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仓村的“新”故事
“三村建设”是农村*建的总抓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载体,是满足群众需求的有效途径。渠县琅琊镇关仓村以群众的需求为工作的价值取向,因地制宜,从细微之事做起,解决群众所盼所急,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三村建设”的新路子。
永不消逝的致富电波
走进关仓村,就象走进了硕大的花果园。红瘦绿肥,鸟鸣声脆,桃李都谢了飞红,梨杏都挂了青果……41岁的聂辛望着近370多亩的果园,谈起自己的创业路时,不禁感慨道,“多亏樊书记念的致富经哦!”
聂辛所指的樊书记就是琅琊镇关仓村*支部书记樊运科,樊书记的致富经就是村里每天按时开播的村委会广播。在不少地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盛行的农村有线广播早已绝迹。然而在关仓村,不但没有绝迹,反而更加响亮。时*新闻、卫生在线、法制在线、农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信息随着电波飞进千家万户。聂辛就是在听了村广播的果树栽培信息和国家退耕还林*策后,产生了承包村头荒山的想法。2002年,在樊书记的鼓舞和村两委的大力帮助下,聂辛的果园正式开建。“果园平时请了10个管理人员、2个技术人员,忙时起码有40多人同时劳动。一到收获季节,外地来收购桃李橙柚的卡车骆驿不绝。一年下来,整个收入少说也有30来万,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其实,受益于樊书记致富经的岂只聂辛一人。该村村民何龙章承包一片堰塘,办起了鱼、蛙、藕的立体水产养殖。承包聂家水库的村民聂杭说,多亏村头广播,启发我开了一家专营鱼系列的火锅店,解决了鱼的销路问题。
有了广播,关仓村涌现出了大批种养大户和经营能手。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635元,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有了广播,该村社会稳定、治安良好,近几年无一例治安或刑事案件发生。樊书记告诉,“广播虽小,却是人才科技兴村的大功臣。今后,我们还要按照组织部叶祥金部长的嘱咐,加强班子队伍带村和民主法治管村的宣传,让小广播在‘三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偏远山村的公交班车
又是一个赶场天,村道旁的*桷树下象往常一样站满了赶集的群众。有挑着担的壮汉,也有提着篮的村姑;有背着书包的学生,也有拄着杖的老妪。71岁的尹乐珍感慨道,“没想到,我们农民也有了自己的公交班车!车费只有2元,以前从不出门的我,现在每月都要坐车到村外去走走看看。”
关仓村地处华蓥山下,是琅琊镇最偏远的一个村,距离镇上有7.5公里。进出村子的唯一通道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修建的机耕道。由于年久失修,一遇雨天便泥泞难行。交通的不畅,给全村4400多人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也制约了果实、粮食、生猪等的销售。
去年“7.7”洪灾后,县委书记邓瑜华视察该村灾情时,当即决定由县上拨款10万元修复此路。樊书记通过广播把这一喜讯告诉给村民们。接下来,他又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筹集资金、验收材料、组织施工,通过43天的奋战,这条7.5公里的烂公路终于得以彻底修复。路通了,樊书记又马不停蹄地找到渠琅车队联系开通村镇班车。现在,往返村镇的班车有4辆,一天有三趟,逢集或周末有五六趟。
“开通村镇班车,我还没听说过。如果不是樊书记的诚意和耐心打动了我,我绝不会跑这条路。没想到这边的客源还相当多,逢集天收入有1000元左右,就是平时也有300元左右,一点不比跑乡镇差。”班车司机周轩对说。
关爱孤老的村官“孝子”
鞭炮声声、笑语阵阵,冒着热气的大蒸笼、溢着香味的高梁酒、透着金*的寿糍粑、浸着喜悦的祝福语……,代陈氏乐得合不拢嘴,连说“多谢樊书记和村干部,让我过了一个这样体面的生日!”
这是村两委为该村六社五保老人代陈氏过生日的情景。2007年腊月,代陈氏向前去送五保金的樊书记说:“我今年起75啦,如果能象那些儿孙满堂的老人那样做个寿,好安逸哦!”樊书记听了动情地说:“老人家,莫着急,我们村上给您办!”事后,他发动全村的*员干部捐资500元,又争取到镇*府支助的300元,请来厨子,为老人筹办了10桌寿宴,满足了老人的愿望。
在樊书记的家里,还供养着一位五保老人。一社62岁的蒋德兴因患间歇性精神病,妻子离家出走,孤身一人生活陷于困顿。尽管在樊书记的倡议和主持下,本社村民每月轮流为他煮饭,但由于蒋德兴时常发病,很多村民都不愿再为他煮饭。从此,蒋德兴又过上了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樊书记与妻子商量后,把他接到家中同吃同住,象亲人一样精心照顾,使他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在樊书记的带动和影响下,该村兴起了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10社文书李大云也将66岁的五保老人李世才接回家中精心服侍。
“村上现有29个五保户和3个孤儿,居住分散不便照顾,下一步我们准备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商量利用村上的闲置房屋,把所有的五保户集中起来,由村上派专人管理和服侍。另外,调换一些空地,种上蔬菜,适当改善他们的生活。”樊书记又谈起了今后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