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首诊负责制度?
答: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2、什么是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答: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3、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中查房医师级别和查房频次要求分别是什么?
()三级医师查房其级别应包括但不限于:初级职称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中级职称医师(主治医师)、高级职称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2)查房频次要求: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对危重患者,住院(进修)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根据病情随时请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检查患者。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4、会诊制度中对会诊医师资格和会诊时限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会诊医师资格:原则上须由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特殊情况高年资住院医师获得授权后也可担任,但是要及时将会诊情况报告上级医师)承担院内会诊工作,如被邀科室的医师因故不能及时到场,须由科室安排本科同级或以上医师代为会诊。按会诊级别,由相应资质医师申请和完成。
(2)会诊时限:科间会诊,按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急会诊是指患者疾病超出本科诊疗范围和处置能力,且经评估可能随时危及生命,需要院内其他科室医师立即协助诊疗、参与抢救,此种情形可以发出急会诊申请。被邀会诊医师应当在会诊请求发出后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应当在会诊申请发出后24小时内完成。如为急会诊,可电话通知有关科室医师,并在会诊申请单注明急会诊。如会诊值班医师正在手术或抢救患者,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参加。
5、院内多学科会诊的流程和要求是什么?
答:多学科会诊,由申请科室填写多学科会诊申请单,将会诊时间、地点报医务部统一协调,申请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会诊科室须按时到达会诊地点,完成会诊工作,书写会诊意见,医务部参加。会诊后,申请科室应及时书写院内多学科会诊记录,并专册登记。申请科室应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
6、什么叫分级护理制度?分为几个级别?
答:分级护理制度是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7、特级护理的分级依据?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
①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②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8、一级护理的分级依据?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
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③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的患者;
④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9、二级护理的分级依据?
答: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
①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②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③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0、三级护理的分级依据?
答: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三级护理: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中,要求值班医师资质?交接班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实行医师值班听班制。原则上值班医师由住院医师或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听班医师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担任,科室三级医师人员不完备时,上级医师可以替代负责下级医师工作,下级医师不可以替代上级医师工作。
(3)交接班基本内容包括:当日手术及操作患者、当日急诊入院患者、当日病情有变化的患者、一级护理和特级护理的患者、其他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需要输血患者和需要接班后进一步处理的患者。
2、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中,急救物品实行“五定”指什么?
答: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时完好使用。
3、什么叫死亡病历讨论制度?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死亡病历讨论制度是指为全面梳理诊疗过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诊疗过程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2)基本要求:
)原则上应当在患者死亡周内完成。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后周内必须再次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应当在全科范围内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
3)死亡病例讨论情况应当按照本机构统一制定的模板进行专册记录,由主持人审核并签字。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应当记入病历。
4)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对全部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4、什么是“三基三严”?
答:三基指“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是指“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
5、什么是查对制度?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查对制度是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2)查对制度基本要求是:
)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2)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3)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6、疑难病例讨论范围有哪些?
患者入院周内没有明确诊断;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情形。
7、急危重患者的范围?
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8、急诊六大重点病种是哪些?
我院急诊科六大重点病种包括:急性严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
9、急诊病人病情分为几级?
根据病人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红区)。
2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0),也属于该级别。0分钟内进入抢救室(红区)进行处置。
3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30分钟内进行优先处置(*区)。
4级: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个)的病人。绿区待诊60分钟内处置。
20、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是多少?
()X线平片、CT检查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危急值可以是口头报告)。
(2)超声医师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危急值可以是口头报告)。
(3)急诊检验报告时限,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其中胸痛:首次肌钙蛋白时间抽血时间0min,出报告时间20min。卒中:5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血糖等,可电话报告),3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2、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原则:先抢救生命,后办理相关手续;全程陪护,优先畅通。
22、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管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对各种原因造成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科室应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建立专项管理登记本,并进行登记;除由经治医师书写病情阶段小结外,还要有科主任的大查房记录,同时科主任还应负责组织全科进行病例讨论,对病情进行评估,分析长时间住院的原因,明确后续治疗方案等,由经治医师进行记录,必要时请全院多学科会诊讨论。
23.平均住院日:指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是一个评价医疗效益和效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硬性综合指标。平均住院日等于“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与“出院人数”之比。要求:我院平均住院日控制目标为≤7.5天(知晓本科室平均住院日目标值、本科室近几个月平均住院日)。
24、缩短平均住院日,需要对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哪些关键环节进行控制?
