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护理人员对我进行心肺复苏”
英国坎特伯雷一名54岁男子Mike由于胸痛,他的妻子拨打了。
护理人员Gaylene和一名见习助理救护员到达现场,对Mike的心脏进行了检查,然后将Mike送到救护车上。
当一进入救护车内,Mike就心脏骤停,救护队立即开始复苏并要求后援。
他们用除颤器对Mike进行了6次电击,随着更多的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增援,又进行了1次电击。
但不寻常的是,Mike在施救过程中醒着。
“这是一次非常独特的复苏”Gaylene说“因为我们进行胸外按压和电击时,Mike实际上是有意识的”,“但当我们检查他的心律时,他又再次倒下。”
看看另一个视频
00:29
视频中的医疗人员向活人进行心肺复苏吗?
不!视频中的患者只是呈现“心肺复苏诱导的有意识状态”CPRInducedConsciousness,这是一个在心脏骤停期间,因胸外按压产生足够脑灌注的临床征象。通过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从理论层面,可产生足够的脑血流量以诱导不同意识的状态。
上图是脑部扫描的影像,可以比较大脑的神经活动。
左手方是正常清醒的大脑,中间是心脏骤停时的大脑,右手方是大脑细胞坏死。
红色代表神经活动最强,深紫色代表神经活动最弱。
在清醒时,充满能量下的神经活动令大脑大范围呈现*色及小数红色;
心脏骤停时,没有能量供应,代谢活动减少到正常水平的50%,所以大脑整体出现微弱的神经活动;
大脑细胞坏死,只有头颅附近仍出现非常微弱的神经活动。
患者在心肺复苏期间会有意识吗?
CPR期间呈现意识是极其罕见的事件,首例于年在医学文献中报道。
文献指出CPR过程中的正向血流足以令患者保持意识。
欧洲复苏委员会ERC于年复苏指南第三节“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指出:心肺复苏CPR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动作和睁眼等临床症状。这些可能表明恢复自主循环(ROSC),但需要通过心律和脉搏检查进行验证,因为也可能是由于CPR产生足够的循环而恢复包括意识在内的生命体征。
亦有文献显示,院前心脏骤停OHCA患者在CPR过程中引起的意识非常罕见,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早期实时的心肺复苏可能会影响“心肺复苏诱导的有意识状态”的发展,“心肺复苏诱导的有意识状态”患者的预后也会得到改善。
心肺复苏引起的意识是一种罕见但令人震惊的现象,因此施救者要意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以免它令人措手不及。
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紧急医疗服务NebraskaOfficeofEMS针对“心肺复苏诱导的有意识状态”的院前救治方案,就是继续CPR。
对施救者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CPR培训普及,随着AED配置普及,在公共场所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早期及时的心肺复苏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期望看到的。
电除颤目的是向心脏发送外部电流,尝试将不规则的心律消除,以恢复或“重置”回正常心律。对已经回复跳动的心脏,胸外按压的累加效应产生足够的脑灌注压时,患者便有可能在按压期间醒来。
因此非医疗人员也有可能会面对心肺复苏诱导的有意识状态,就是心脏骤停患者在没有自发性心跳的情况下恢复意识,CPR时出现呻吟甚至肢体活动。
虽然患者呈现有意识状态,仍有可能未恢复自主循环,这会令人困惑。
这对普通人来说的挑战就是该不该继续CPR?
因此,除了要学会正确判断心跳骤停外,正确停止CPR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美国心脏协会AHA于“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如果患者失去知觉/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或异常呼吸(出现濒死样喘息),则普通民众应假定患者处于心脏骤停状态,可以开始CPR。
至于专业施救者,如果患者失去知觉/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或异常呼吸(出现濒死样喘息),应检查患者脉搏(时间不多于10秒)。如果感觉没有确定的脉搏,应假定患者处于心脏骤停状态,可以开始CPR。
如果进行CPR时患者出现意识,干扰复苏,这种有意识状态还可能会造成施救者频繁检查呼吸(脉搏),继而增加CPR中断次数,这也影响心脏骤停急救工作的成效。
但“心肺复苏诱导的有意识状态”绝对不是随便向活人施行胸外按压的借口。
由于普通民众及经验不足的医疗人员欠缺能力和设备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心肺复苏诱导的有意识状态”,一旦患者出现生命迹象(例如活动)或自发呼吸,应停止CPR,判断是否不再需要替患者CPR。
图文视频来自网络,致敬原作者
如侵联删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数据、文字与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读者参考;
2、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3、本文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而删之;
4、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且不侵犯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有益知识和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