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心跳骤停、异物卡喉等,而意外来临时,我们往往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以致错失最佳抢救时机。9月是急救月,今年的世界急救日主题是“做学校和社区的急救英雄”。最近两天,趁着晚自习之前的半小时休息时间,在奉贤中学的报告厅里,一次生动的心肺复苏课吸引了众学生。
我院急诊科“急救CAB”志愿服务队在继社区、商场、部队等多次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后,首次来到了校园。台上,医护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各种生活案例,深入浅出地为13个班级的学生讲解了急救知识,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学习热情高涨。一到实际操作环节,更是全场“沸腾”,踊跃上前都想跃跃欲试。
“这个手放在这里,这里是按压点,然后按压的时候我们一般两只手交错,要用掌根部找力。”在医护人员的手把手指导下,高二年级的学生方晨浩对着人体模型有模有样地做起了心肺复苏急救练习,一边忍不住感慨:“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尤其是1分钟要按次。”在此前,他对理论知识已经了如指掌,但是真正实操经验却几乎没有。和他一样,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实操经验均很少,但因为这次培训,让他们都大有收获。
与此同时,现场的另一位学生阿丽觉得操作起来并不难:“其实意外伤害可能随时都会在身边发生,如果我们掌握了这样一个急救知识和技能,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这是很必要也很有意义的事。”
实际上,不仅仅是学生,急诊科主任陈康表示,像心肺复苏技术在国内的推广还是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容易出现意外伤害的社区及学校。他们希望通过服务队能把这些急救能力前移,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识、技能,去提升自救互救能力,有效提高大家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他告诉记者,接下去,他们志愿队还会到全区各个学校开展急救培训活动,而带来的急救技能也不仅仅是心肺复苏技术,还有急救包扎技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术,届时也会逐步推广到社区、学校中来。
内容来源:上海奉贤
原标题:《急救知识进校园做学校和社区的急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