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护士节向美丽的天使致敬,看看发生在她们身 [复制链接]

1#


  今天是5月12日,第个国际护士节,请给护士姐妹们一个微笑,向她们道一声“辛苦了”!


  许多人把护士称为天使。一年天,无论春夏秋冬,医院,总能看到身穿护士服、头戴白燕帽的护士们靓丽的身影,她们总是带着天使般的微笑,给患者带去温暖和关爱,用她们的专业护理知识,为患者减轻病痛。


  作为护士,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她们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病人。在这个岗位上,不断涌现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有护士妈妈为新入职的女儿授帽的温馨一幕;有夫妻二人都是护士,相互扶持的脉脉温情;有肚子里的宝宝“陪”护士一起抢救病人的惊心动魄……谁不想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然而,对于她们来说,一旦选择了护士这个行业,就必须百分之百地投入,一丝都不能疏忽。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强大,是满足市民健康需求的金钥匙。厦门为此建立了专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和以护士为主的健康管理师“三师共管”服务模式。随着“二孩”潮的到来,护理任务不断加重,给护士这一群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能做的,是给护士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笔者也希望医院加强指导,加快推动护士从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建立更科学、更完善的护士薪酬分配机制,为护士这群“天使”插上飞翔的翅膀。

思明区妇幼保健院:

对待产妇像对待亲人般用心

人物名片


  名字:翟爱萍


  身份:思明区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护士长


  心声:要把产妇当做自己的朋友、亲人一样用心对待。


  走进思明区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的笑脸,仿佛家人一般。


  微笑热情、礼貌诚恳、语言亲切,是思明区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给患者的“见面礼”。许多患者盆底康复几个疗程做下来,便喜欢上这个暖心的、有人情味的团队。翟爱萍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

以微笑和耐心对待患者


  翟爱萍是思明区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的护士长,从年开始,医院工作了25年。刚到妇幼保健院时,翟爱萍在窗口单位为孕妇建卡,记录每个孕妇的个人信息。医院,却忘记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便会懊恼生气甚至发火,翟爱萍总是用微笑面对,还一边安抚她们。


  后来,翟爱萍调到盆底康复中心,为产妇做产后的盆底恢复治疗。一开始,有的产妇产后会造成盆底肌肉损伤,咳嗽或者打个喷嚏就会出现尿失禁。医院治疗时,产妇时常心情焦虑,而且急于求成,翟爱萍就耐心地安慰她们,“要先照顾好自己,有个好的身体,才能照顾好宝宝。”


  在翟爱萍的帮助下,许多患者经过两三周的盆底肌肉训练和康复器的治疗后,身体条件就可以得到很大改善。看到患者渐渐康复、安心回家,翟爱萍心里也非常高兴。
  

为方便患者主动加班


  翟爱萍告诉记者,来康复中心的产妇大多是新妈妈,她们时常会顺便问些关于婴幼儿喂养、预防疾病等方面的问题,翟爱萍在指导康复的同时,也会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告诉产妇。


  产妇一般出门的时间都安排得非常紧凑,翟爱萍在治疗的时间上也总是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有好几次,当产妇到达盆底康复中心时,已临近下班时间,为了不让她们多跑一趟,翟爱萍也会主动加班,为产妇做完治疗才下班。“产妇家里有孩子要哺乳,出趟门不容易,就尽量给她们提供些方便。”翟爱萍表示,“对待患者,会继续把她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一样,用心对待。”


  就在前不久,思明区妇幼保健院组织了一场文明礼仪培训,全院上下学习日常的服务礼仪、馈赠礼仪及沟通礼仪等。翟爱萍说,对于即将到来的厦门会晤,她作为厦门这座文明城市的一员,应该主动展现礼仪之邦的风采,以微笑迎接宾客。

医院:

护士夫妻互相支持乐于奉献


  他们和普通的夫妻不同,他们的生活中没有长假,没有周末,而是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陪伴家人对他们而言是件奢侈的事情。今天,让我们听听一对护士夫妻的故事。


