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年,我院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奋斗拼搏,医院创建“三甲”成功,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科室和职工。为表彰先进、宣传典型,激励全院职工爱岗敬业、提高工作质量、服务群众健康,我院于近期正式推出“十佳”评选活动。经科室评选推荐、职能部门评审、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并公示后,王云川(乳甲烧伤外科)、王凤琼(产科病区)、何孝晶(儿科二病区)、蒋子英(新生儿科)、李应菊(胸外科)、何育华(皮肤科)、杨晶(骨四科)、胡正琼(神经外科)、黎霞(急诊科)、姜荣(妇儿病区门诊)被评选为年度十佳护士,于3月17日在职代会上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奖励。
受表彰的“十佳护士”先进事迹(排名不分先后)如下:
王云川,乳腺甲状腺烧伤外科护士长,护师。年毕医院工作至今,先后在儿科、胸外科、妇科ICU工作。医院进修胸外ICU。
在从事护理工作13年里,王云川一直战斗在临床一线,多次担任全院护理操作技能带教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年4月,医院成立乳腺甲状腺烧伤外科,医院竞聘中层干部中被任命为该科护士长。为使科室尽快正常运转,王云川加班加点,从配置每一件办公用品、每一台设备、每一张病床等都亲力亲为。为丰富管理经验,她经常向高年资的护士长请教管理经验,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医院护理技术操作集体二、三等奖。年医院争医院,为了在评审中取得好成绩,还在休产假的她就医院如火如荼的创等工作中,基本无暇顾及嗷嗷待哺的儿子。她注重总结和提炼工作心得,撰写护理理论文章和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她参与的《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及其家属心理问题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的临床研究项目》获年度院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皮肤扩张器在疤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得年度州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撰写的论文《甲状腺术后出血58例临床治疗体会》获年度院长科技论文二等奖,《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获年度院长科技论文二等奖,《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在中国医学人文杂志上发表。
她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在年云南省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大赛中荣获文山赛区二等奖;在院内组织的操作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二等奖;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王凤琼,产科病区主管护师。于年8月毕医院,医院产科工作至今。
她毕业后一直从事助产士工作,接生的孩子数不胜数。她把“每天、每人、每事;尽心、尽力、尽责”作为人生的追求,在周而复始的护理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真正做到“把人病当己病,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地为广大孕产妇服务。作为一名高年资的产科护士,她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协助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带领年轻护士们开展为患者洗脸、洗脚、洗头、床上沐浴等优质护理服务,让患者真正体验到家的温暖和关爱。自二胎*策放开,产科更是繁忙,加班加点已成为家长便饭,但她从未抱怨。一年春节期间,一位重度妊高症的患者急诊入院,患者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家属早已慌成一团。王凤琼一边镇定的配合医生抢救治疗,一边安慰慌乱的家属,在她的精心护理下,患者和孩子康复出院了。走进产科病房,你总能看到她的微笑,看到她温和、耐心地和孕产妇交流,细心护理孕产妇,熟练地为患儿洗澡的温暖场景。面对孕产妇因害怕疼痛不愿顺产,因担心乳房变形不愿喂母乳时,她总是耐心地向孕产妇解释顺产和母乳喂养的好处,打消她们的疑虑,坚定患者顺产和母乳喂养信念。她一直注重学习和总结,积极撰写多篇论文,并先后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何孝晶,儿科二病区护士长,中共*员,主管护师。于年7月参加工作,曾到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进修。
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她犹如田野平凡的一株小草,大海里一滴不起眼的浪花,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护理事业上。作为一名共产*员兼儿科*支部书记,她充分发挥*员的先进模范作用,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为患儿架起生命的桥梁。儿科病种杂、周转快、护理工作量大,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心,更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她严格护理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全面落实各项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科室护理人员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她也不断总结经验和学习,做到学无止境,适应日新月异的医疗发展。工作中,她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医院与家之间奔波。她热心公益事业,医院进社区、进村寨、进学校开展义诊活动,宣传医疗相关知识。在下乡帮扶工作期间,她通过现场教学、重点授课、个别辅导等方式,毫不保留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并积极组织参加病例讨论及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得到患者、同事和领导的肯定。年参加完成的研究项目《文山地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获院长科技进步三等奖,撰写的《浅谈儿科常规护理风险与防范》、《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等多篇论文获院长科技论文一、二等奖,6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上。先后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五星服务明星”、“温馨护士”等荣誉称号。
蒋子英,新生儿科护师,中共*员。于年毕医院工作至今,先后在急诊科、妇产科、新生儿科从事护理工作。医院进修学习。
