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重建应为“免于恐惧的自由”让路
关于汶川重建问题,两派专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异地重建者,称异地重建是“逃跑行为”;支持异地重建者则认为,重建应遵循生命至高无上原则,而不是强调人定胜天。作为“局外人”的专家在那儿争得热火朝天,作为“局内人”、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的汶川人呢?据报道,一些激动的村民聚集起来,准备凑钱租车到成都,称要将异地重建视为逃跑行为的专家接到汶川,“让他过过我们的日子!”而7月14日《新京报》的报道显示,大多数汶川人包括其中不少当地领导干部,他们并不愿意原地重建,在757人参与的问卷调查中,739人要求异地重建,甚至有村民表示:“就是迁到*边陲,也不再回去了。”他们的理由几乎一致:担心泥石流毁灭家园。作为没有亲身经历那场地震、也不必受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威胁的局外人,我想,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和选择。他们最应该有表达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他们的感受,更不能代替他们做决策。否则,即使又一座汶川城造好了,汶川人愿意回去吗?外面的人愿意进去吗?问题似乎还不仅于此,即使定下来异地重建,有地方重建吗?专家指出,作为一个县城,它要承担的职能很复杂。汶川县要承担阿坝州经济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等职能。若要恢复这些职能,县城规模至少要在4平方公里左右。汶川还是阿坝州的工业重地,汶川的工业产值占了阿坝州的90%。但是原来很多工厂的选址都有问题。为了获取发展用地,有些工厂选址已经占了泄洪道的一部分。按防洪规定,这些厂都应该拆除。异地重建,这些问题势必都要考虑。因此,汶川异地重建的命题,势必要考虑向阿坝州以外的地方“借地”,也就是涉及部分行*区划的调整。而且,如果为了保持阿坝地区和汶川县的行*区划不变,新址一般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应该跟汶川县连片接壤,这涉及行*区划的调整。第二,这个地区涉及的乡镇越少越好。但这样做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以行*为本位,而不仅仅是以人为本位。毕竟,在一个完全陌生之地再造新城,产业链的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有多少灾民在没有“故乡”归宿感的情况下愿意在那儿重新开始新的梦想,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那样的异地重建,最能完整保留的其实只有行*中心一项,其他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却不是想恢复就能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