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小字辈,大文章评刘克勤时光短笛
TUhjnbcbe - 2023/4/21 18:21:00

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在湖南邵阳抗疫封控区发文。①.10.24)

咱当兵的人(陶笛)03:32来自山径文学社主编肖殿群

“小字辈”,大文章

--浅评刘克勤文集《时光短笛》

肖殿群

笔者有两次从教、两次从*、两次从*的经历。与我从*时长相近,刘克勤也有20多年的*龄,但我俩并无*旅交叉史。

年,*地之路我都走过了,人生走上了新的旅程。那一年1月19日*昏,我独步于湖南邵阳资江之滨,刘克勤找到了我,送了我三本书。

将刘克勤《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三部个人专著捧在手里,只觉沉甸甸的,宛如当年在乡下秋收时挑过的金灿灿的谷担。他的这些文章,多写部队故事、从*经历和现实感悟。虽然,那时我第二次转业都已经15年了,但读着读着就被牵引了,我的思绪又重回了过去的时光--包括人生丰期的从*生涯乃至青年时期的文学追求。只觉自己与刘克勤因书相遇,就像老友重逢于西湖桥下的水岸,又像资江与邵水相会于双江口,两水入怀而来,汇为一江,滔滔而去--说不尽的滋味在心头。

早在年,我与几位少数民族文学青年相聚于苗乡(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自发组建了一个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山径文学社。至九十年代,文友们劳燕分飞,各自为战……

与刘克勤相识时,我已网约了山径文学社的旧时文友,希望重拾当年的文学梦想。我邀请刘克勤加入,并利用文学社的几个网上对外平台于年1月开始发表他的作品。自此,刘克勤源源不断地为山径文学社供稿。《时光短笛》中的很多篇章,都是他这两年写就的。

刘克勤的文章可谓玑珠成串,丰富多彩。

刘克勤写爱情清纯唯美,素如山风。如微小说《别情》:猛子要回部队了,小花依依不舍送他到车站。猛子动了“歪心思”,想等天黑了没人看见了要跟小花牵个手、打个啵什么的,便一再改签推迟车次。夜幕降临,眼看机会将至、“阴谋”就要得逞,而这时因担心小花安全的老父亲却找到了他们……当计划破产的猛子登车时感叹“咱山里人想办个事真难啊”的时候,我不由得会心地笑了,却笑出了泪——这一幕,多像当年的我啊!

刘克勤写*营故事如数家珍,精美感人。如微小说《病因》:凌晨,起床号响过,新兵小山东却一反常态,蜷缩着死活不肯下床。病了?指导员来到床前嘘寒问暖,只觉一股尿骚味冲鼻而来,无意中又触到被窝里湿漉漉的……等战士们出操回营,“粗心”的指导员给小山东递药,竟然一个“不小心”就将杯中水全都洒到他床上了……

刘克勤写亲情淡中情浓,催人泪下。如小散文《无字家书》:深山老父不识字。当兵离家前父亲与我约好:今后家里写信时用“O”报平安,划“X”表示有事。40多年后乔迁新居,我清理杂物时打开一个尘封的纸盒,翻出那些别人无法看懂的家书--这些书信中没有一个打“X”,全都是划“O”。我哭了:那些年,奶奶去世,爷爷病故,父亲、母亲也先后多次住院……

刘克勤写人情世故鞭挞不良,一针见血。如微小说《遗产那些事》:父亲在急救室时好时坏,三个子女争着陪护。第五天,他们却淡淡地告诉医生:不用抢救了,该咋的咋的。医生愕然。原来,老爷子的存折找到了……火化车间,子女们在父亲的骨灰里反复寻找,但最后只找到一块弹片。民*局老局长说:别找了!当年你爸镶的不是金牙,而是镀金的瓷牙……

刘克勤写哲理和感悟深入透彻,妙语连珠。如小散文《“简单”真好》:“讲话言简意赅,作文简明扼要,办事简洁明快,相处简单明了,出行轻车简从,衣着简朴得体,行装简便易行......‘简单’两个字,简单得无须解释,又深刻得难以解说。”在刘克勤的这些文章中,格言警句很多,满篇都是精辟绝伦的美句。他总是将人生的哲理和感悟娓娓道来,诉如资江,而且浅显易懂,一读难忘。

刘克勤这些作品都是小小说、小散文、小评论、小随笔等短小精悍的文章,他自己谦称为“小字辈”习作。其实,这哪是文学“小字辈”啊,在现今的文化环境下,刘克勤短文是时代的产物--他这是在写短文、做大文章。