()加强手术室、各手术科室、麻醉科的配合。
(2)加强各临床科室的配合。强调首诊负责制,严格会诊医师资格和时效管理,保证会诊质量和会诊时效性。
(3)确立医技科室质量时限目标。
(4)医护人员应严格消*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5)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25、临床医师用血权限的准入?
临床医生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医院组织的临床输血知识培训及考核,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授予临床用血处方权限。
26、临床医师用血权限的暂停?
临床医师被查到半年内不合理用血及不合格输血病程记录达3次的,由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暂停当事医师的用血权限,输血科将不再接受理其输血申请。
27、临床医师用血分级管理?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毫升的,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毫升至毫升的,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毫升的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批准,方可备血。
28、医院设有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主任:付兆国;副主任:许青峰成连江张丽丽(输血)。
29、输血前检查包括:
()输血相容性检测: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
(2)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抗体、艾滋病*抗体等)。
注意: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检查,间隔三个月输血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
输血当天相关病程记录内容应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种类、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以及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等。
30、输血(不良)事件?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临床医师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相关项目,并及时送输血科查找原因。输血科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相关项目,并向临床反馈意见。
3、输血适应症:()、悬浮红细胞
(2)血小板:
(3)血浆输注:
)PT或APTT>正常.5倍,或INR值>.5(肝病>.3),伴有创面弥漫性渗血;2)急性大出血输注大量保存期相对较长红细胞制剂后,仍出血不止;3)有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病史,伴有出血倾向,在血浆药源性制剂供应缺乏时;4)对抗华法令药物过量。
32、临床路径?
是指由医疗、护理和相关专业的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单病种是一种单一的、不会产生并发症的疾病。
33.我院要求临床路径入组率≥50%,完成率≥70%。
34.临床路径质控指标:入组率、完成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平均住院费用,30天再住院率、30天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目前信息系统中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平均住院费用、入组率、完成率能从信息系统直接提取。我院要求路径入组率≥50%,完成率≥70%。
35、路径模板建立依据:国卫办医函[]号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23个专业个病种)以及临医保发〔〕7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附件3(9个科室的个临床路径)
36、患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基本医疗权;疾病知情权;保护隐私权;知情同意权;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要求赔偿权。
37、我院的医疗质控管理组织体系?
我院医疗质控管理组织体系分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院、科两级管理体系。
38、我院对病案回收率的要求?
病案按时(3日)≥90%,病案按时(7日)回收率00%。
39、医疗风险?指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或者是已经直接或者间接造成了损害。
40、医疗风险信息收集内容?
包括不良事件数据收集、投诉纠纷数据收集和风险管理数据收集。
4、医疗风险管理过程?
包括医疗风险预警、识别、分析、评估、干预和处置等。
42、医疗风险信息来源?
包括: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医疗纠纷预警;各部门常规医疗质量检查;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卫生行*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监督检查或通报;患方反映、投诉、举报等。
43、医疗技术分类:禁止类医疗技术、限制类医疗技术、非限制类医疗技术。
44、授权管理?
()授权的基本流程:个人申请→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考核评议→科主任签字→医务部审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或医疗技术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院办公会审核→红头文件公示→发科室施行。
(2)管理方法:初次授权根据被授权人的职称级别进行评定,每两年进行一次集中评定再授权,日常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出现严重医疗安全事故、并发症、每半年出现2次非计划二次手术者,医务部可根据情况随时中止授权资格。对新入职的人员、晋升职称人员、调离我院、退休人员,可根据执业情况随时调整授权项目。医务部负责对我院授权管理进行监督管理。
(3)手术分级授权:
手术分为四级,必须知晓自己的手术级别及可以开展的手术级别,必须知晓自己的职称级别及年限。必须知晓自己科室常见疾病手术的手术分级级别,哪位医师可以施行手术。
(4)高风险诊疗项目授权:
必须知晓自己科室的高风险诊疗项目,诊疗项目的级别,哪位医师可以开展此高风险诊疗项目。
已授权高风险的人员必须熟记自己可以开展的高风险诊疗项目,项目级别,诊疗规范。
45、手术管理?
