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书推荐如果懂得黄金急救5分钟,将有多 [复制链接]

1#
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7月19日,作家赖宝突发心梗去世,众好友表示震惊和惋惜。

同日,大连一女孩坠崖落海,救援人员驾船出海医院抢救。

7月14日,山东一少年骑车突发心脏骤停,两位热心市友果断出手合力施救,目前该少年情况稳定。

……

年,有学者统计了我国心脏骤停生存率的现状,在院前(医院外发生)突发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在北京地区仅为1.3%,全国不到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为9.8%)。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省市卫生机构也加强普及公众心肺复苏,普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等措施。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被称为“好人法”条文的实施进一步减少了公众对见义勇为的顾虑。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争取在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非医务工作者也要学会心肺复苏,敢于做心肺复苏。

如果你能学会这些急救措施

1.如果发现有人倒在地上

(1)首先要做的一定是确保现场环境安全(是否有漏电、坍塌、煤气泄漏、火灾等各种突发情况)

在这里要强调,即使您有很强的救助精神,也要避免在危险状态下救助他人,以免自身成为伤者,成为别人救助的对象。

(2)检查患者的意识反应

轻拍患者双肩,并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唤“喂喂喂,你还好吗?”

若患者无反应,立即大声呼叫周围人,让其帮助拨打,或者寻找周围更有经验的施救者或医务人员,有aed的场所立即去取aed。如周围没有其他人,建议不要离开患者身边去远处求救,而是通过手机拨打寻求帮助。如果周围既没有其他人,也没有手机,则应离开患者寻求帮助,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取得aed,然后回到患者身边开始心肺复苏。此时要避免采用“掐人中”等其他刺激手法再次试探患者意识,浪费宝贵的急救时间。注意:即使患者有反应,也建议及时拨打。

(3)评估呼吸与脉搏

必须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和脉搏,有经验的施救者建议同时判断呼吸和脉搏,整个过程应该控制在10秒以内。

a.呼吸:观察患者的胸廓有无起伏(5?~?10秒,通常我们会用、、……作为计数读秒),正常的呼吸状态胸廓均匀起伏,成人每分钟在12?~?20次。如果患者为濒死叹息样呼吸,表现为张大口深大呼吸,整个头部可能随着呼吸而点头样运动。也可表现为极其微弱地呼吸一口气,间隔较长一段时间(通常大于5秒)再次呼吸一口气。濒死叹息样呼吸可能听起来像打鼾或呻吟声,其实是患者无自主呼吸。

b.脉搏:对于成人患者,检查颈动脉搏动5?~?10秒。使用2根手指(通常为食指和中指)摸到患者的甲状软骨(男性为喉结,女性为气管中央突起的部位),然后向左或向右横移2指左右宽度,大概在气管和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形成的沟内(这需要反复的练习寻找感觉)可以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2.如何采取下一步施救措施

(1)如果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均正常,则需要在原地监测患者,等待其他救援和应急反应系统的到场。具体可以做的是:不停地尝试唤醒患者,随时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至少每2分钟检查一次患者的颈动脉搏动。

(2)如果患者有颈动脉搏动,但是呼吸不正常(表现为濒死叹息样呼吸),可以选择提供人工呼吸,每2分钟检查一次患者颈动脉搏动,直到应急救援系统到场。

(3)如果没有感觉到颈动脉搏动,或者不确定是否感觉到,立即开始30:2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或者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

如果你能拥有这本《院前与家庭急救》

《你也学得会院前与家庭急救》

熊旭东?主编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院前与家庭急救是整个抢救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决定院内急救和icu急救的成败,这已经被医护界所公认。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大脑缺氧时间超过5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心脏骤停后的5分钟也被称为“黄金5分钟”。失去了“黄金5分钟”就意味着失去了大脑功能。这要求非医护人员要有及时抢救的概念,学会院前与家庭急救的基本方法,争取时间、挽救生命。

内容简介

院前与家庭急救是整个抢救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决定急医院后实施抢救的成败。《你也学得会院前与家庭急救》分上下两篇,上篇是院前与家庭急救基本知识,包括6个章节,有心肺复苏、公众除颤、海姆立克急救法、如何呼叫、急救绿色通道和急救护理。下篇是院前与家庭急救对症处理,有昏迷、窒息、抽搐、胸痛急性腹痛和气急等14个章节。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示意图简述了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如何第一时间为伤病者进行初步救援及护理。同时系统地介绍了疾病预防的方法,包括饮食疗法和中西医认识。让大众学会和了解急救技术,既减轻患者病痛,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可免遭不测。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从学术性、操作性、实效性出发,用专家学者在医学领域几十载的耕耘与经验,力求让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群学会院前与家庭急救,让市民在遇到危急情况时不再“一脸茫然”,有条不紊、分秒必争,减轻患者病痛,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

专家团队

《你也学得会院前与家庭急救》,主编熊旭东,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院大内科副主任、急诊研究室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抗感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达医晓护”自媒体——急中生“治”杂志主编。担任《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抗感染药学》和《中国中医急症》等多家杂志编委。曾获得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先后主编出版论著10余种,主编大学统编教材7种,其中《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第2版)》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年)。

本书由熊旭东教授带队,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编,邀请上海中医院、医院、上海交通大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上海市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的十几位专家、教授和主任医师共同编著。

姐妹篇《你也看得懂化验单新编》

《你也看得懂化验单新编》

熊旭东?主编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你也看得懂化验单新编》自年出版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多次修订再版。被“上海社区教育普遍科普讲座”制作成光盘,作为上海社区老年大学的教材使用。先后获得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奖,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奖,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成果二等奖。

来源: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