刘克勤短文是科技革新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文学尝试。当前我们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科技革命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里,时代如海,中国文学如海上之舟在沉浮飘忽。出版机构艰难维持,传统书店濒临倒闭,中外名著黯然失色,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无人问津。但人总要阅读、总要吸取精神营养吧?那么,读者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爱好读书的人一头扎进网络小说的虚幻境界里寻求穿越怪诞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鸿儒白丁男女老幼都沉溺在手机抖音里不能自拔傻笑成痴,连八十老母都活在“秒变十八”的美颜技术里天天笑成了一朵花。直接的视听刺激成为文化主流:那些精美无比的抖音视频,一支歌只给你唱其中最精彩的三四句;人人都可演个小戏出个洋相,往往越疯癫点击量越高;唱歌如破锣不要紧,用声卡打开修音打开混响即可玩直播当网红……在这个文化上追求短平快和感官刺激的年代,文学出路何在?大家都很迷茫。而刘克勤的精美短文却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文学探索。睡前饭后、车上路途,用手机花两分钟读一篇刘克勤的短文,有时会心一笑,有时滋生联想,有时幡然省悟,这便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刘克勤不写高大上的说教式长文,而总是奉献一羹清淡而纯美的心灵鸡汤,滋润得让人无法拒绝。这种顺应时代特色、把握读者心理特点的有益尝试,也许可以成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新径之一。

刘克勤写短文用的是当代文学中一种少有的“迷踪笔法”。文学的功力不仅体现在洋洋大观、叱咤风云的鸿篇巨制上,小文章也有深功夫硬道理,也有新天地大乾坤。文章精美而篇幅较短,往往于高潮处戛然而止,有一种欲语还休、悬念勾涎的效果,既出奇制胜,又恰到好处,体现出一种朦胧微茫、无与伦比的美感,更有吸引力,更具可读性。对这一写作技巧,刘克勤掌控得当,运用自如,造诣较深。一事一述,运笔如风,更能体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能。越是短小精悍的文章越难写,写短文对作者的文学修养、写作能力要求更高。这种笔法,就像霍元甲自创的迷踪拳,别出心裁,自成一体。只要坚持尝试、开拓提高,我相信假以时日,就有可能仗小文、成大家。

刘克勤短文是*人侠骨柔情的一种注脚。*人手握枪杆,为什么又总爱拿起笔来,而且一拿起笔就放不下?我和刘克勤都是*人出身,因此感同身受。读读刘克勤短文,想想自己,共同的经历,相同的特点,类似的感悟。*人,系好你的风纪扣,走好你的正步;把准你的弹道高,对正你的瞄准点;在边境在海防,枕了你的枪,睁大你的眼,随时准备打开击发保险推弹上膛……那就够了。又有谁能了解,*人紧握枪杆那是肩有责任,拿起笔来那是心有柔情;侠骨柔情应该是男儿的本色。年轻*人拿起笔来,不止是寻找出路,拼搏前行;*人拿起笔就再也放不下,那是因为情如泉涌难自抑,心似资江水长流。从*队转业地方,带不走的是枪杆,但伴我一生的是笔杆。有了这一支来自*营磨炼的笔杆,宁愿少了点升官发财与随波逐流,却多了点自重自爱与自强不息。为什么,拿枪杆的人让笔杆熠熠生辉?只缘了,那一生的文学之爱愈久弥香。

刘克勤*地双栖,一贯勤奋。从年1月开始,刘克勤源源不断地给山径文学社发来稿件,过几天又是一篇,过几天又是一篇。他哪里有那么多的题材、那么多的时间写稿?开始我一直以为他是将过去的作品修改后交我发表,因此在发表时总是不敢注明“原创”二字。后来才得知这些文章全是他现写现投的,是最新的作品。因此我常常笑他,刘克勤你天生是个忙忙碌碌、绞尽脑汁的命,一闲下来可能就会脑壳生锈身上长疮--你那种“勤”是与生俱来的,再怎么“克”也克不住。他反驳说,我这个“克”可不是“克制”的意思,而是能够、可以、善于的意思。我这是克勤克俭,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在文学的史路上,有许多大小不等长短不一的丰碑;而遗于今世者,短文著作并不丰足、并不多见。但长有长的韵味,短有短的风采。我们在精短为文方面做一些填补空缺的尝试,未尝不可。所以刘克勤的短文能脱颖而出,亦弥足珍贵。芦管精致,短笛横吹,此曲不只天上有;作诗陡峭,为文精短,人间最能起共鸣。刘克勤的短文,短得精辟,短得滋润,因而便短得潇洒,短得漂亮!

也许是长期担任新闻工作者的缘故,刘克勤平时勤于思考,目光如炬,文思敏捷,抓题准确。他的短文一般都是现写现发,构思快成文快发表也快。除了新闻性、时效性文章以外,他写短文如果能给足时间,反复修改,精雕细琢,一定可将文效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山径文学社主编肖殿群

.7.16

视频:刘克勤《时光短笛》.mp4

01:12

本文作者简介:肖殿群,男,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读过大学中文,修过志书,做过机关职员;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两试经商;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第二任社长,第三任主编。

《时光短笛》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市人。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余万字,已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时光短笛》个人专著4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汗掌深处一元钱(山径·肖殿群)

点击链接-漫步静思(山径·刘克勤)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字辈,大文章评刘克勤时光短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