()术前讨论的适用范围;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包括:住院手术、在医学影像下的介入手术、内镜下的手术、门诊手术、高危有创操作或手术。要求术者必须参加。
(2)门诊术前讨论,由参加门诊手术的医师及相关人员在术前共同进行讨论。并在门诊病历上记录。
(3)术前讨论主持人小结需明确的内容:术者、手术时间、手术方案、手术风险、并发症、相应的防范措施、术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46、知情同意书签署需注意事项:()替代医疗方案(2)风险(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发症及不良后果),注意勾选(3)必须是术者谈话签字,医患签字时间间隔符合逻辑关系,时间精确到分钟。
47、重大手术的定义、范围及上报流程
重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包括:
()、患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患者系特殊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人土;
(2)、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
(3)涉及法律风险,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4)非计划再次手术者;
(5)高风险手术(患者年龄超过70岁、基础病较多、病情较严重、特殊体质、紧急手术无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6)邀请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
(7)人体器官移植手术;
(8)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本院属首次开展的手术;
(9)重大的新手术以及临床实验、研究性手术;
(0)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有其他特殊技术准入要求的;
()卫生行*部门有其他特殊技术准入要求的。
48、非计划二次手术定义、上报流程及分析记录
()非计划二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的计划外再次手术。
(2)基本流程:科室主任召集病例讨论→确定手术方式→记录在病历中→登记本登记→报医务部审批(重大手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临床科室施行手术→分析记录。
49、手术病历书写的基本流程及时间要求
50、转科、转院的流程
转科:病员转科须经转入科室同意,转科前需经治医师开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登记,按联系时间转科。转出科应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待有关情况。转入科写转入记录,并及时进行检查治疗。
转院:主管医师正确评估转送途中的风险,在病历中如实记载。做好告知并签字。报告科主任,科主任确认,必要时医务部审批,方可给予办理转院手续。
5、“急救绿色通道”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有哪些?
急诊科必须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
52、手术安全核查?
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53、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的应用范围:原则上所有涉及手术切口操作以及经皮穿刺,仪器经人体自然孔隙进入的所有侵入性操作均应实行手术部位标识。
(2)手术部位标识的基本要求:
①病人身份信息核对:携带患者病历资料,检查手术信息准确无误,于患者床边进行身份核对。
②手术部位核对:携带患者病历、影像资料,以问诊、视诊、结合病历的方式进行核对。无名的急诊外伤手术患者须至少有2名手术医师根据影像学资料共同确认标识。特别是有关左侧、右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或多平面部位手术(如脊柱:颈、胸、腰)等。
(3)手术部位标识执行人员的资质和时间
①手术部位标识执行人的资质:手术部位标识的执行者为直接参与该患者手术的主刀医生或第一助手。
②手术部位标识时间:择期手术在手术前日在病房内完成,即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必须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识。急诊手术在开皮前,但危急的急诊手术不能因为执行手术部位标识而延误。
(4)各科室根据自己专业特点知晓本专业手术部位的标识要求,特别是骨科手术、眼科手术、神经外科等需要区分左右侧及手术平面的手术科室。
54、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类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局部感染、隧道感染。
55、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定义:指某些化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示患者处于生命的边缘状态,如不及时处置,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重要器官损害。危急值一旦出现,3分钟内报告,0分钟内记录,6小时内记录病程并评价处理结果。
56、门(急)诊危急值处理流程?
答:发现门、急诊患者危急值后,检验、检查人员核实无误后,立即通知开单医生,开单医生在接获危急值信息后,先复述,再记录在门、急诊危急值记录本上。同时,通过病人就诊时预留的联系方式联系患者,将危急值结果充分告知。当无法联系到患者或家属时,及时向门诊部报备,门诊部协助寻找患者,并做好记录。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流程及时限要求同住院患者危急值管理。
57、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答:是指在临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包括:
)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
2)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
3)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
4)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
5)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
6)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
7)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58、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的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行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59.查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讨论记录,提问上报流程;
60、单病种(病种相关科室知晓):
()定义:是一种单一的、不会产生并发症的疾病。
(2)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
3)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3)单病种病种依据:
)办医*函〔〕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6个单病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个单病种。
2)卫办医*函〔〕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新增2个: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和肺炎(儿童、住院)。
3)卫办医*函〔〕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新增3个:剖宫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
6、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
经治医师对照预期疗效(如急性失血或慢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后缺氧状态是否改善、血红蛋白是否达到预期水平;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或)冷沉淀后,出血是否停止或凝血指标是否改善等)及时评价临床用血效果,调整输血方案。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在每次实施输血24-48小时内实施,24小时内多次输血可按次进行评价;超过24小时,每输次均须进行评价。
62.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病理性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的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4)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5)输血后紫癜(6)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7)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8)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9)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等。
63.输血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级:
(一)轻度(等级)需要对症治疗,但未接受对因治疗,不会导至机体永久性损伤或功能损害。
(二)重度(等级2)与不良反应直接相关的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不良反应的后果导致受血者永久性或明显残疾或丧失工作能力,或必须采用药物或外科治疗以避免机体永久性损伤或功能损害。
(三)危及生命(等级3)需要重大治疗(如血管收缩药物、气管插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以避免死亡。
(四)死亡(等级4)受血者由于输血不良反应而死亡。
64、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按如下要求处理: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受血者,并积极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4)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6)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65.麻醉复苏室转入标准
)所有接受全身麻醉患者;
2)年龄≥70岁、婴幼儿、ASA分级Ⅲ级以上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其他麻醉患者;
3)术前合并有严重系统疾病的非全麻患者;
