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践行人民至上彰显城市力量央广网 [复制链接]

1#

护佑生命,践行人民至上守卫希望,彰显城市力量

——岁末年初大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

时光,带不走记忆。渐行渐远的40多个日夜,于浩荡的时间河流里如白驹过隙,但在抗疫洪流中,却有着至重的分量,期间的每一天都凝聚着举城上下众志成城、刻骨铭心的同呼吸、共命运......

年12月15日,大连在对金普新区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应检尽检”人员定期例行检测中,发现4例新冠肺炎病*无症状感染者。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打响岁末年初大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枪。

年12月27日,全市核酸采样工作全部完成,除金普新区封闭管控区外,其他地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年1月3日,首批新冠病*感染者出院。

年1月6日,全市实现社会面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零增长。

年1月7日24时,于年12月16日零时我市第一个实施封闭管理的金普新区海青岛街道格林小镇社区率先正式解封。

年1月16日0时,首批45个社区(村)全面解除封闭管理,11个中风险社区下调为低风险地区。

年1月25日,最后两个社区降为低风险地区,大连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恢复正常经济秩序。

年1月28日,最后一名患者出院,大连实现本土病例全部“清零”,并实现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数为“0”,新冠肺炎患者插管数为“0”,参与救治医护人员感染数为“0”。

至年1月底,历时40余天,大连再次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阶段性成果!

这是一次极不平凡的“跨年”,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抗疫:

——此次疫情是由进口冷链产品引发的突发性输入性疫情,病*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涉及场景多。溯源显示:全部83例感染者的传染源,均来自我市主动、定期对从事冷链人员“应检尽检”中第一时间发现的4名码头工作人员,由被新冠病*污染的外轮冷冻货物外包装导致感染,而后陆续传播。

——此次疫情防控,我市先后划定16个中风险社区,涉及金普新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区,对须封闭管控和隔离观察人员坚决落实“14天+7天”隔离管控措施。精准划定核心、封闭、重点、外围4个管控圈,低风险地区日常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此次疫情收治感染者结构复杂、病情多样,70岁以上5人,最大88岁;14岁以下6人,最小3个月;孕妇1人。大连救治中心“一患一案一策”、一对一疗护,成功实现全部患者安全出院,精准高效的医疗救治受到国家专家组点赞。

——此次疫情时逢元旦、研究生招生考试、高校期末放假以及9天4场近50年不遇暴雪……冰天雪地里,市委、市*府带领全市各行各业各界干部群众、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居家坚守者,护佑每一个生命,守卫每一份希望,在寒冬里点燃无比温暖绚丽的城市之光。

……

农历新年将至,看吧,城市主干道上,一串串、一排排的灯笼红红火火,金普新区曾一度空寂的大街上又一如初始般繁华,金州主城区的人们开始忙着购办年货——口罩遮住了面容,但眼睛里流淌着感动、满足和幸福。

疫情,会在某一刻扰乱这座城市的节奏,却永远不能阻挡她奔向美好奋进的脚步!

坚强领导,坚决果断

凌寒而立,这既是严冬中的一次遭遇战、阻击战,也是一场必须不获全胜绝不能收兵的大考,所有的“选项”只有一个: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年12月15日疫情出现后,*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多次作出具体指导。省委、省*府连夜派出省工作组赴连调度指导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总要求,迅速、妥善、有效部署各项防控工作。

年12月22日,国家卫健委派出工作组指导大连疫情调查处置工作,20余名专家先后来连。为我市迅速有效开展医疗救治、院感防控、核酸检测、社区防控、集中隔离点管理等工作做出重要指导。

疫情期间,省委书记张国清多次主持召开省疫情防控视频会议并多次指示批示,对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来连,深入社区、医院慰问一线工作人员,现场指导防控工作。副省长陈绿平带领省工作组连夜赴连,在连调度指导疫情防控。省卫健委、省公安厅,省疫情防控专家组、疾控流调组、核酸检测组派出余人驰援大连。

突发疫情与罕见严寒叠加,困难前所未有,责任重于泰山。阻击之战,唯快唯准唯严,方能一鼓作气、速战而胜。

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市委副书记、大连市人民*府市长陈绍旺,在年岁尾《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中满怀深情——

在大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得以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充分诠释。

在大连,“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筑起阻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再一次展现了大连人的良好素质和精神风貌,大家用无声的行动使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困难是最好的试金石。即将过去的年,经历挑战的大连以果敢、坚毅、智慧、团结走出了自己坚实有力的步伐。我们有理由为这座城市点赞,为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点赞!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的关怀指导下,在省委、省*府的领导支持下,大连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让我们在大连这座充满希望、温暖与爱的城市,共同携手迎接年的曙光!