从事护理工作的10多年里,她始终坚持“想病患所想、思病患所思,一切为了病人,全程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用爱心托起患者家人的希望,用使命挽救了无数个患儿的生命。作为护理骨干,她主动配合护士长做好科室护理工作,以及新入人员和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年新生儿科刚成立的一个晚上,一名出生不到1小时的新生儿因重度窒息急诊转入,当时蒋子英刚忙完白班的事情准备下班。患儿的到来,无疑让科室更加繁忙起来,她立即穿上工作服加入到抢救中。当时配置的呼吸机还未到位,值班人员只能轮换使用呼吸球囊加压给氧。直到夜间11点,患儿的病情趋于稳定,暂时没有生命危险,她才脱下工作服回家吃饭。在孩子们一片哭闹声中,她喂奶、洗澡、更换尿不湿等等,就像孩子的母亲一样,用心呵护着每一个患儿。她努力钻研新知识、新技能,拓展业务技能,积极总结护理经验,撰写的论文《早产儿院内感染预防及感控效果》在云南省护理学会交流上获三等奖;参与的科研项目《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救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获文山州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先后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护士、五一巾帼标兵以及院内五星服务明星、优秀*员等荣誉称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李应菊,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于年毕业后医院工作至今。曾在昆明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多次外出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和学习。
作为一名护士,她始终如一地热爱自己所选择的护理事业,她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的服务理念,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从事管理工作期间,她引进和总结管理经验,协调科内日常事务,做好科室主任的贤内助,建立了一支优秀的护理队伍。年,在科室申报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时,她放弃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加班加点整理资料和改进服务模式,带领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应对验收工作,最终顺利通过验收。她深信成为一名优秀护士长的前提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无论专业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她都力求做得更好,所以她不断给自己充电。集智慧与勤奋,她先后在州内率先开展了传统、改良及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医院静脉治疗小组组长,负责协调解决全院的困难置管,医院开展该技术。她还是州内首位体外循环的灌注师,独立完成上千例体外循环,为医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她的坚持和不计回报的奉献,得到患者及同事们的认可。其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体外循环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临床运用研究》获年文山州科技进步三等奖,《普通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困难置管中的临床应用》获年度院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与完成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州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和杂志上发表。曾先后获得“温馨护士”、“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质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
何育华,皮肤科风湿免疫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于年毕医院工作至今,曾医院学医皮肤科专科护理和护理管理。
在工作的二十余年里,她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用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优良的医德医风、娴熟的护理技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护士长,她总是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团结和带领全科护士不断总结经验,医院领导交给的各项护理任务。工作中,她积极配合科主任抓好科内管理,经常加班加点,参与各种新护理项目的开展,提升全科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她积极探索和不断改进管理和服务模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护士,营造了科室良好氛围。在从事护理工作中,她始终把病人当亲人,为患者端过屎、倒过尿、喂过饭、洗过碗,修剪过指甲,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为病人提供优质和人性化服务。她踏实、认真、努力的工作态度,得到领导的认可,赢得了患者的好评。连续四年履职考核评为优秀,在年无菌技术操作考核中获一等奖,先后被评为五星服务明星、优秀*员、优秀带教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和参与的3项科研项目曾获院长科技进步,撰写的2篇论文曾获院长科技论文奖,且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等各种刊物上发表。
杨晶,骨四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年10医院工作至今,期间先后在泌尿外科、胸外科及骨二科、肾内科工作。曾到昆明医科大学附二院进修,多次参加省内短期培训和学习。
从事护理岗位的十一年里,她始终遵守护士职责,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一颗真挚的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用行动表达对护理事业的热忱。年骨四科成立,她被任命为该科护士长。自上任那天起,她深深意识到将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她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作为科室护理管理者,她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作用。努力探索护理管理模式,将PDCA循环应用于管理中,不断提升科室服务质量。科室成立初期,因两名护士分别休产假和病假,护理人手不足,刚怀孕5个月的她在岗位上持续工作一个月才休息。她的辛勤付出,换回了科室人员对她的敬重。在病人眼里,她是一个责任心强、关爱病人的护士长;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个和蔼、勤劳、任劳任怨的管理者。在她的团结带领下,年,科室顺利通过了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验收,在年、年医院举办的年度护理操作竞赛中获团队三等级,年度护理理论考试中获团体一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积极撰写的论文《1例颈椎骨折高危截瘫并四期压疮的护理》、《26例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发表在《当代护士》杂志上,后者荣获院长科技论文二等奖;参与的科研项目《小切口带孔克氏针钢丝治疗胫骨内侧髁间棘骨折的应用项目》获年院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年个人在护理技术操作竞赛中获“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三等奖;年度被评为“五星服务明星”荣誉称号。