  在同一个地方上班,有时却是一人上白班、一人上夜班;在同一个科室上班,却找不出一张工作时的合照,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无暇“秀恩爱”;当其他夫妻下班回家陪孩子的时候,医院,一人在家……医院里的护士夫妻。


  如今,医院中,“医生夫妻”十分常见,“护士夫妻”也在逐渐增加。在医院,有这样一对护士夫妻,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护理着病情最重的患者,互相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工作中相识、相知、相恋,组建了属于他们的幸福小家庭。

两名护士喜结连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需要,男护士不再罕见,尤其是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男护士逐渐成为中坚力量。年大学毕业后,医院的ICU病房。


  范珍珠和梁医院,都分配在ICU病房。在同一个科室,工作上的接触是难免的。有一段时间,两人的夜班时间刚好是前后夜,交接班的次数一多,两人也熟络起来。工作配合默契,好感也慢慢在他们之间发酵。年,两人走到了一起,相恋3年后,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上夜班是护士不能避免的。之前,两人租住在大生里,下班时已是半夜。医院有一条近道,但路上比较黑,每当范珍珠上前半夜时,医院接她下班,她上后半夜时,他又会在夜里12医院。而梁玉锋下了夜班回到住处,若是第二天没有白班,范珍珠也会等着他,为他煮上一碗宵夜,一起分享工作中的点滴。“护士都挺辛苦的,上夜班更不轻松,夫妻之间更需要互相支持。”梁玉锋说。

夫妻二人相互支持


  重症医学科不同于其他科室,住的大多是手术后的重症患者,护士不仅要对他们进行擦洗等生活护理,还要进行给药、操作仪器、更换参数等治疗护理,还要教会患者预防、锻炼等康复知识。ICU有很多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护士作为医生的助手,也要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


  说起当护士,特别是夫妻俩都是护士的酸甜苦辣,梁玉锋和范珍珠感触颇深。


  年夏天,梁玉锋刚被任命为科室的护士长不久,因管理工作增多,他经常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那段时间,1岁多的女儿总是反复高烧,有一天孩子烧到了39℃,夫妻俩急坏了。因为丈夫工作走不开,范珍珠只能医院。


  孩子被检查出是患上了川崎病,在医院住了20多天。梁玉锋白天上班,照顾女儿的重担交给了妻子,晚上他直接到儿科病房“加班”,睡在儿科病房,直至女儿康复出院。“身为护士,我们只希望能配合医生,让患者更快康复。”梁玉锋说。

医院:

贴心护理呵护患者生命健康


  带着天使般的微笑,送去温暖和关爱,医院产科、妇科、儿科护理团队用双手为患者扫清健康隐患,承担起为生命护航的重担,呵护每个产妇和新生儿。


  作为儿女,他们陪伴别人父母的时间比陪伴自己父母的时间多;作为父母,他们陪伴别人孩子的时间比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多。他们便是护士,用脉脉温情和贴心服务,呵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值此“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晨报记者走进医院产科、妇科、儿科护理团队,聆听他们的故事。

产科:

强化学习 救治各种危重病患


  近来,随着“二孩”*策的全面开放,高危孕产妇骤增,产科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据统计,年,医院产科年分娩量人,救治产后大出血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例等,科室日均住院人数达60多人,高峰期时近百人。


  “妇产科的护士,加班是常态,而且孕产妇晚上分娩的比白天分娩的多,不少更是在凌晨分娩,姐妹们就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工作。”医院产科护士长蔡玲端说,由于工作的不确定性,护士手机24小时都不能关机,每人包里都备了充电宝,避免找不到人的情况。


  在产科,随时会有危重产妇出现,这就需要护士有过硬的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上周日中午,产科成功抢救了一名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重产妇。蔡玲端介绍,这位产妇是二胎,疤痕子宫,重度子痫前期,血小板减少症,妊娠合并重度贫血,且整个孕期从未产检,急诊入院时宫口已开全,根本来不及进手术室。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产科的护士们全力配合医生,使用产钳,使小宝宝顺利出生。