我市应对指挥体系科学决策、有序调度、高速运转。市委、市*府深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总要求,坚决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的决策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谭作钧,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深入防控一线、靠前指挥。一个又一个灯火通明之夜,一条条疫情信息在这里集聚,一次次准确研判在这里展开,一个又一个争分夺秒、精准有效的举措从总指挥部发出........

以“四早”“四集中”为原则,争分夺秒开展排查管控;迅速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全力以赴做好流调溯源;精准确定风险等级和防控区域;快速适时出台具体举措。

快!年12月15日当日,我市立即按照《大连市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启动“前线应急指挥部”,成立工作专班、组成流调、消杀、核酸检测等12个工作组,迅速开展流行病调查、密切接触者转运隔离排查,就地立即封存冷链货物,立即组建11支专业消*队伍对划定疫点开展终末消*。

快!年12月19日,立即组织我市20医院人对金普新区辖区15个街道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快!从年12月22日中午开始,3天时间,全市核酸检测结束,共检测.9万人次,金普新区多次检测.4万人次。

快!先后发布15、16、17号令。

准!第一时间精准锁定疫情防控风险边界,将全市划定为核心、封闭、重点、外围4个管控圈,坚决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准!年12月27日,全员检测结果显示除金普新区封闭管控区域外,其他地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的阳性感染者全部集中在核心管控圈和封闭管控圈内人员中。

准!年1月11日,第一时间确认83例新冠病*感染者中,金普新区79例,占95%。金普新区五个重点管控街道(光中、友谊、先进、站前、拥*街道)70例,占金普新区感染者的88.6%。83例感染者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男女性别比为1:1.8。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88岁,中位数年龄46岁。发病高峰年龄为30-69岁,共报告63例(76%)。

准!锁定感染源。年1月11日,我市83例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即已全部明确感染来源,分析比对结果支持传染源来自国外,初步判定此次大连疫情来源于污染了新冠病*的进口冷链产品。

严!科学实施“14+7”管控措施。对入境人员、高风险重点人群坚决落实“14天+7天”医学隔离管控措施,制定《大连市社区居家隔离工作方案》。

严!对我市16个社区(村、小区)中风险地区,提出以末次社区阳性感染者出现时间为起始点,经“14+7”天封闭管控,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可降为低风险地区;同时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的时间不早于年1月16日0时的风险地区调整标准。

严!对冷链行业“清仓起底”排查整顿。年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第一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总指挥部总指挥谭作钧,市委副书记、市长、总指挥部总指挥陈绍旺对冷链产业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再深化。要求以最坚决的、最明确、最果断的态度,将冷链产业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开展清仓起底式排查整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一座闻令而动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温度的城市。坚决坚定、有力有情、精准精细,体现的是这座城市*治上的坚定、决策上的坚决、执行上的用心。疫情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长,但也让心与心的距离靠的更近,融冰化雪,炙热温暖。

快速溯源,精准施策

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精准决断行精准之策,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见证同时间赛跑的速度;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彰显与病魔较量的决心……近一年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已经证明:唯有坚决果断,方能赢得先机;唯有精准决策,才能赢得胜利。

快速寻找“潜伏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是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流调人”被比作“隐秘的病*猎*者”,也是进行快速准确溯源的侦察员,就是要通过对确诊病例接触人员的排查,找到谁是潜伏者!“流调人”需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生活轨迹,从中去搜寻到“谁感染了我”和“我感染了谁”,时间精确到时和分,地点精确到楼号和房间,行程精确到车次、航班号和车牌号,每一个发布的确诊病例行动轨迹,看似寥寥几百个字,但是背后都是流调溯源人员夜以继日的付出。“流调细一点儿,就能把阻击病*的网织得更密一些;排查密切接触者早一点儿、快一点儿,就能让发现潜伏者时间早一点儿、影响小一点儿!”大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孟*说。