胡正琼,神经外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先后在急诊科、内科,手术室、外科等科室工作。
她热爱护理事业,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倾尽真心,用爱普写了一件件不平凡的业绩。多年来,她善于总结和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临床经验。年11月,因工作需要,她被调整至神经外科任护士长。神经外科病人急诊入院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病情观察难度要求高,基础护理量大,抢救率高。她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对科室护士严格要求,并加强培训,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她以身作则,关心下属,团结医护人员,科室人员都喜欢称呼她为“护士妈咪”。无数个工作日,她和同事们一起加班,一起查找问题,一起进行整改,每天总是从早忙到晚。在她的带领下,科室顺利完成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的验收,并得到了护理学会理事长的好评。协调医护关系,极力配合好医生团队开展各项新技术、新业务以及州内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
年科室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获得州上授予的“工人先锋”荣誉称号,这一切成绩都离不开她所带领的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工作之余,她积极撰写的论文《神经外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在中外健康文摘发表;论文《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围手术期护理》在医药前沿杂志发表;论文《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在医师在线杂志发表。年她参与的科研项目《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获得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黎霞,急诊科护师,中共*员。于年毕医院工作至今。曾先后在眼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和呼吸内科轮转,并于年在急诊医学科工作至今。年到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进修急诊护理及重症护理;年通过由昆明护理学会举办的专科护理培训,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质。
从事护理工作十多年来,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助人,配合好科室领导开展工作。EICU成立初期,因工作需要,她被调整到EICU工作,当时女儿仅11个月。为尽快建立收费模板,她每天要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无暇顾及年幼的女儿。女儿生病,她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在EICU负责人外出时,曾多次担任代理负责人,负责护理管理工作。她深知成为一名优秀的急诊科护士,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坚定的信念。记得一个临近春节的夜班,急救中心送来一名男性“三无人员”,全身多处外伤,衣服褴褛,臭气熏天,同病室的患者们个个要求换房间。她没有嫌弃,而是一边向患者们解释,一边打来热水,为他清洗干净,并换上病号服。虽然患者没有向她说一声谢,但是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她都深感欣慰。为提升自己,不管多忙、多累,她总要抽出时间学习和总结,转变机械式执行医嘱,主动配合好医生的各项抢救工作。同时,她还积极投入护理研究中,带动科室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由她担任课题负责人所开展的科研项目《人工鼻+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和《心肺复苏机主动按压,减压在CPR中的应用研究》均获得院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默默的奉献,辛勤的付出,让她变得更加美丽,于年荣获院内“先进工作者”称号。
姜荣,妇儿病区门诊护士长,中共*员,副主任护师。于年毕业后在文山州人民院工作至今。年在昆明附一院进修儿科,年在医院PICU及NICU进修。
正如许许多多的“白衣天使”一样,在医院特有的气味中,她走过了清纯的少女时代,度过了炽热的青春年华,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护理岗位上。“姜姨妈”!只要是在儿科住过院的患儿见到姜护士长都会这样亲切地称呼她,似乎已经忘记了打针、吃药时的痛苦。在儿科工作的17年里,她对待每一个患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地哄着,用母亲般的爱抚平孩子们恐惧的心理。因为不忍孩子穿刺时撕心裂肺的哭叫,她苦练穿刺技术,乃至再隐形的血管都被她很快找到,并准确地穿刺成功。“扎上了,扎上了,太好了!谢谢护士长!”母亲满眼泪水。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因一个重度脱水、面部严重湿疹的肥胖小子急需输液治疗,而血管就像躲起来似的穿刺极其困难。接到电话后,她迅速赶到科室,稳健的一针穿刺成功。姜护士长已记不清这样加班的日子到底有多少,但无论多忙多累,她始终带着微笑穿梭在病房的每一个角落。对待下属,她既严厉,又很细心。只要发现谁有困难,谁有烦恼,她就会像大姐姐一样和她们交流,想办法帮助她们。岁月流逝改变的是容颜,却抹不去行程中前进的足迹,她的努力付出取得了许多成绩。年她主持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研究》获院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年参与的《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治疗研究》获院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年主持的《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研究》获院科技进步奖鼓励奖。撰写的7篇论文先后发表在省级及国家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年被州委、州*府评为“州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先后获院内“五星服务明星”、“温馨护士”、“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