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福建厦门一名年轻力壮的男子,在环岛干道晨跑时突然倒地不起。众人围拢过来,心急如焚,却因为不懂心肺复苏技能而爱莫能助。
(图片来源:网络)
男子突然倒下,不知如何是好
目睹事件全程的叶女士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当时,她带着儿子刚结束晨练,在金钟路与环岛干道交叉路口等红灯,突然听到背后“啪”的一声闷响,叶女士扭头一看,一名穿着短裤、运动鞋和绿色紧身运动T恤的年轻男子仰面躺在地上,一看这样的情形,几名群众围拢过来,“你怎么了?怎么了?”路人们喊了他几声,倒地男子依然双眼紧闭,没有反应。意识到事态严重,叶女士赶紧拿起手机报警。
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有人赶紧蹲下来给他掐人中,但是男子依然毫无反应。“我儿子看着也很着急,大喊心肺复苏!”叶女士说,看得出孩子眼神急切,但是他对心肺复苏的理解也仅停留于概念,而大人们,因为都没有急救经验,手足无措。
10分钟后,急救车赶到,医护人员对男子实施急救,随后抬上救护车。大家立在原地,看着救护车渐渐消失在视线中,心里五味杂陈。令人惋惜的是,男子送医不治身亡。医生说,男子因激烈运动诱发心源性猝死。而他,错过了发生心脏骤停的“*金4分钟”。在医务人员赶到前,如果有人能施以正确的急救措施,将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
专家:急救,只有“*金四分钟”
据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倒地的年轻男子,系短时间激烈运动导致的心源性猝死。
工作人员表示,猝死之所以如此凶险,因为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5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猝死发生后4分钟之内,为抢救的最佳时机,这也被称为抢救的“*金4分钟”,在这个时间内,如果给病人实施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CPR),病人的生命是极有可能被挽回的。年国际CPR指南指出,4分钟内成功被救者,存活率可达到32%。
急救中心相关专家认为,晨练也应结合自身状况,以免发生意外情况。此外,急救知识的推广,仍然任重道远。晨跑时心率和血压的提升是一天中最快的,会对心脏造成很大的负担。
医疗界普遍认为,目前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要达到4分钟很难。这种情况下,普通市民如果能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才能把握住最佳抢救时机挽救生命。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术
日常生活中突发意外事故,使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等情况,应该如何进行急救?医务人员介绍,“若一无意识、二无心跳、三无呼吸,即可判断为猝死,需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
做心肺复苏前,开放病人的气道也是比较重要的步骤。具体做法是:用你的左手下压病人的前额,右手中指和食指抬起病人的下巴,使其耳垂和地面呈垂直。另外,做按压前,最好检查一下病人口中是否有呕吐物等口腔异物,并及时清除,避免病人发生窒息。
按压时,施救人员应双膝跪在病人右侧,使腕、肘、肩关节呈一条直线,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垂直于胸部。有效的心脏按压频率至少要达到次/分钟。下压的力量应来源于双手的掌根部,按压过程中,掌根不要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力度的把握以胸廓下压至少4至5厘米为准,如果无法判定是否达到有效的下压力度,可以采取一人按压的同时,另一人以食指和中指触摸病人的颈动脉,按压过程中如能摸到颈动脉搏动,说明按压是有效的。摸不到颈动脉搏动,按压就是无效的。
不过,小编还是要提醒各位,正确的心肺复苏术,每个步骤都必须经过专家指导和多次练习。倘若施行方法错误,不但毫无效用,还很容易对被救者造成二次伤害。所以,小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普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是极为迫切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