4)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在T5以上、以及各种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中发生意外情况者,或术中应用镇静药物等而出现意识恢复不满意者;
5)特殊病人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在手术室环境暂时监测、治疗者。
66.复苏室转出标准:全麻患者Steward评分达6分,生命体征平稳。椎管内麻醉患者,麻醉平面在T6以下;超过最后一次椎管内加药小时;呼吸循环稳定,不需相关药物支持;对于其他类患者入室观察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
附:Steward苏醒评分
清醒程度
呼吸道通畅程度
肢体活动
完全苏醒2分
对刺激有反应分
对刺激无反应0分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2分
可维持自主呼吸道通畅分
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0分
肢体能做有意识的活动2分
肢体能做无意识的活动分
肢体无活动0分
67.重症医学科转入标准
非手术专科患者:
()需严密的呼吸监测或支持治疗的患者:吸入氧浓度大于50%的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治疗,包括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或呼吸功能突然急性恶化需立刻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患者。
(2)需要循环支持的患者: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动脉血压和心输出量;任何原因引起的循环血容量减少所导致的循环不稳定;心肺复苏后患者。
(3)需要神经系统监测和支持的患者。
(4)需要肾脏支持治疗的患者。包括紧急肾脏替代疗法、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
(5)其它专科重症情况,如糖尿病酮症酸中*、高渗性昏迷、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手术患者:
()术前有严重休克或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多器官衰竭和心律失常等,需要先经重症医学科进行紧急处理者,一律先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待病情稳定到可以耐受手术后进行手术,并且术后需继续进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
(2)疑难、复杂性大手术(例如肝胆肿瘤、胃肠道、脊椎、颈部肿物伴气道压迫、全喉切除、颌面和大型皮瓣手术、妇科等)术后需要继续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的患者。
(3)年龄大于60岁的全麻患者。
(4)二次或三次大型手术后的全麻患者。
(5)麻醉手术期间发生严重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心搏骤停、休克、凝血功能障碍、DIC、大出血、麻醉意外或其它威胁生命的情况。
(6)术后不明原因昏迷、苏醒延迟、呼吸功能恢复不满意或呼吸衰竭的患者。
(7)新开展或罕见的复杂手术。
68.重症医学科转出标准:
()急性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已基本纠正,需要其它专科进一步诊断治疗;
(2)病情转入慢性状态;
(3)手术后24-72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患者不能从继续加强监护治疗中获益。
69.访谈科主任:年手术数量,四级比手术比例,住院床位数量,住院床位使用率;
70.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询问:何时申报?答:年初。申报材料时,科室要提供新技术的风险、预案;新技术、新项目要有诊疗规范;新技术如何转常规技术?答:我院以时间为准,如无并发症、无非计划再次手术,2年后转常规技术。
7.手术并发症的处置预案(每个手术科室必须都要有);
72.临床路径出院病人占全部出院病人比例(各临床科室);
73、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
答: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府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
74、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答: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药学应知应会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每年召开不少于四次,因疫情今年上半年只召开一次;委员会主任:任松峰副主任委员:医务部与药学部主任,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组长:任松峰)、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组、特殊药品管理工作组等。
2、基本药物: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基药主要特征:安全、有效、经济;
我院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比例与金额使用比例不低于40%,
医院应优先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定了基药管理考核办法。
3、麻醉药品:长期或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僻的药品,表现于戒断症状;
4、药品不良反应: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上报流程:发现有关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应首先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对患者进行积极救治,并将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如实记入病历中;其次向本科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报告,科室监测员在调查、分析、评价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后,按要求填写《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表》,医院OA系统上报至临床药学室。必要时可先电话上报给临床药学室。
5、国家规定的特殊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化学品;
6、麻精一药品“五专”管理:专人管理、专用处方、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册登记。
7、药事法律法规有:《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
8、抗菌药物分三级管理: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
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家会诊流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认定的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至少2名专家参与会诊),由具有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使用。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0、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分别为: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氨曲南;专家会诊意见不应签“同意”,应写:经XXX同意使用XXX,并写明用药剂量、频次、天数。
、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的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限定日剂量);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不超过30%;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术前0.5-h);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优先选择一代头孢唑林,二代头孢呋辛;各科室人员务必要知晓自己科室的相应指标。
3、静脉用胰岛素存放:应贴冰箱门存放,开启后常温下可存放28天,拆零药品常规效期6个月,冰箱随时清洁、每月除霜,有冰箱使用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管理网络组成。
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院临床科室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兼职监控医生、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
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负责本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6)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7)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医院感染发病率;
8)定期对本科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器械消*液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登记,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9)按时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
0)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
4、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负责本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院感制度贯彻落实;
2)负责监督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3)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4)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医院感染发病率;
5)医院感染病例.在24小时内上报感染管理科,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好科室登记工作;
6)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汇报,医院感染发病原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入控制工作;
7)负责组织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8)监督和指导本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感染病人合理用药。
5、医院感染?