年12月15日,大连金普新区发现4例新冠病*无症状感染者,随即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第一时间组建19支流行病学调查队伍,以病例为圆心,多方协作,运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公卫、公安、工信联合工作优势,公安民警参与现场调查,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在同事们眼里,金普新区疾控中心疾控一科的蒋希宏是一个“工作狂”。这个看上去精力充沛的小伙子,因连续流调42个小时未合眼而晕倒在地。“醒来好像已经是第二天了,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同事说我吐了,血压还特别高。”即使是这样,他又接着工作。警务指挥部副主任滕聃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这是他进驻金普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第25天,荣获“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他主动请缨前往金普新区,带领工作专班第一时间进驻开展流调工作,每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通宵达旦的熬夜让滕聃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复发。疼痛难忍时,抓起一把药服下,继续投入到工作。

本次疫情发生后,我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输出”的策略,市委市*府刻不容缓开展流调溯源工作——建立流调溯源工作机制。成立“流调溯源工作专班”,在国家、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下,每日召开专班会议进行日调度、日研判,科学有序推进流调溯源工作;快速提升流调队伍能力。整合疾控、公安、大数据、通信等多部门工作力量,组建人流调大*,采用“三公叠加五结合”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流调的效率和精准性;全面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挥数字流行病学调查技术优势,做到人员物品环境检测同步、核酸抗体检测同步、基因测序同步,溯清源头和传染路径。年1月3日在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六十三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本次疫情“初步锁定疫情源头,基本掌握传播链条”。同日,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发布《75例大连新冠疫情关系图》。这是国内最早以“一图看懂”的形式发布疫情传播链的。此后,这一形式在被其他城市借鉴,成为民众清晰了解疫情的重要途径。

精准划定“管控圈”。溯源高度确认,此次疫情传染源来源于污染了新冠病*的进口冷链产品,为输入性疫情。以大连港码头工人搬运外籍货轮上新冠病*阳性散装货品导致感染为源头,通过一次聚餐和搬家活动,传播到金润花园小区,造成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通过另一名搬运工人传播到金座商厦,而导致在金座商厦内引发商户和顾客的感染,经过感染商户和顾客引发家庭和社区内传播。但阳性感染者所在区域均与金州主城区5个街道有关。

“传播源”的快速锁定,为精准决策,不搞“大撒网”式的封控、科学划定“四个管控圈”、分别进行不同等级的管控和不同轮次的核酸检测提供了决定性依据——以金普新区光中街道为中心,半径3.5公里以内区域,并包含金润小区、金座商厦等重点区域划定为核心管控圈;将金普新区友谊、先进、拥*、光中和站前五个街道划定为封闭管控圈;将金普新区全域划定为重点管控圈;将金普新区外围划定为外围管控圈。事实证明,我市区域划分决策是精确的,通过集中对重点管控圈5轮核酸检测,核心管控圈区域6轮核酸检测,对核心管控圈和封闭管控圈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反复筛查和反复检测,做到应查尽查、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

溯源和决策的“双精准”让我市各项防疫举措更有效、更高效。尤其针对溯源中发现的本轮病*传播力强、隐匿性强、部分病例潜伏期长等特点做到有序稳妥、有的放矢——

对居家隔离和社区严格执行“14+7”“人不出户”管控措施,至年1月30日全域无封闭管控区;强化公共场所防控,出台《大连市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农贸(集贸)市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餐饮服务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对进口冷链食品实施“铁桶式”防控、“闭环式”监管,设定首站定点冷库对进口冷链产品集中消杀、集中检测、集中监管,“批批检测、件件消*”后方可出库;对冷链从业人员实行全闭环管理,一线人员固定、集中居住;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强化“非必要不离连”防控措施,加强出市人员管理。金州火车站、金州汽车站和沈海高速金州收费站、鹤大高速十里岗收费站封闭,控制车辆、人员进出。机场、铁路、港口、长客等交通枢纽严格查验7日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国务院行程卡”和“辽事通健康码”,无相关证明旅客严禁离连。管控措施实施以来,各交通枢纽日均发送旅客3万余人,比管控前下降20%。

这些快速、精准、高效的措施,直击疫情防控最关键、最危险的环节和领域,为迅速、高效控制、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防控,一患一案

