专业人员,
遇到有人心脏骤停时,
如何在专业急救人员赶到之前,
正确使用AED实施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