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家、省、市、区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工作的有关部署与要求,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医院(以下简称“惠州三院”)积极响应*府号召,年6月起,惠州三院开始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年11月起,惠州三院与横沥镇中心卫生院、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手推进紧密型医联体试点。
影像检查医院采集图像拍片,不用百姓奔医院的诊断报告;医院医院指导临床工作及开展诊疗新项目,为实现分级诊疗打好基础……这一系列新的变化就是来自医联体的支撑。
帮助基层成员单位提升能力、发展壮大,实现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医联体建设的初衷和宗旨,在医联体建设道路上,惠州三院始终秉承这个宗旨,帮助成员单位“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医院真正具备“健康守门人”的能力。
同时积极倡导实施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使医院集中精力攻克急病、大病。“分级、分向、分治”,各级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医联体联出了效率和质量。
01
构建机制体制形成紧密型医联体
横沥镇53岁的村民陈东患高血压4年多,以前从横医院20多公里,每个月看病、抽血、开药至少得往返跑三次,“每次一来一回,再加上检查、排队,大半天时间就没了”。
去年年初,陈东从横沥镇中心卫生院得到一个好消息:横沥镇中心卫生院与市三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试点,以后在家附近也能开药、做检查了。更让陈东不敢相信的是,同样的检查,医院还能享受到更高比例的报销。“我买的是居民医保,医院,以前去三院是没有报销的,现在药品、检查都一样,医院的报销。”陈东高兴地说道。
陈东感受到的看病便利背后,是医院与横沥镇中心卫生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带来的成效。
然而,这在一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里的处境曾一度尴尬,作为中心卫生院,横沥镇中心卫生院服务区域除了横沥外,还包括矮坡、大岚,芦洲等东部山区的居民,由于医疗基础较薄弱,服务能力与“中心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不匹配,很多老百姓舍近求远,大病小病都医院跑。“我们通过医联体门诊引导一些患者下沉,让他们在镇一医院同质服务。”医院医联体推进小组副组长吕泽峰告诉记者。
年11月起,惠州三院与横沥镇中心卫生院、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双向转诊、检验结果互认、专家资源下沉、远程会诊……作为牵头单位,惠州三院制定了严格的医联体双向转诊流程、医生派驻机制等,确保医联体各项职能真正落到实处。且让群众在家医院的医疗费用,就能得到市“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治,切实减轻病人的照顾成本和经济负担。“医联体使区域内‘医院’的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合理流动起来,提高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吕泽峰说。
02
专家“下沉”“小社区”能看“大医生”
横沥镇中心卫生院医联体专家工作室
年9月1日,惠州三院-横沥镇中心卫生院医联体专家工作室正式开诊,家住偏远乡村的村民慕名赶来,提前等候就诊,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李立新一早就从市区出发,8点钟准时出现在“专家工作室”,开始了忙碌的工作。问诊、查体、功能检查、开具处方等工作有序进行,而诊室外尚未就诊的患者安静耐心地等候着……为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落实分级诊疗,方便基层群众就医,从年9月1日起,惠州三院派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专家,定期在横沥镇中心卫生院一楼“医院医联体专家工作室”坐诊。
市三院全科医学科李立新主任为横沥镇居民看诊
无独有偶,患有糖尿病的*伯也习惯了去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伯说:“惠州三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内分泌专家孙玥副主任医师到这里坐诊,我就赶紧过来了。像我们这样老医院看病很不方便。现在好了,专家来到家门口,医院跑了。”*伯看完病拿到药后非常满意地说:“挂号、检查、看病,全程都没怎么排队。专家就是专家,孙主任还跟我讲了很多健康知识,非常实用!”