“科学防控,是最有力的战‘疫’武器”。回顾40余天的“清零”之路:大连实现本地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患者数为“0”,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数为“0”,新冠肺炎患者插管数为“0”,参与救治医护人员感染数为“0”,体现的是大连的科学防控。

国家卫健委派来多位专家,其中就包括国内享誉盛名的‘重症八仙’中的‘两仙’——邱海波和郑瑞强教授。此次大连救治中心精准高效的医疗救治得到这些国家级专家的点赞。

“治疗关口前移,没有一例气管插管。”作为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第三次挂帅进驻六院的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万献尧表示:关口前移、早期干预、多学科协作、精细护理,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发生后,我市立即启动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医院C、D两栋负压病房,救治能力达到88间病房张床位,其中,重症床位44张。24小时腾空B座50间病房,用于出院确诊患者隔离医学观察。此外,医院腾空预案,随时做好收治确诊患者。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织4支共名医护人员高水平医疗团队整建制接管隔离病区,依托国家、省、市联合救治专家组每日开展会诊和床旁诊察。针对本次患者特点,派驻重症、妇产、儿科、心理等专科医生进驻隔离病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市卫健委医*医管处处长姚祥宇说:采用整建制接管病区的模式,这是大连“7?22”疫情中总结出的经验。医院医护人员彼此熟悉,在应急救治过程中就大大缩短了磨合的时间。

“一患一案一策”。本次疫情收治的新冠病*感染者结构最复杂,病情也多样,70岁以上5人,最大88岁;14岁以下6人,最小的3个月,还有孕妇1例。上述88岁高龄的患者,入院时并无症状,但医护人员提前对老人进行俯卧位呼吸训练,让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没想到几天后,老人病情突变,出现发热症状,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老人立即进行俯卧位吸氧,半个小时后,老人的通气和氧合状况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很快就恢复到97%—98%。经过对症治疗、精心护理,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7天后顺利出院。除了一线救治团队,在隔离病区外,我市会同国家、省建立由国家级专家和省市级专家组组成的多学科专家团队,成员包括重症医学、感染科、呼吸、内分泌、妇产科、儿科、中医、心理等多个学科的权威专家,每天利用远程视频会诊平台进行会诊,并现场床旁诊察和制定精细化治疗、护理方案,实现“一患一案一策”。

“一人一方,辨证施治”。本次疫情中医药全程介入治疗。“本次疫情发生后,由国家级、市级中医专家联合组成中医组,每天先利用远程视频会诊平台实行‘一天一会诊’,会诊后立即进入每个病区对每名患者进行床旁诊察,实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创制大连版‘发热方、咳嗽方、代茶饮’三个专方,再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实现个性化治疗,达到了‘一人一方,辨证施治’”。第三次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医院副院长李吉彦介绍。市卫健委还在每个病区派驻一名专职中医医生,负责每日病区的查房,与西医医师实行中西医联合查房、联合制定诊疗方案,实行中西医结合诊治患者。83名新冠病*感染者中,除一名3个月患儿外,所有患者全部在第一时间接受中成药或中药饮片的治疗,中医药使用率98.80%。尤其是提前为无症状感染者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人第一时间提供中医药代茶饮服务,效果明显。

医病者医其心。对于在隔离病房、远离亲人的新冠病*感染者尤其如此。全程参与此次心理诊疗的市七院副院长*劲松说:此前疫情心理医生都是电话与病区患者进行沟通,本次疫情我也穿上防护服,面对面与患者聊天,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走近他们的心里。有时在隔离病区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我发现,不少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有的失眠,有的还出现了如心慌、气短等躯体症状,主要原因就是对疾病恐惧,自我内疚、自责,因疫情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等。通过心理医生心与心的交流和专业的心理疏导、治疗和关怀,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的情绪,阳光照进病房也照进了患者的心房。

“中国最大的幸运,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没有“不可思议”,只是这座城市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让每一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悉心呵护。

人民至上,护佑生命

有一种爱叫城市大爱,有一种温暖叫城市温度。温暖,一直是大连这座城市独特的禀赋,疫情下寒冷的冬日,城市之爱汇成汩汩暖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护佑生命,守卫希望”,一个都不能少。

