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长时间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kstejiao.com/m/从7日14时到8日14时沈阳各区县(市)国家观测站降水量
浑南29.1毫米
沈北34.4毫米
苏家屯42毫米
辽中62.1毫米
康平36.8毫米
新民51毫米
法库36.1毫米
除了浑南以外,其他地区都达到了特大暴雪量级(24小时降水量达到或超过30毫米)
数据来源:沈阳市气象局
立冬初至,岁暮微寒。
在疫情防控时期,沈城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第一场特大暴雪。极端天气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笔杆,肩扛相机,在风雪中穿梭,即便满身雪花,依旧脚步不停,只要新闻在发生,他们就在路上。
这就是新闻记者。
11月8日,在雪花漫天的日子里,我们如约迎来了第22个记者节,今年的记者节,记者们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迎战特大暴雪。
面对极端天气,沈阳日报全媒体平台连夜策划报道方案,组建应急采访团队,通过前后方联动,派出多路记者、主播,在机场、高速公路、沈阳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全平台多维度、多视角,24小时不间断播发最新雪情及路况信息,直击特大暴雪。
7日晚6时,沈阳开始飘落雪花,夜班编辑徐宝君从家中出发,雨雪天气下,上班的路程格外艰难,平日里20分钟的车程,徐宝君选择步行一个小时到达报社,“雪一下我们采访团队就出发了,作为后方一定要做好策划,每个主题都是我们反复推敲、研究后定夺的,今天我选定的主题是‘雪动沈城’,这是我们这座城的力量和温暖。几点下班还不知道,总之新闻在我们就在!”
8日凌晨3时,“今天下版的时间是凌晨3点。”当天的值班编辑孙晓霞说,做夜班编辑20多年,凌晨下班是工作常态,也占据了生活很大一部分,每天都有不同的报道任务和要求,但自己能用文字、图片记录传播城市发展的每一次脉搏跳动,是最自豪的事。加班熬夜、通宵编辑版面,比起辛劳与疲惫,编辑背负着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
8日清晨5时,当沈报发行人冒着风雨严寒,将一份份带着温度和厚度的报纸,送到百姓手中时,那才是我们新闻人最为欣慰的时刻。
8日清晨6时,城建部记者张晓宁一早便做好了迎战暴雪的采访准备,平日里酷爱长跑运动的她,仿佛对这座城市更多了一份感情:“记者节,去皇姑采访,为了准时准点,我选择沿着大马路跑了8公里到达。”
8日上午9时,新媒体视频记者丁思文,正在进行早班采访任务的准备工作,在规定的点位,架好机器、插好话筒、盯住新闻点……这位90后的采访新生告诉记者:今天早上怕赶不上火车的大姐早早出门,结果早到了一个小时;交警五点钟出门睫毛冻住又化开了,就为了能让道路通畅;环卫工人彻夜奋战与暴雪“抢地盘”;地铁井然有序成了新风尚。以为暴雪是记者节的“大新闻”,谁知道让“小事情”给破防了。体验一个城市的温度,还有比记者更酷的角色吗?
8日上午11时,采访中,有这样一张工作照,让人动容:图片中记者为了找拍摄角度,坐在除雪车雪铲中,除雪车把雪铲举得高高的,迎着风雪,记者握稳镜头,调准光圈……这是沈阳日报摄影记者张文魁。他说:“数不清拍摄过多少新闻现场,可我依然对新闻充满好奇,因为一直在路上见证着记录着,也对记者这个职业越发怀有敬畏之心,我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前行。”
8日晚6时,“作为一名记者,这个工作很辛苦,但是舍不得放下,它既疲劳我们的身体,又丰富我们的内心,它让我们新闻人用文字在多样的世界里旅行,在别人的故事里度过好几种人生”。这是来自记者王靖瑄朋友圈的一段话,从凌晨3时开始写稿,到晚上万家灯火,王靖瑄结束了自己当天的采访任务,“新闻记者不是在写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我们乐此不疲,我们热爱且担当。”
8日晚7时,沈阳日报编辑部灯火通明,责任编辑李大睿根据各部门报题的内容,策划迎战风雪专版,连续两天坚守在夜班岗位的他说:“我们的工作不容马虎,我想这句话更像是座右铭,时刻在提醒着我,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坚持与坚守。”
什么是记者?“*的*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四个定义是对记者身份最好的诠释,我们享受高光时刻,也有难以言说的辛酸。我们没有神奇的魔法,没有特别的超能力,但莫名间我们有着勇气和执着,去体悟人间冷暖,见证城市变化,就像沈城的这场暴风雪带给我们的温情。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关欣
4:30
迎战暴风雪
女交警凌晨起床