  然而产妇没有脱离危险。在产后观察期,产妇自称胸闷,而后脸色青紫,失去意识,心电图呈直线,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必须立即抢救。危急时刻,8名医生和护士立即对产妇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输液输血治疗,经过5分钟的抢救,终于把病人从死神手中抢了过来。


  产妇清醒后,看到了自己健康的宝宝很激动,气管插管不能说话的她紧握着护士的手,眼眶含泪,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医院产科的护士们每月进行业务学习及护理操作训练,科室定时组织培训成人及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各种产后大出血、子痫、肩难产、羊水栓塞等急救模拟演练,不断强化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妇科

超前服务 全面开展中医治疗


  发挥中医特色,一直是医院妇科工作的一个重点。近来,妇科病区迎来病人收治高峰期,这对护理团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医院妇科护士长曾丽雪告诉记者,妇科的护理工作量不容小觑。妇科护理人员加上两名轮转护士总共只有18人,其中还有一些人正在休产假。妇科老护士长蔡晓珺成了“救火队长”,一早要给患者加静滴的药,忙完后又要帮忙办理入院手续,医嘱开出后就又开始办理出院手续、整理出院病历,一坐下去就是一上午。


  从今年2月起,医院全面开展中医治疗项目,每个盆腔炎后续治疗的患者基本都有四项以上的中医操作,包括中药直肠滴入、盆腔微波、灸法、耳穴埋豆、中药熏洗等,术后病人的护理更是包括神灯照射、灸法、耳穴埋豆、气压治疗、吴茱萸热奄包等,“责任护士每天从8点一上班就开始不停地忙,到中午12点下班,事情都做不完,有时不得不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中班的护士”。


  在如此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妇科的护士姐妹们坚持在岗,各班之间相互查漏补缺,超前服务。记者了解到,科室有两个护士患有跟腱炎。她们坚持在岗,利用下班时间治疗。


  还有老护士带病上班,比如总带教谢徵录,她3月份被检查出患甲状腺结节,至今没有进行手术。她说:“如果我去做手术,术后休息是必需的,那护理人手就更紧张了。”她选择了择期手术。


  正是因为护理团队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医院的妇科突破重重困难,不断前进着。

医院:

创新方法让宝宝打针不再疼


  医院厦门分院(医院)的护士们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她们知道奶瓶最适合的温度,懂得如何给宝宝抚触,还能敏锐地察觉孩子身体的细微变化,消除每次病痛。她们之中的不少人还未拥有自己的孩子,却迎来了无数生命。


  “小江宝笑一个。”医院NICU病房里,90后护师汤玲芳刚接班,就来看望小江宝,跟他说说话。


  5个月的小江宝皮肤白皙,是个清秀的男孩,有着大大的眼睛和长长的睫毛。谁都不会想到,他是一名弃婴,因身患先天性食管闭锁、重症肺炎等,1月10日从晋江转到医院进行救治。


  4个月的时间里,医院分别对其做了两次食管瘘修补术及胸内食管、食管—食管吻合手术。手术很成功,小江宝现在已经不用输液,体重也在不断增加。


  小江宝是不幸的,他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拥有亲生父母的关爱;但他又是幸运的,同时拥有41位“妈妈”的疼爱。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有41名护士,在照顾孩子方面个个是能手,喂奶、换尿布、唱歌、讲故事,样样精通。她们是新生儿的“妈妈”,对每个孩子视如己出。而医院就像摇篮,托起刚出生柔软的婴儿,给予新生家庭希望与慰藉。