一声啼哭,一城祝福。年12月26日晚8时40分,一声婴儿的初啼打破了隔离病区的寂静,医院隔离病区手术室,辽宁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孕妇顺利降生一名可爱的男婴,母子平安!入院时,这名无症状感染者已怀孕32周,为确保患者安全,产科医生同时进入隔离病区时刻监护孕妇的情况。12月23日孕妇成为确诊病例,12月25日专家组制定三套分娩预案,12月26日中午孕妇出现高热症状,同时胎心加快,情况不稳定……专家组当即决定进行术前准备,尽早终止妊娠,确保母婴安全。晚8时40分,胎儿平安降生。这个小小的生命,汇聚了数以万计的市民的祝福。

一个人的考场,一群人的战斗。“考试结束时间到,请立即停止答卷……”年12月26日11时30分,医院一间隔离病房内,结束了一场特殊的硕士研究生考试,这也是全国首个新冠病*感染者参加的考试。这是一次特殊的考研,也是对大连特殊的考验。考生的梦想,由整座城市来守护!为了这“一个人的考场”,也为了全部名受疫情影响身处封闭管控中的考研学子和名受疫情影响需要重新设置考场的考研学子顺利参加考试,大连成立专班,举全市之力“不让一个考生掉队”“不让每一个希望失望”。在金普新区,名身处封闭管控区考生在专人专车接送、“考生管家”全程陪同、定点酒店免费食住行及核酸检测的“保卫”下顺利参考。在各区招生办,为了确保份重设考场考卷安全有效,老师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当隔离病房内“一个人的考场”被媒体广泛报道,央媒点赞:“一个人的梦想被一群人共同守护,每一份努力都不被辜负,这真的很暖。”

一粥一饭,最抚人心。“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每一份期待都值得去奋斗。”金普新区封闭主城区有40多万人居家隔离。为保障隔离群众生活物资需要,金普新区紧急建立“疫情供应”线上保供平台,同时选定、对接线下供货单位,搭建“定品、定量、定时、定点”保供模式。金普新区金发地大市场,每天从子夜到清晨始终是“沸腾”的保供“战场”;“疫情供应”线上平台从最初只有米、面、油、蛋等六七种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到可选择物资达到20多种,直至坚果与火锅套餐也走上了封闭管控区的居民餐桌。

人民需要就是服务标准。为保障封闭管理期间特殊群体的生活,金普新区提前为退休人员足额发放了退休金,新区财*出资设立总金额万元的专项救助资金,帮扶特殊困难群众;为身处管控区内的临时来连人员设立临时救助隔离站,配备充足救助物资;对封闭区域内尿*症、癌症等急重症患者和孕妇等特殊群体摸清底数,医疗单位对接封闭小区,医护人员和急救车辆24小时待命,为需要定期治疗和紧急就医的居家隔离患者实行“点对点”服务……

无数个个人的梦想,筑成城市的艺彩华彰;无数个个人的力量,汇聚成城市的磅礴伟力;也是无数个个人感受到的温暖,汇聚成城市的万众一心。

高校战“疫”,彰显“硬核”

1月23日19时,伴随着最后一辆送站专车驶离学生公寓,东北财经大学名学生已全部顺利离校返乡,为期4天的送站活动圆满完成。就在此前的1月20日和21日,“东北财经大学包机送大学生回家”的报道曾三度冲上微博热搜榜。提前48小时免费核酸检测、点对点送站、包机、专列、不出校门即上车、下车即进站,全程闭环、无缝衔接......这是一次彰显大连“硬核”、大连“温度”的“从校门到家门的全程护送行动”。从1月中旬始,错时错峰、安全有序、分期分批,在连30余所高校35万余名大学生学子们终于迎来久违的假期,全部安全顺利到家。

全国网友纷纷点赞,直呼——在这样一次特殊的经历中,在这样一堂特殊的思*课上,看到了大连学子的坚强自律,感受到了在连高校的责任担当,更见证了到了身在大连的满满幸福。

以保障凝聚爱心,以工作守护匠心,用温情构筑同心。疫情出现后,在连高校实行严密的封闭管理,这既是保障高校师生健康安全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疫情防控要求。大连市委市*府、在连各高校把打赢疫情阻击战作为最大的*治任务,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守好校园防控阵地,守护每一位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在我市全力支持下,在连高校夜以继日,组织核酸检测,做好服务保障,让学生住的放心、吃得顺心、心里安心。