11月8日,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女子直属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常瑞琳与许许多多的沈阳交警一样,早上4∶30起床,开车一个多小时,6∶30到岗开始工作。
常瑞琳所在的一中队负责四处岗点,当早共出动警力23人,公安厅岗和北京街岗路面积雪较多,对岗口通行造成影响,大西岗和警备岗也有少量积雪,尤其是北京街岗四个通行方向都有积雪,大量私家车受阻无法前行。在岗的5名女警全体上岗进行疏导,并对被困车辆进行救助。
常瑞琳积极联系除雪车辆对岗口进行清理,女交警全员配合对岗口进行管控,除雪车到岗后快速进行清理。9∶30,路口恢复正常通行秩序。事后据统计,仅在北京街这一个交通岗,女交警们就救助被困私家车50余辆。
“我家在沈北新区,上岗点位在沈河区的青年大街北站路。我怕积雪路面不好走,就提前出发了。早上开车大概开了一个小时四十多分钟,虽然忙了一早上,但保证市区道路通行顺畅,值得!”常瑞琳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吕良德
5:00
弃车奔跑
只为更快到达患者身边
“还有不到米能到患者家,我们推着担架跑过去吧!”11月8日早上5时左右,沈阳的雪越下越大,沈阳急救中心皇姑二分中心急救小组正在执行急救任务,“急救车几次陷到雪里,我们几个人下车推着车艰难前行。到达患者所在小区后情况更糟,积雪很深,急救车辆无法直接到达目的地,我们决定弃车奔跑,只为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该小组急救医生武晓妍称,他们推着担架车,还要背着心电图机、化验机器、急救包等设备,在风雪中奔跑,“当时患者意识不清,呼吸困难,检查的同时立即给予患者吸氧、静脉输液等治疗……”推着患者回到急救车的路上,武晓妍和小组成员为了能实现“加速跑”,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一医一护在担架两侧扶着患者,“快些,再快些,为抢救赢得时间……”武晓妍称,他们顶风冒雪将患者送上救护车,此时,衣服、裤子、鞋甚至袜子都是湿的,“特别冷,可是看到患者能够顺利抢救转运,心中便充满了力量!”
“极端天气,给院前急救工作带来巨大阻力,但时间就是生命,天气恶劣不能当做延误时间的理由。”这是急救人的共同心声。雪厚了就铲,打滑了就推,没有车就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更快一些到达患者身边……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樊华
8:00
为百姓铲出
一条安全出行路
暴雪给百姓出行造成了一定困难,11月8日上午8点,在皇姑区四台子街道滦河社区,沈阳市利州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试点社区社工们便组织辖区内的小商户、社区居民进行紧急扫雪除冰作业,在大家齐心协力下,终于给辖区百姓铲出了一条安全出行路。
当天一大早,大家便拿着扫帚、铁锹等工具来到集合地点,开始了扫雪除冰工作。虽然积冰又厚又滑又硬,清除起来相当困难,但大家分工明确,你铲我扫,最终在辖区内的万科金域华府商业街内为居民铲出了一条方便通行的路。
“好久没有除过雪了,以往看环卫工人除雪觉得挺容易,今天亲自体验了一下才知道其中的辛苦,一个小时的时间,胳膊都疼了,手也快磨了出血泡,这回真是体验到环卫工人的辛苦了。”参与扫雪除冰的社工于丹感慨地说,“以后我还要多参与到社区义务除雪中,尽己所能为社区出一份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
9:30
的哥雷锋志愿者
为环卫工人送温暖
11月8日9∶30,沈阳荣强出租汽车公司的15名的哥雷锋志愿者,来到北控城市服务集团皇姑环卫所送温暖。“是他们不眠不休,为城市道路清扫积雪,才给了我们出租车行业安全行驶的条件,我们想以这种方式向他们致敬。”该公司总经理肖强说。
当天,15名的哥雷锋志愿者为环卫工人送去帽子、手套、暖水壶等慰问品,然后立即投身于除雪队伍中,在寒风大雪中体会了环卫工人的不易。
北控城市服务集团片区经理刘敏告诉记者,从7日晚8时起,他们集团余名环卫工人就一直奋战在皇姑区除雪一线。“感谢沈阳荣强出租汽车公司送来的慰问品,这些东西都是环卫工人最需要的,既解决了困难,也给环卫工人们送来了温暖。”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晓宁
11:00
和睦路小学
学生和家长自发到校扫雪
11月8日中午11时,刚在家吃完午饭的陈丽萍接到了学生林昊泽家长的一通电话,“陈老师,孩子在家想到明天学校里会有很多积雪,想去学校为同学们扫出一条小路来,不知道可不可以。”陈丽萍是沈阳市大东区和睦路小学四年五班的班主任,林昊泽是她班的学生。
和睦路小学与万科城市之光小区仅一路之隔,小区里住着不少该校的学生。不仅这名学生家长联系了学校,还有的家长也在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