创新方法

开展可视化操作和无痛打针


  前不久,医院病房来了一对焦虑的父母,他们3个月大的孩子得了肺炎要输液,医院门诊待了3个小时,换了3拨护士,针还是打不到血管里。筋疲力尽的妈妈决定到医院试试。


  病房护士长刘玲拿来一台手持小仪器,在孩子脚背上一照,血管脉络清晰地浮现出来。涂上一点药膏后,几分钟后,针成功打进了,孩子没有哭一声。


  原来,这是医院在全市率先试行的血管可视化操作及丁卡因无痛打针方法。


  医院护理部主任*湘晖告诉记者,孩子血管细,以前一般要有5年经验的儿科护士老手们,凭肉眼、靠手感才能给孩子打上针。若是孩子哭闹,护士紧张,往往要扎上好几针。年5月,医院从美国进口血管显像仪,借助仪器进行可视化操作,提高了打针成功率,让孩子少遭罪。今年3月,医院的护士们又结合打针部位涂抹丁卡因软膏局部麻醉,达成无痛打针。


  引进之初,护士长和几名护士亲自上阵,轮流相互扎针做实验,确认安全无痛后,才在全院门急诊和病房推广。病房里再也没有因为扎针失败导致孩子哇哇大哭的场景,成功率达95%以上。


  目前,医院对名病房护士进行了此项技术的全员培训,来到这里就诊的患儿家属也对此技术颇为好评。

公益活动

开展护苗计划呵护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如何进行儿童意外伤害处理,是越来越多家长迫切希望学习的内容。


  医院每天都会接到不少儿童意外伤害的病例,有异物吸入、烧伤、烫伤、外伤、心跳骤停等。把这些病例进行梳理总结,医护人员带着这些材料、经验和手法,到岛内外各个小学、幼儿园和社区去,开展护苗计划公益活动,同时也接受小班制的教学,家长和孩子一起培训。


  上周,一位接受过培训的家长,专门打电话给医院的护士表示感谢。原来,馒头呛进了孩子的气管,还好家长掌握了倒置推背的方法,成功在家抢救回孩子的生命。据了解,从年1月至今,医院开展护苗计划公益活动,几乎每周都有一至两场培训,目前已经开展45期,全市多人参与培训。

互联网+

定制个性化的宣教课程


  为了让家长了解患儿情况,医院将他们加入护理
  不少新医院NICU接受治疗。孩子病情稳定以后,护士及时指导,让家长能在特定的护理房间,抱一抱宝宝。此外,还有专人一对一教家长如何喂养、照顾婴儿。由此,孩子出院后将得到延续性照护。

人才培养

持续培训促进护理队伍发展


  新生儿很容易受到惊吓,护士在进行操作时,要小心翼翼呵护宝宝的感受。


  在操作之前,喂患儿一滴糖水,“来一点甜头”,让新生儿有安全感,缓解疼痛,这一方法是护理部人员从上海医院培训后,带回的经验。据*湘晖介绍,依托上海医院,医院推行人才培养、临床实践、团队管理等措施,促进护理队伍的发展。医院每年选送20名护士到上海医院进行为期至少3个月的培训,将上海方面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回厦门。经过培训,护理部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初乳喂养、口腔干预、PICU血液透析等方面成果显著,提高了早产儿救治、患儿护理的品质。

相关链接:市医院开展“天使之约”培训


  正值国际护士节,为乘客服务的“微笑天使”们与为患儿服务的“白衣天使”们相聚在一起。昨日,一场主题为“天使之约”的礼仪及急救培训在医院举行,来自厦航乘务部的空姐们走进医院,向“白衣天使”们学习紧急救护知识,并交流服务礼仪知识。

医院:

精细护理守护“心”健康


  “在厦心,每次碰到抢救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是‘有希望’。短短三个字,是对生命的不放弃,也是对死神的不妥协。”这句话,多次出现在新员工们的感言中。


  作为海峡西岸最具影响力的复杂、危重心血管疾病诊治机构,时刻准备奔赴“救心”前线是厦门医院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尽管是属于自己的节日,但白衣天使们在祝福声中依旧穿梭忙碌,因为院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与死神的斗争,这一刻风平浪静,也许下一秒就要抢救患者。医院发展至今,不仅以精湛的医疗水平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引领区域心血管专业技术创新,更以高品质的护理技能和饱含人文关怀的服务赢得患者信赖,在全院构建起融洽、互谅、互信,既有理性又具温情的医护患关系。