市委市*府成为各在连高校坚强后盾。全力加强生活物资保障,按需求向部分高校投放了市级储备肉,对接16个蔬菜种植基地,保障学校食堂价格稳定;加强防疫物资保障,免费配送万只口罩和防疫物资,满足学校防疫需求;丰富校园生活,向在校大学生和辅导员赠送手机流量,保障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网络需求。

上下同心的坚守成为在连高校师生共同谱写的一场抗疫大思*课。“守住校门口就是守住抗疫安全底线。”大连民族大学坚持夜巡和24小时值班制度,食堂每日提供姜汤,一日两次楼宇消杀,每日温馨提示……让56个民族的学子在校园里感受家的温暖;大连理工大学将学生上网服务的每月基础流量提高至每月GB;元旦前,大连海事大学为全体学生准备了总价值40万元就餐抵值券和2万套果盒;大连外国语大学暖房工程第一时间竣工,室外冰雪严寒,宿舍内的学子备感暖意融融;大连大学打造各类特色文体项目,天天有竞赛、时时有活动、分分有惊喜。“今天雪好大,风好冷。喝了一口豆浆,好暖。”“我的孩子就在大连海洋大学读书,告诉我一切都安排得很好,看后真的好感动。感谢大海大的守护者,你们辛苦了。”.........

愈是在困境下愈要不误时光,愈是在风浪中愈要笑着面对。经过短暂的不安后,学子们很快适应了封闭管理后的各种改变,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过好在校的每一天。图书馆彻夜的灯光,记录着如常的孜孜以求;自习室里的安静与专注,记录着不断的成长与成熟。“疫情之下我们能做的不多,但不能给学校添乱。学校承担我们因放假时间调整损失的退票、改签费用。学院在第一时间向我们介绍情况,指导员老师也在学校陪着我们一起生活,学校也是我们的家,很安全,很温暖。”大连海事大学交通管理专业学生陈莹在最初得知不能顺利回家时,不仅恐慌,而且还蒙着被子哭了一场,但在学校严密的防疫措施和温暖的关怀,让她有了足够的安全感。

“人在,家在,国在。大连护我,我护大连。”大连海事大学辅导员、全国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曲建武在致大学生朋友们的一封信中情意绵长,“你们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就是*和*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活从来都是这样,总会发生一些我们不愿发生的事情。打仗,就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各自为战。今天你们在校园里安静地待着,做好你们在校园里应当做好的事情,就是对前线“战疫”的最好支援,这也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担当。”元旦前,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霍跃红看着教室安心上课的学生们,心生感触,在一段新年寄语中写道:我们一直期望着成熟长大,原来成长就在不经意间已经发生。当遭逢生活中重大的变化,能够平静地接受,然后努力适应,这就是成熟的表现。

在校时,无微不至!离校时,一路牵挂!这是一次特殊的回家之路,更是一项备受挑战的复杂工作——数十万名学生的集中大型“迁徙”,路线辐射全国,搭乘工具涵盖海陆空。“完全没有想到,大连机场会为我们提供那么多的保障。”大连交通大学学生范翔宇在大连国际机场准备乘飞机回到家乡广西南宁。“作为在连读书的学生真的很感动,这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

每一个学生的归家之路,是无数人的惦念和努力,更是每一个环节的提前筹谋和精准防控。为保障离校工作有序顺利推进,市委市*府每日召开调度会,协调推进在连高校放假离连工作。组建工作专班,率先制定在连高校寒假10条“放假标准”,协调属地防指和各部门,指导在连高校制定严密的寒假放假工作方案。市区两级卫健部门、公安部门、交通口岸、机场、车站等成立工作专班和工作组,全力保障学生离校离连的健康管理、核酸检测、交通保障等工作。建立各部门、口岸之间联动,与教育部门、高校联系制度,为学子开辟一条安全、便捷、温馨的回家“绿色通道”。

交通保障——提前摸清每名学生返乡第一目的地及选择乘坐交通工具需求,及时向交通部门反映学生购票需求,保障有购票需求的学生持票离校,保每名学生出行有道、不滞留异地,并为每名学生离校指定两名联系人,协调解决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核酸检测——对全体师生开展21天内行程轨迹和健康状况排查,为每名同学建立个人健康监测台账。所有离校师生均进行两次以上核酸检测,凭离校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方可分类、分批次离校离连;

