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惕八大征兆预示心梗发病有季节曲线央 [复制链接]

1#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常被认为是突然地、无声无息地。其实不然,急性心梗大多有预兆,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及时就医。

1.突然剧烈胸痛或胸部憋闷,或疼痛时间超过15分钟。

2.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3.出现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颈胳膊疼。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一定要引起注意,去医院就诊。

4.胃疼。患有肥胖症、三高且平时没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如果出现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有时也表现为胃部有烧灼感。

5.牙疼。出现很短时间的牙疼,通常持续3分钟左右,并在1周内反复发作,需要引起注意。此外,类似一骑车牙就疼,停下后不疼了,再骑的时候又开始疼,这种情况也不要忽视。

6.焦虑失眠。从来没有失眠经历,或是没发生什么刺激、焦虑的事情却毫无缘由地焦虑时,可能是心梗信号。这种失眠不像普通失眠那样睡不着,而是半夜忽然无征兆地惊醒,感觉思绪像万马奔腾控制不住,或是涌现出无法解释的恐惧感。

7.心跳加剧。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自己无缘无故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且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提示。

8.如果感觉疲劳头晕,休息之后也不能缓解,要提高警惕。

专家指出,急性心梗发作时,除了胸闷、胸痛等常见症状外,有三类人群症状不明显,容易出现误诊延误救治。

医院心内科主任向定成介绍,有糖尿病病史、中风病史、年纪较大对疼痛感没那么明显的三类人群,在心梗发作时不容易出现明显症状,因此在呼叫时,要提高做心电图的意识和必要性,及时排查是否心梗发作引起身体不适。

“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后2小时内,俗称‘*金分钟’。如果在分钟内打通堵塞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绝大多数患者的心肌其实可以免于坏死。”向定成表示,若出现持续胸痛20分钟未能缓解,应尽快拨打,并尽可能要求救护车送到最近的胸痛中心救治。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很快会引起心脏骤停,或是致残致死的严重局面。

高血压也是急性心梗发作的危险因素,因此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严格遵守医嘱服用高血压药,控制好病情。此外,向定成介绍,其所在的专家研究团队曾对多个案例进行研究,发现青年男性(≤45岁)吸烟者患心肌梗死的风险是不抽烟者的7倍。

心源性牙痛有以下特点:1.发作突然,可能有诱因,如情绪激动、疲劳过度或饱餐后;2.牙痛剧烈,但牙痛部位没有发现明确牙病;3.牙痛部位不确切,往往数个牙齿都感到疼痛,而一般牙痛都能找到相应的病牙部位;4.阵发性疼痛,经牙科处理及服用止痛药,仍不能解除牙痛;5.做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改变。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的病人,尤其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牙痛,应该考虑是心梗。

心源性牙痛可能引起致命后果,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肌钙蛋白等检查,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支架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预防措施除控制上面介绍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外,还应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平衡心态等。

心梗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包括生活地区的饮食习惯、工作环境及气候等,其中,全年冷热交替的急剧变化是影响心梗发生的关键。了解一年四季心梗发病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预防心梗。

每年1月都是心梗的发病高峰。毫无疑问,心梗发病率在冬季会突然上升,北方高寒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寒冷空气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增加心肌细胞耗氧,使心脏供血需求较适宜温度时明显升高。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存在狭窄或痉挛,冠脉血流在此时会显著减少,不足以代偿心脏的高代谢需要,就会出现心绞痛症状,严重者会诱发血管斑块破裂,引起血栓,从而使血流完全中断,即发生急性心梗。

1月过后,心梗发病率会缓慢下降;3月立春时,发病率已明显低于秋冬季节,但此时也不可疏忽防范。春季天气干燥、温度变化幅度较大,频繁的大幅度温差改变也是诱发冠脉血流骤变的因素。现在很多人都有锻炼的意识,喜欢早晨慢跑或是散步,这是非常好的健康习惯。但春季早晨的温度仍然偏低,再加上体力活动,可诱发心梗。春季人的情绪波动也较大,情绪激动、爱生气都会诱发心绞痛及心梗。

9月份以后,天气转凉,进入深秋。此时人群心梗的发病率虽然没有冬季高,但随温度降低,心脏负荷增加,诱发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也会呈现出升高趋势。

心梗发病率的攀升在12月再次达到高峰。多数患者会感觉胸闷、胸痛、气短等,有些表现为后背疼、上腹痛及牙疼,且往往在爬楼梯、快走、搬运重物等体力活动时加剧,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当出现上述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冠心病。如果上述部位的疼痛表现为剧烈痛感,且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医院就诊,以防心梗发作。

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多发生在起病的1小时内,但不少人偏听错误的急救方法,不但不救命反而可能要命。

医院

医院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疑似心梗者,各种轻微活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也许前一秒还没事,后一秒就倒下了。

而且,去医院路上、自己挂号检查,这些过程可能加剧心梗恶化。如果没有人陪在身边,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很可能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

第二不要喝水

有的家属在患者心梗发生后,有人会手忙脚乱地把患者扶起来坐下,喂两口水,拍拍后背。希望以此降低血液黏稠度,但其实喝水是“帮倒忙”。

首先急性心肌梗死时此时如果让患者站或坐起来,疲倦的心脏还得花更多力气给其他地方供血,给心脏的血量自然会更少。而心脏每分每秒都在不停的工作,它是全身最需要供血的地方。

而且,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喝水很容易导致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

另外,心梗患者一次喝下太多水,水分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量增,患者不健全的心脏承受不了,反而出现胸闷气短。

第三不要错误使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常用药,它可以直接让全身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但急性心梗患者服用要慎重。

如果患者血压本来就低,服药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增加休克风险,即使血压正常,也要躺服该药,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进而头晕摔倒。

正确的做法是在使用硝酸甘油前,给患者测个血压。

服药之前,患者血压若已经低于90/60mmHg,或者虽然比这个值高,但明显比平时的血压低,这时就不要用硝酸甘油。

第四不要盲目心肺复苏

心脏复苏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

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发生的风险,不恰当的急救方法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肋骨骨折。

如果患者已经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呼吸微弱、摸不到脉搏,方可进行心脏复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