精进技能各展所长


  “质量、安全、持续改进的理念已融入我们日常工作的点滴中。”厦门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陈媛介绍,作为全院JCI创建工作的重要部分,医院积极汲取国际先进经验,运用品管圈、PDCA等质控工具进行护理专项改进,优化修订十余项制度和流程,提高护理管理品质。


  医院制定了全院护士分层培训计划,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先后培养多名危重症、手术室、血液透析、伤口、PICC等专科护士,她们以娴熟的技能担任起危重症患者的专科护理以及全院的护理会诊工作。医院同时成立静脉治疗、伤口、慢病管理、护理信息、心肺复苏、人文礼仪等护理小组,开展多学科护理查房。

学习编程提高效率


  面对护理专业与信息技术间的鸿沟,医院组建起院内首批护理信息师小组,并特聘台湾护理信息专家,指导护理人员学习信息知识。刚开始,有的成员连Excel都无法熟练使用,但她们迎难而上,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系统界面设计、流程梳理等,全程参与改造护理信息工作流程,架构护理与信息的桥梁纽带。


  经过努力,团队成功地设计出有创意和实用兼备的信息系统,如血糖登记管理信息评估系统、住院患者风险评估系统等,多篇成果在第36届中国医药卫生电子信息技术展览会上进行海报展示。

推陈出新服务患者


  “分级诊疗、慢病先行”,紧跟厦门分级诊疗的改革步伐,医院护士的角色不再仅是患者的照顾者,更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医院着手组建了“慢病管理师团队”,系统地进行健康宣教并传播慢病管理的理念。


  自去年起,医院启用“护”掌上宣教平台,突破传统灌输式口述宣教的束缚性,以手绘、视频、图文等方式制作
  当产科“二孩”潮遇上护士“二孩”潮怎么办?患者增加,工作量增加怎么办?医院科学调度、人性化管理,全院位护士团结协作拧成一股绳,有效弥补了护士不足的临时缺口,赢得患者口碑。


  在医院,有这么一支队伍,她们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她们犹如田野间一株株平凡的小草,她们就是那群可爱的白衣天使。医院的那天起,她们就把自己的青春托付给了护理事业。她们就是医院的位护士,用无私的奉献为市民架起健康的桥梁。

科学应对护士“二孩”潮


  随着二孩*策的全面放开,“二孩”潮开始到来,来医院生产、挂号看病的人数剧增,医院的护理工作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护理部副主任*严金告诉记者,年是二孩*策全面放开的第一年,从去年到现在,全院个护士中,有18个护士生完二胎休产假,13个护士正在怀孕生二胎;而年全年只有3个护士生二胎,护士人力无形之中就有了不小的缺口。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医院采用人文关怀措施。对于怀孕的护士,医院也体现出人文关怀,对孕期护士科室适当调整岗位,进行照顾;怀孕护士不参与配制化疗药,尽量不安排参加抢救等紧张性工作,保证其休息。


  科室成员在排班前可提出个人需求,护士长在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保证人力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休息需求及调休需求,支持各类考试、晋升、外出度假放松。

定期举办心理辅导活动


  科室定期组织户外活动,增加团队凝聚力,舒缓工作压力。生日当天尽量安排调休。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还对每位护士给予细节关怀。冬季寒冷,医院就会给每位护士发一支护手霜;“三八”节到了,给每人送一支小手电筒。


  护士的心理健康,医院的
  此外,医院采用动态调配激励机制,提升护士在调配期间的待遇。护士调配到别的科室帮忙期间,在绩效考核方面,待遇会有一定提高,这项*策,年内就会实现。


  同时,医院进一步壮大护理队伍,今年7月份将新入职一批共37位护士。


  正是这一个个具体到细微处的人文关怀,保证了全院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在“二孩”潮到来之际,护理工作仍能克服各种困难,让患者接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工作量增加仍有序面对


  “二孩”潮的到来,对医院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都产生了影响,而妇产科护理团队首当其冲。