健康管理——为每名学生及时提供人手一份、网上可查的核酸检测报告,为每名离校学生准备了包括旅途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湿巾、防疫手册等在内的返乡防疫礼包。

特事特办——大连国际机场建立“高校-机场-航司”全链条信息沟通渠道,特别拴挂“学生粉色优先行李条”,与各航司联系,加密航班,仅1月15日至1月17日,共增加航班架次。1月8日至1月21日,更恢复加密航线29条。大连火车站对返乡学生通过集中办理学生证核验、“点对点”联络、进站免检证明、组织专区候车、提供优先检票等措施。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吕炜动情地说,疫情注定成为青年大学生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和经历。不是谁有“超能力”,这些“硬核”操作能够成行,是因为背后有地方*府的大力支持。希望同学们能从这样一堂特殊的思*课中领悟到“平凡铸就伟大”“每一个人都了不起”的真谛。

默默坚守,默默奉献

凡人荧光微火,汇聚抗疫星河。不是每个“战士”都能被记住、书写,在封闭管控内的40多万市民,在我市各个集中隔离点的隔离人员。他们默默无闻、他们顽强坚守,他们顾大局、识大体,他们用无声的行动、坚韧的自觉,成为我市取得疫情重大阶段性成果的最可靠保障,我们应该也必须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年1月8日零时整,经过22天的封闭管控,金普新区格林小镇在我市率先解封。零下15度的海青岛街道格林小镇南广场,小区居民隔空共同高唱《我和我的祖国》。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却是多名居家坚守后刻骨铭心的夜晚。

“社区居民的支持和理解,是格林小镇顺利解封闭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抗疫阻击战中的最大底气。”

是的,我们应该为所有的坚守者点赞!因为每一扇紧密大门的背后,都是他们于无声处的默默奉献,都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成大爱的情怀担当。

是的,我们应该为所有的坚守者动容!严冬下五轮甚至六轮的核酸检测,他们闻令而行;全部居家隔离,足不出户,里不出,外不进,他们令行禁止;对居家和集中隔离人员必须落实“14天+7天以上”隔离管控措施,他们严格执行.......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背后有最可信赖的坚强后盾,他们坚信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最终春暖花开。

他们心怀感恩!格林小区一位叫高琳的居民,偷偷把一封感谢信塞到社区人员手里,这是一封朴实无华却又情真意切的背心表白。信中写道:爱是无偿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帮助,彼此心灵的感应,在寒冷的天气里,你们在寒冷的天气里为我们服务,我们在楼上看见了。你们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希望,每当看到你们每楼、每栋的消*,就像看到白衣天使穿着防护服的战士,眼泪在眼眶打转,向你们致敬,你们的寒冷和辛苦,我们都铭记于心,你们用自己的辛苦和坚守、奉献和汗水织就了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疫情防控的胜利,感谢!感激!你们辛苦了!

他们坚强坚定!一位金州银发奶奶阳台隔窗喊话的视频被全国网友纷纷转发,并称为“大连硬核”奶奶。“放心,我们老百姓绝不出门,你们辛苦了,疫情一定能很快过去!”年12月27日,金普新区拥*街道永安小区志愿者正在巡逻时,一位老奶奶站在自家二楼阳台上向志愿者加油鼓劲,并表达心声:金州是伟大的城市,你们一定能保护好!我们一定在家听话,协助*和你们这些志愿者,大连一定会成功,疫情一定能很快过去!央视新闻赞到:大连老人一如既往地硬核,觉悟就是高!

他们有情有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年12月23日下午1时,在金普新区先进街道金润B区,28号楼的楼长和居民代表身穿防护服,向从站前街道支援金润小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杨雪献上了一个用朵粉色玫瑰摆成的巨大心形花束,上面写到:“献给28号楼志愿者,你们辛苦了!”可以顶风冒雪,可以楼道吃饭,却抵挡不住一封孩子的来信,一声“大个叔叔”让他瞬间融化。年1月5日下午,金普新区先进街道民馨社区志愿者王磊刚刚完成社区居民蔬菜食品送货任务,一回社区就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看着封面上稚嫩的笔迹写着“大个叔叔收”,他笑了,等他打开信,看着看着却哭了。信中写道:“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妈妈说我可以称你为大个叔叔,谢谢你每天帮助我们送水果和蔬菜还有药品,这是我让妈妈帮我包的饺子,最后祝大个叔叔,好人一生平安。”落款是“一名少先队员”。

