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帮扶新风,吹皱医共体一池春水 [复制链接]

1#

5月24日下午,医院2号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医院正在进行医共体第二季度集中培训,医共体帮扶卫生院职工和乡村医生医院肿瘤科、内分泌科和院感管理专家的讲课。

(集中培训现场气氛热烈)

随着第二批帮扶专家奔赴到位,区医院医共体建设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在全方位、多层面帮扶下,乡镇卫生院从“休克”到“复苏”,已逐步焕发生机。

1

“输血”,帮助乡镇卫生院复苏

5月20日上午,家住即墨区灵山镇的一位妇女因为拆迁导致外阴插入钢筋,被紧急送到灵山卫生院。从前这种病人只能稍作医院。但这次,有了医院选派在这里帮扶的妇科医生张燕,病人立即进入换药室接受清创缝合,2天后回院复查换药即可。处理及时又得当,花费还不多,伤者感激地离去。

灵山卫生院院长孙文杰感慨地说:这两年,医院真是帮我们又“输血”又“造血”,卫生院变化很大,当地老百姓也受益很多,多亏搭上了“医共体”这列班车。

(医院派驻灵山卫生院帮扶的张燕、崔凤娟医生入村义诊)

灵山卫生院历史上曾经科室齐全,技术力量强,一些常规的外科、妇科手术都能做,但因为种种原因,卫生院技术发展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去年4月,区医院医共体建设启动,给灵山卫生院派来了渴求已久的外科专家。肛肠外科医生刘戡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不仅恢复了曾经灰尘累累的外科手术室,开展了大大小小多台外科手术,还培养了一支外科手术小分队,在当地群众心中树立起“医院,水平高还方便”的信任旗帜。

今年4月,医院第二批医共体专家下乡帮扶继续推进,灵山卫生院医院,外科医生刘戡来深受群众认可,继续每周二到灵山工作一天,区医院又派驻了妇科、内科医生,帮助灵山卫生院形成外科、妇科、内科全面开花的专业格局。

2

“造血”,让乡镇卫生院成长提高

今年第二批医共体帮扶启动后,医院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在人员选派、工作重点、工作方式等方面做了调整。

一方面,调整工作思路,分层次推进对卫生院的帮扶和管理。将前期帮扶开展较好的灵山卫生院、大沽河院医院,将今年新增加的、相对薄弱的刘家庄卫生院定位为重点督导单位,在此基础上,对全部13医院进行统一的更高标准规范管理。

(乡镇卫生院院长到医保窗口学习医保管理经验)

另一方面,加强对人员的管理,主要包括帮扶专家管理、医院本部专家扶持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培训提高三方面。选拔了15名医生和护士脱离原有工作岗位,在评先选优等方面给予*策支持,帮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为期一年的驻地帮扶工作中;在常驻专家之外,医院本部科室负责人、业务骨干等定期下乡讲课、培训、带教、查房,解决常驻专家专业局限问题,实现多专业互补提升;针对乡镇卫生院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除安排医保、财务、药学等相关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外,还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轮训制度,所有医院本部接受为期2个月的轮训,参加院长办公会、中层例会、行*查房等常规会议,到相关科室实地学习*建、绩效考核、质量管理、医院管理内容,身临其境学习提高。

(乡镇卫生院院长到人力资源部学习绩效考核经验)

大沽河院区院长周宗启作为第一批接受培训的院长,在医院本部结束了2个月的学习后,写下了0多字的长文,围绕十个方面总结了学习心得。培训一结束,他就派出分管*建的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人来本部培训学习*建和医疗、护理管理,还计划安排护理人员轮流来本部学习,提高护理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3

播撒“干细胞”,激发乡镇职工积极性

不仅乡镇卫生院院长,受帮扶的乡镇卫生院职工也感受到了变化——

“解永桩医生的急救技能太厉害了!遇到危急病人,他的判断、处置准确及时,气管插管更是一气呵成,抢救时,这些都太重要了。”二院职工姜超婧一边在帮扶专家解永桩的指点下练习气管插管操作,一边连连称赞。作为曾经获得全国急救技医院院前急救专业骨干,解永桩从去年开始下乡帮扶,今年调整到二院后,继续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至今已培训多人次,夯实了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的基础。

“朱丽丽护士年纪轻轻,在护理管理方面却一肚子经验,帮助我们找到了思路,打开了局面,很多工作理顺后事半功倍。”刘家庄卫生院职工时红梅说。今年是刘医院医共体大家庭的第一年,帮扶的朱丽丽把自己在ICU护理工作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倾心传授,医院规范操作,改进流程,给刘家庄卫生院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这些天,看着张燕大夫铺下身子,带领大家把尘封多年的妇检室打扫出来,蹲在地上把多年闲置的手术器械仔细查找,逐个打包,医院消*备用……还有帮忙处理外科病人,下乡进行健康咨询,忙得团团转,真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感觉我们灵山卫生院未来很有希望。我也要努力学习了!”灵山卫生院*淑贞对帮扶专家张燕赞不绝口。

4

“强筋健骨”,群众看病更方便

“医院上班第一天,诊室外面就挤满了人。很多病人都是听说我是医院派来的大夫,早早在这里排队等候。有的资料没带齐,我说明天再来吧。但不到10分钟,病人又带着资料回来了。他说他家就在这附近,能碰上我这样的专业大夫太难得了,怕错过。”驻段泊岚卫生院帮扶的内科医生崔婧婧感慨地说,“这些,都是对我们即墨医院的信任,也是对我们帮扶医生的鞭策。”

在七级,下乡专家傅晓倩来到张王庄中心村卫生室,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还为村民量身定制了血糖管理方案;

在灵山,急性痛风病人关节疼痛明显,帮扶的崔凤娟医生给予正规治疗和正确的生活饮食指导;

在金口,下乡帮扶的于鹏医生来到乳腺癌骨转移晚期患者家中,进行骨转移疼痛治疗的指导和处置。

在温泉,帮扶的于许善医生接诊了一名外伤腰椎骨折病人,确诊之后医院脊柱外科,当天住院,畅通无阻的转诊通道让病人得到了最快捷的有效治疗……

5

点线面结合,医院“站起来”

乡镇卫生院基础薄弱,只靠帮扶医生单枪匹马力量有限。不久前,区医院进行了今年的第一次医共体建设督导检查,组织专家组对17家医共体单位进行了拉网式的梳理排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院科两级质控,病案质量,合理用药等方面,共抽取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余份,点评处方余条,并现场对发现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督促整改。

医共体第一年建设的HIS、远程会诊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消*供应中心、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等网络互通、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结果互认,大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保障了医疗安全。在此基础上,今年还要每2—3个月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帮助卫生院配备保险柜,加强麻醉药品管理;对全区乡医进行培训等等。

(参与集中培训的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困难也不少。仅仅每年派出十几名业务骨干,就令医院倍感压力,也让医院*委书记、理事长吕杰受到了不少科室主任的当面埋怨。“前些年,乡镇的业医院,医院的‘缺血’。医共体帮扶,我们要把各专业的业务骨干重新下派到乡镇,让他们作为‘干细胞’,在当地‘造血’。只有自身具备了造血能力,乡镇卫生院才能持续发展,有活力,有后劲。我们的目标不是三年两年的小变化,而是长远的大发展,让乡镇老百姓得到和城区居民一样的医疗帮助。”面对困难,吕杰初心不改,“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区医院作为区域性的医疗中心,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医院共同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