  妇产科护士长曾招治介绍,二孩*策全面放开后,二层楼的妇产科病房不仅全部住满,还时常要在走廊加床。“科室81张床位全住满也不够,最多的时候将近位病人住在科室。”


  据曾招治统计,“二孩”潮从年10月以来开始出现,今年2月跟去年2月比,分娩量增加了67%。她预计,今年10月比去年10月分娩量将翻一倍,工作量可想而知。


  “很多母亲很多是高龄产妇,危急重产妇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在双重压力下,曾招治护士长以身作则,电话24小时不关机;加班到晚上9点,是家常便饭。


  科室一位怀孕8个月的护士,再忙也不要求照顾。她说:“我如果自己休息了,别的姐妹们就要更辛苦。”曾招治护士长说,科室的护理团队十分团结,互帮互助,克服困难。

延伸服务

赢得市民口碑


  除了对产妇进行护理服务,在延伸服务上,护理团队非常
  妇产科护理团队的服务质量赢得了口碑,也吸引了漳州、龙岩的产妇来这里生孩子。护理团队做到了在产妇不断增多的情况下,42名护士仍将各项质控指标保持在高水平,为产妇搭起健康的港湾。

医院:

吐露心声她们渴望得到理解


  护士们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精心护理着每一位患者,值得我们尊重,


  让我们一起去关爱身边的护士吧!


  扎针输液、心理疏导、配合医生手术……她们小腿上那盘曲的静脉曲张,记录着她们的辛劳。而面对服务的患者,她们更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


  用医院院长郑光亮的话来说,在医院经营管理方面,医生的临床技术排第一,而护士则是介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中坚力量,她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被人尊称为白衣天使,但只有同行才清楚这背后的苦和累”。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个国际护士节,广大护理人员却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让我们一起走进医院,去聆听优秀护士们的故事和心声。

院长声音

护士兢兢业业 希望得到
  “护士的职业是非常崇高的,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尊重。”郑光亮针对当前医患关系指出,护士的地位和工资收入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许多医闹事件被辱骂、被恐吓甚至被殴打的也是护士。她们工作简单枯燥,发展空间也有限,但却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精心护理着每一位患者,像护士长孟秀英这样从部队开始直到现在,能在护理岗位坚守40多年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让全社会一起去关爱我们的护士吧!

护士心声


  陈艳燕:希望家人和和美美、无病无难,幸福安康


  温香珠:愿早日遇见理想中的自己


  巫玉珍:再坚强点,相信自己是最棒哒


  冯苹林:希望可以一次性通过护师考试,30岁之前完成自考


  孟秀英:继续坚守这份职业的价值:“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郭丽丽:希望今年能够学会游泳


  李慧:希望自己每天都可以无忧无虑,快快乐乐


  卢美妹:愿有生之年逛遍中国所有名胜,尝遍所有特色小吃

孟秀英:

护士应有一颗同情包容的心


  孟秀英年1月受邀到医院担任护士长。“从初创医院,成长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厦门市医院。可以说,一路走来,医院的变化和发展。”孟秀英告诉记者,医院经过12年的努力与付出,在工作环境、医疗设备、服务质量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光亮骨科也不断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荣获“全国颈肩腰腿痛临床教学科研基地”“中国颈肩腰腿痛名医名院”“福建省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厦门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发展之初,为加快新人护理岗位培训,孟秀英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不仅患者护理和配合医生手术时要手把手指导,“哪怕一根针应该放什么位置,都要一点一滴地教起”。为此,老公和当时正在读大学的女儿经常没有饭吃,尤其是节假日,父女俩对她没少埋怨。


  静脉穿刺是护士的基本功,患者对此的要求常常是无痛,最好一针就解决。面对需要连续多日点滴的患者,为减轻其反复穿刺的痛感,医院一般会采取留置针替代硬针。曾经一个节假日,护理人手不够,当天只有孟秀英和1个护士值班,除了日常患者护理,还要配合做2台手术、兼顾3个患者入院和2个出院手续办理。患者因点滴速度慢连续找孟秀英反映,孟秀英多次向其解释是药物成分影响了留置针运行速度,患者不仅不理解反而向院长投诉。“沟通后我把留置针拔掉,重新插入硬针,速度还是一样。”孟秀英说,后来患者表示歉意,并说是他家属有事不停电话催促,才导致心情烦躁。