“专家走下去、患者少折腾。”这是惠州三院建设医联体的民生体现。吕泽峰表示,医联体是一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运行机制的良方。实施医联体服务模式后,惠州三院实行紧缺专业轮流长期派驻,如康复、骨科年9月开始派驻;基础专科结对帮扶,加强专科能力提升,如综合内科、妇产科;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开设医联体专家工作室,选派专家轮流坐诊,开展疑难慢性病的专科诊疗;组建内、外、产、妇、儿、急诊各专业专家14人家庭医生服务技术支持团队;并利用名医下基层义诊送医等多种形式帮扶提升横沥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市三院康复科医生下沉期间带动中医康复适宜技术推广,带教基层医生
市三院妇产科、全科医学科、中医科专家下沉结对促进专科共建
尽管试点运行仅仅一年,医院专家的“常驻”给横沥镇和桥东社区的患者吃了定心丸,医院成为很多人就医的首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大提高了横沥镇卫生院的医疗综合能力和业务量,基层老百姓对卫生院的信任度也明显提升。
据了解,横沥镇中心卫生院诊疗人数门诊同期增长13.39%,其中康复科诊疗人次同期增长.38%;横沥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与履约率明显提升。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1至10月总诊疗人数为10万人左右,年1至10月总诊疗人数增长到近13万人,同期增长率18.01%。
03
组建三大资源中心共享优质资源
年4月20日早上8点51分,家住横沥镇山区的刘大哥因腰痛多日在横沥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后,根据医生建议在卫生院进行了X光检查。9点17分,一份由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医生出具、主任审核的检查报告发放到了患者手中。这张报告的顺利发出,宣告医院医联体远程影像中心正式与两家医联体试点成员单位都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机构间互联互通。这种做法让患者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患者看病省了不少事。
横沥镇中心卫生院影像技术人员为居民拍片并上传到市三院影像信息系统
众所周知,影像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在许多疾病确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放射影像检查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确诊。然而一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由于仪器设备陈旧、人才缺乏等多方因素,无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使得群众信任缺失,普通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纷纷选择外出就医。
“医学影像人才的缺医院管理者的一个难题。”惠州三院社工部主任李颖红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科医技人员的起点低、专业基础弱,人员紧张,得不到进修学习提升的机会,医院的辅助检查诊断水平徘徊不前,不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很好的诊断依据。
医联体的关键在“联”,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为突破瓶颈,惠州三院决定通过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检验中心、消*供应中心等资源中心建设,为医联体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使资源充分下沉。同时,通过现代通讯等技术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报告审核,实现同质化,基层辅助检查质量得到了保障,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使广大群众受益。
比如区域影像诊断中心成立后,患者可以就近在社区服务中心或镇级卫生院“拍片”,放射医师将会通过互联网,远程阅片并及时完成放射诊断报告。也就是说,患者的每一张放射影像诊断报告都会由惠州三院的放射医师书写。医联体内在线阅片、诊断、疑难影像会诊这种模式,方便了患者,保证了放射诊断水平的同质化。数据显示,年4月15日开始至12月31日共出具影像诊断报告例,其中横沥镇中心卫生院例,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例。
桥东社区居民医院出诊断感到非常实惠
除了建立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外,惠州三院还建立了区域消*供应中心,对医联体内部集中消*供应,降低成本,资源共享,保障无菌物品质量安全,年3至10月,共为横沥镇中心卫生院和桥东社区中心提供一次性无菌物品件,集中消*各类无菌物品包个,无湿包等不合格物品现象发生。
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准备正式上线,除基础项目外集中检验,统一质控标准,减少设备投入,“以前桥东和横沥的检验科,很多项目做不了,现在是全覆盖,检验项目和医院没有差别,检验标准和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从一级直接进入三级。基本上在三院可以做的检查,在我们下属医联体单位都可以同步检查。”吕泽峰认为,只有真正打通内部各个“关节”,才能让医联体得到有效运转。信息化的全面覆盖,使得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得更加通畅。
04
开通绿色通道突破双向转诊“肠梗阻”
“快,病人是心梗,得立即送三院!”日前,一个病人的心电图让横沥镇卫生院值班医生警觉起来,他立即与三院取得联系,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将病人送至手术室门口。绿色通道为救治重症病人节省了不少时间,医生立即对他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而这正得益于在医联体有效运作下,使当地一批“医院”协同合作,建立起了畅通的转诊通道。
群众看病难的一大症结,医院间分级诊疗机制不畅。市三院推动医联体建设,其中一个着力点,就是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规范转诊标准、推广转诊优先预约、开辟转诊绿色通道,突破双向转诊的“肠梗阻”。
为了使急危重患者救治更快速,惠州三院建立了医联体患者救治绿色通道,一旦接到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应急救治需求,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派专家连线,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实现上下无缝对接和转运救治及时、高效。
市三院双向转诊办公室
“为了及时解决病患需求,我们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