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清华校园PAD“*金急救”计划正式启动,包括台AED设备和10台训练机在内的清华校园PAD“*金急救”计划项目逐步入驻清华园,让校园更安全。
为何发起清华校园PAD“*金急救”计划
你知道心源性猝死(SCD)吗?
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而且心源性猝死90%医院外,但是这类猝死病人的*金急救时间只有5-10分钟,超过10分钟的抢救存活率不到1%。
当发生心源性猝死(SCD)时,唯一的救治手段是胸外按压+心脏除颤,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
若能够在发生猝死时取得AED(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缩减了过去等待医护人员到达才施以电击除颤的时间差,将极大提高心源性猝死(SCD)抢救成功率。
“公共电除颤计划”(简称“PAD计划”),即在公共场所配备AED和普及使用方法对于挽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命尤为重要。目前,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PAD计划”。我国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已经开始推行“PAD计划”,其中“校园PAD计划”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无论在校园配备AED设备的数量上,还是在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上,都距离发达国家和地区有着很大差距。
近年来,高校发生多起心源性猝死的案例。猝死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而当猝死发生时,如果学生缺乏必需的急救知识,校园现场缺乏急救AED设备,患者生还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养急救技能、制定猝死应急预案、安装AED设备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已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如是说。
何为清华校园PAD“*金急救”计划?
新清华学堂内,北京市教委体育卫生艺术处副处长李丽晖,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指导中心主任金辉,鹏瑞启航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成丹丹,北京三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新,清华大学副校长吉俊民,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校医院院长武剑,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等共同为清华校园PAD“*金急救”计划揭幕。
为清华校园PAD“*金急救”计划揭幕
据介绍,清华大学将在占地近五千亩的校园内全面推行清华校园PAD“*金急救”计划系统工程,匹配一定数量密度的AED设备,并完善设备安装调试,师生应用培训等“软配套”,协调全校师生参与配合,形成有效的反应机制,发挥计划的最大功效。
杨斌指出,清华校园PAD“*金急救”计划的推行将加快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步伐,对促进高等院校校园应急救援水平的全面提升具有引领作用。同时,该计划也是清华大学落实国家《“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开创性举措。医院、后勤、各院系为PAD计划的落实、推广及维护做出的努力。
该计划得到鹏瑞启航公益基金会发起人、级计算机系的校友徐航先生的支持。成丹丹女士表示,此次捐赠是徐航先生对母校清华的深情回馈。鹏瑞启航公益基金会非常荣幸能为清华大学全面推行PAD计划出一份力。
仪式上,成丹丹女士与袁桅代表双方签署捐赠协议。
AED在哪里?
可以说,AED是整个PAD计划的核心。
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训既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AED有别于传统除颤器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以电除颤。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目前,国产AED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和安全性。
从3月12日起,台AED设备已经按照规划在校园内开始安装,大部分将在3月份安装完毕,4月份进行收尾工作。
安装中的AED
武剑介绍,AED设备的安装位置需经专业人士进行实地考察,科学策划。学校大致将校院划分出6个区域,在学生学习生活区域、各院系、实验楼、清华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小、西区,西南住宅区、北区教职工住宅区等,都将安装AED。北京三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项目的实施单位。
校内部分AED位置分布示意
同时,你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