  “只要患者不满意,就是护理人员的错。”孟秀英表示,精湛的医术可以挽救生命,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应该有一颗同情包容的心,让患者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下,得到更全面、更系统的治疗和康复。


  据了解,为加强护理团队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孟秀英不仅在早会交接班时直接在患者病床前指导护理团队,每周一下午还固定在四楼的培训室看到她和团队交流沟通的身影,每月更是会进行一次大的工作报告与分析。“既然选择了光亮,那就不能做一半就撂挑子。”据悉,孟秀英凭着丰富的护理经验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医院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

冯苹林:

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48岁的刘女士来自四川,前年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来到医院就诊,住院期间,90后护士冯苹林得知刘女士家庭困难,且家人无暇过来照顾,不仅承担了其吃喝拉撒甚至洗衣服等工作,还主动把刘女士的情况向护士长做了汇报。经院方核实,最终启动“骨关节疾病公益援助基金”为刘女士减免了部分治疗费。


  采访中记者得知,已怀孕三个月的冯苹林,面对每天琐碎又繁重的护理工作,仍然坚持用各种方式尽心服务每一位患者。回忆年刚毕业实习那年,她说每天不是在手术室站立就是在各病房间行走,“下班挤公交的时候没有座位,就直接蹲下去,腿实在太麻了”。冯苹林表示,每当看到患者顺利出院,他们感谢的话总能让自己感觉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医院:

关爱医院


  为给广大孕产妇提供更安全方便、贴心舒适的就诊环境,厦门医院推出多项举措,如引进彩超等高端设备、实行专家固定门诊时间、增加导诊护士实现流程再造等,从硬件和软件方面综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挺着大肚子,还继续服务我们这些孕妇,得多体谅她啊。”在厦门医院莲河总院待产的吴女士看着妇产科病房护士长易海林的一身粉紫色衣服告诉记者,那是怀孕护士专用的制服。

关怀医护准妈妈


  母婴健医院的标配,更是厦门医院为准妈妈保驾护航的使命。据了解,医院护理部以“关怀医护准妈妈”为宗旨,特别定制粉紫色“孕妇医护服”,以增加孕期医护人员着装和行动的舒适性,并在全院发起关爱怀孕医护人员倡议书,方便市民“发现”她们、体谅她们。


  在今年护士节来临之际,为展现护士风采、增强团队凝聚力,医院还特别开展了“莲花最美护士网络评选”、“你眼中的护士”征稿、护士节联欢晚会、郊外游戏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给母婴提供安全保障


  自全面二孩*策开放以来,为给广大孕产妇提供更安全方便、贴心舒适的就诊环境,厦门医院推出多项举措,积极迎战生育高峰,在巩固“医院”成果和亮点的同时,积极医院,并成为厦门市首批15医院。


  医院积极引进彩超等高端设备,实行专家固定门诊时间,增加导诊护士实现流程再造,“孕妇学校”进社区等健康教育活动,从硬件和软件方面综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妇产科仲少英主任介绍,医院特设了妇产科VIP门诊、再生育门诊(二孩门诊)、助产士门诊、高危孕产妇专科门诊、母乳喂养咨询门诊,为孕产妇提供全程咨询及检查服务,同时开展优生优育指导、无痛分娩、导乐分娩、盆底康复治疗等一系列服务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医院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强强联合协作,开设新生儿NICU病房,搭建起岛内外新生儿救治平台。6月起,莲河总院儿童健康管理和妇女健康管理新项目亦将开展,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更全面关爱女性,呵护新生。

记 者:吴宇豪、曾昊然、于婧媛、蔡樱柳、*

通讯员:林月琴、李琪彬、厦童宣、刘云芳、蓝玉培、曾令峰、李燕瑜

编 辑:张艺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