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医院感染。
6、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7、散发病例的报告时限是多少?
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科。
8、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医院感染暴发上报流程
)临床科室、医学检验科(微生物室)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2)医院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职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3)感染管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分管院长报告,申请启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同时向医务部、护理部等部门通报,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救治患者。
4)发生以下情形时,于2小时内报告县卫生行*部门、县疾控中心。
①5医院感染暴发。
②3医院感染暴发。
③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④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5)当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于2小时内报告县卫生行*部门、县疾控中心。
①0医院感染暴发。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医院感染。
0、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纳入危急值管理的多重耐药菌种类
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3、我院检出前五位的重点菌有哪些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金*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
4、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临床主管医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应及时下接触隔离医嘱,病程记述防控措施,并在晨会告知全科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写入交接班记录。
(2)责任区护士在病历夹上、患者床头卡、病人一览表上张贴蓝色隔离标识;病人外出诊查、手术时,应告知接收科室,接收科室在病人使用物品后应进行接触物品的消*。(接触隔离标识)
(3)加强病人陪床宣教,指导陪人做好手卫生及物品清洁。
(4)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的进行床旁隔离,但不应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5)与患者接触的医疗器械应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器械和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消*。
(6)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多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7)手卫生应严格贯穿于各项操作始末。
(8)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周围环境及时进行清洁和消*,使用专用抹布每日两次对床单位及周围环境进行擦拭消*,产生的生活废物按医疗废物处理。
(9)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0)患者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耐药菌培养阴性,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5、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定义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6、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近心端到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④若伤口较大需要包扎时,到急诊门诊进行缝合包扎处理。⑤确认暴露源性质⑥医院感染管理科。
7、什么是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8、手卫生的定义
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和外科手消*的总称。
9、手卫生消*效果应达到如下要求/p>
卫生手消*,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0CFU/cm2。
外科手消*,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20、手卫生指征
)接触患者前。
2)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3)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2、全院工作人员掌握六步洗手法及相关知识
22、手术相关科室掌握外科手卫生方法及相关知识
23、血标本采集指征
)体温>38℃或<36℃;2)寒战;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0.0×09/L,特别核左移时)或减少(<4.0×09/L);4)呼吸频率>20次/min或动脉血分压(PaCO2)32mmHg;5)心率>90次/分钟;6)皮肤黏膜出血;7)昏迷;8)多器官功能障碍;9)血压降低;0)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3-β-D-葡聚糖(G实验)升高等。
24、血标本采集方法
采集静脉血。
采集前做好手卫生。
培养瓶的消*:用75%乙醇或70%异丙醇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自然干燥60s。
静脉穿刺点皮肤消*/p>
a)三步法:
第一步:75%乙醇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干30s以上;
第二步:%-2%碘酊作用30s或%碘伏作用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消*区域直径大3cm以上;
第三步:75%乙醇擦拭碘酊或碘伏消*过的区域进行脱碘。
对碘过敏的患者,在第一步基础上再用75%乙醇消*60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b)一步法:0.5%葡萄糖酸洗必泰作用30s(不适用于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或70%异丙醇消*后自然干燥(适用于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
25、医务人员手消*效果监测操作方法
)采样者规范着装,洗手或卫生手消*;
2)被检查者卫生手消*或外科手消*;
3)酒精灯外焰烧灼采样试管口,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含有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或生理盐水(彻底浸湿);