如果说,最长情的告白是牢牢居家坚守,那么,最美的逆行则是向隔离点勇毅前行!他们同样没有轰轰烈烈,但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我不知你的名字,也不知你的样子。“我不知道给孩子买来作业本的酒店工作人员叫什么名字,连他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这个特殊时候他跑了多少个地方才买到了作业本。看到作业本的那一刻,我只是想说:‘隔离不隔爱!有你们的真情守护,我们不再担心害怕,祝这个隔离大家庭的所有人健康平安’”年12月23日下午5时,银帆宾馆隔离房间门外的桌子上多了一张带着满满感动和谢意的留言条。年12月22日,于女士和上一年级的儿子作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到大连银帆宾馆隔离。因为来的匆忙,孩子没带作业本,上完网课写作业成了难题。于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银帆宾馆体温上报群”里留言说了需求,没想到几个小时之后,工作人员就将作业本放在了房间门口的桌子上。“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在这里并不是孤单无助的,因为我们的身后还有他们。”于女士说。“既要保证防控措施得当,又要让隔离人员感受到五星级‘家’的温暖。”市*协委员、大连银帆宾馆董事长王*平说。

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时候我行。55岁的姜文斌、59岁的马茹医院的医生,尽管已到了临近退休的年纪,但他们仍加入日航酒店隔离点医护保障队伍中,由于隔离人员住在9楼至34楼,25个楼层上下需要将近40分钟,采样一圈最快结束后需要5个小时。“一圈下来两条腿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但是年龄不是问题,我们一定会坚持到最后。”马茹说。“医生我饿了”“医生我睡不着”“医生我身上痒”......每天半夜他们都会接到隔离人员的各种需求,不愿其烦地耐心处理回答。年12月18日晚8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让金普新区招商服务中心吕赫突然紧张起来:“通知,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你是否可以到隔离酒店做隔离服务工作?”吕赫一愣,马上回答:“我去,我愿意!”吕赫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入*积极分子,关键时刻应当‘调得动、上得去、打得赢’。我虽然不是医护工作者,但可以在最近的地方给隔离人员帮助。”

疫情发生后,市集中隔离组全面加强集中隔离工作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管理,在人员转运、车辆调集、宾馆入住、物资调度、人员配备、制度建立、检查督导等方面进行全市统筹。在各集中隔离点配备“六合一”工作专班。协调全市各级、各方面力量,建立集中隔离点、区集中隔离组、市集中隔离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根据各集中隔离点隔离人数,按比例配备公安干警、健康医生、医疗护士、疾控人员和心理医生。工作专班每日按照“五个一”工作清单:查一遍问题;捋一遍人员;报一下情况;算一下日子;道一声平安。通过“六合一”工作专班的配备、“五个一”清单的建立,有效实现了集中隔离点的“各项工作有人管、发现问题早处置、消除隐患无漏洞”。市集中隔离组还自主开发大连市隔离医学观察系统,该系统的建立运行为全国首例,为全市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感染人群的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为行*监管人员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提供决策支持。

最是风雨见精神,突发的疫情全方位展现和检验一座城市的上下向心、责任担当和精神内涵,疫情之下淬炼出的文明底色,更显弥足珍贵,也将愈久弥坚。

青春力量,挺身而出

青春力量在疫情中挺身而出!“召必来、来必战,我报名!”“我要加入,守土我有责”“我年轻,请让我先上”……一句句铮铮誓言,饱含着青年们的忠诚、执着、决心和信心。

“17年前你们保护我们,现在我们来保护你们。”这句话成为了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90后”青年的心声。

风雪虽寒,青春炽热。这是一张感动了大连、感动了中国甚至世界的移动的“城市雕塑”:狂风,大雪;一车货,一群人;跌倒,爬起,一路搀扶,一路向前……1月6日,一组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的队员们顶风冒雪推着三轮车为宿舍楼运送防护物资的照片在网上刷屏,多次冲上微博热搜。人民日报抖音和微博评论:“风雪中志愿者的身影太让人感动!逆风前行,风雪无惧,有他们在,我们怕什么呢!”新华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