4)被检者双手五指并拢,采样者用被无菌洗脱液或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在被检者一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接面积约30cm,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同法采集另一只手;
5)用酒精灯外焰烧灼采样试管管口;
6)用无菌剪刀剪去棉拭子接触采样者手部的部分后,将其投入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或生理盐水试管内酒精灯外焰烧灼试管管口和试管塞后盖上瓶塞;
7)送检。
26、物体表面监测方法
)规范填写采样申请单;
2)采样者着装规范,洗手或卫生手消*;
3)将5cm×5cm的灭菌标准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4)酒精灯外焰烧灼试管口,旋转消*,用棉拭子蘸取中和剂或生理盐水,用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
5)打开无菌剪刀包装,用酒精灯外焰烧灼采样试管管口,用无菌剪刀剪去棉拭子手接触部分后将棉拭子投入试管中,酒精灯外焰烧灼试管管口和试管塞后盖上瓶塞;
6)洗手或卫生手消*,及时送检。
注:被采物体表面积00cm2时,应取全部表面;被采物体表面积≥00cm2时,采样应取00cm2;门把手等小型物体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全部表面。
27、Ⅱ、Ⅲ、Ⅳ类环境空气消*效果监测方法
)采样前准备: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静止0分钟,采样人员穿着工作衣,戴口罩、帽子并进行卫生手消*;
2)根据待测房间面积大小布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5m。(大于30m2,布5点,4角及中央,4角距墙壁m;小于30m2,布3点,对角线布点,内外两点距墙壁m);
3)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将盖子平移并扣放于培养皿边缘(严禁手、头等从培养皿上方越过);
4)暴露规定时间后,从外到里逐个盖上平皿盖;
5)标识培养皿,填写检测申请单;
6)将培养皿放入转运箱,及时送检,在36±℃恒温箱培养48小时。
注:Ⅱ类环境: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分钟·直径9mm平皿)。
Ⅲ类和Ⅳ类环境: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分钟·直径9mm平皿)。
28、使用中消*剂染菌量监测方法
)填写检测申请单,采样者着装规范,洗手或卫生手消*;
2)酒精灯外焰烧灼试管口,旋转消*;
3)按无菌操作,用无菌吸管吸取使用中的消*剂.0ml,将吸出的消*剂注入含有9ml相应中和剂的试管内,切记不要接触试管口;
4)酒精灯外焰烧灼试管管口和试管塞后盖上瓶塞,将消*剂与中和剂充分混匀;
5)做好标记连同申请单一起,及时送检。
注:
)使用中灭菌用消*液:无菌生长;
2)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液染菌量: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其他使用中消*液染菌量:≤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29、什么是外科手消*?
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揉搓冲洗双手、前臂至上臂下/3,再用手消*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前臂至上臂下/3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30、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前
①病人住院前应尽可能在门诊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积极治疗各种潜在疾病和感染,纠正各种增加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尽量缩短住院等待手术的时间。
②认真做好病人术前的清洁和皮肤准备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在手术当日(建议术前0.5h)进行,去除方法最好采用剪毛或使用脱毛剂,避免皮肤损伤,如无禁忌,术前应洗澡更衣。
③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0.5~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④手术前消*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消*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范围。
2)手术中
①保证手术室门关闭,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室内人员数量,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②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规范,保证所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③改进手术技巧,轻柔接触组织,保持有效的止血,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④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mL的,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⑤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⑥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⑦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通畅。
3)手术后
①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②术后换药最好在换药室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若在病房换药时应停止其他操作。
③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④改善病人营养状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增强病人体质,促进切口愈合。
全院职工应知应会
.医院愿景: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诚信的态度,优美的环境,医院打医院。
2.医院院训:严谨务实和谐创新
3.服务宗旨: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以质量为核心—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4.医院精神: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优质高效开拓进取
5.简述院务公开的三项内容是什么?
向社会公开、向病人公开、向职工公开
向社会公开的主要内容:医院概况、医院环境、行风建设情况、医疗服务信息、便民服务。
向病人公开的主要内容:服务告知、服务价格、收费信息等。
向内部职工公开的主要内容:医院重大决策事项、医院管理情况、廉*建设、人事管理、*务信息、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