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闻邻居家女儿在玩耍时,不小心撞翻了暖水瓶,滚烫的开水洒在了腹部和腿上,孩子哭闹不止,家长急的团团转,医院。
医院,医生说,因为没能第一时间正确急救,所以现在处理起来有点麻烦。
可以想象得到,这有多可怕!
对这个孩子的伤害,不仅是肉体上可见的伤口,还有对心灵的创伤,以及对孩子未来生活所造成的不便。
其实,日常生活中,这种意外并不少见。
不只小孩子会发生烫伤,就连成人也会因为不小心而发生烫伤。
然而烫伤后,大部分人往往会惊慌失措,而忘记做出紧急处理,亦或者不清楚正确的急救方法,反而做出错误处理,医院的治疗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说,在发生烧伤后,第一时间做出正确自救,有利于减轻损伤,以及有助于病情恢复。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大家在烫伤后该如何自救呢?
医学上,将烧伤定义为:各种热源(火焰、开水、热油、强酸、强碱、生石灰、电灼)作用于人体后,造成的特殊损伤。
临床上,也有将热液、蒸汽所致的烧伤称之为烫伤。
根据烧伤程度不同可分为:
1.Ⅰ°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无水疱;
创面红斑状、干燥、轻度红肿无感染;
有烧灼感;
3-7天可脱屑愈合,不遗留疤痕。
(就是有些红)2.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其内含淡*色澄清液体;
创面红润、潮湿、红肿明显;
明显疼痛;
1-2周可愈合,一般不遗留瘢痕。
3.深Ⅱ°烧伤:伤及皮肤真皮乳头下层;
可有小水疱;
创面微湿,红白相间,水肿明显;
痛觉较迟钝;
3-4周可愈合,有瘢痕形成。
4.Ⅲ°烧伤:伤及全层皮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
没有水疱形成;
创面焦*炭化、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
痛觉消失;
>4周可愈合,愈合后形成瘢痕,常造成畸形。
(注:生发层健在者可完全愈合不留疤痕)
烧伤面积评估:
手指并拢单掌面积为体表面积的1%
为后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应该先对烧伤严重程度做出基本判断。
轻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以下。
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1%-30%,或有Ⅲ°烧伤但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1%-50%,或Ⅲ°烧伤面积11%-20%;或者Ⅱ°、Ⅲ°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经出现休克等并发症
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学习烫伤的自救技能吧。
在发生烫伤后,第一时间就是尽快除去致伤原因、脱离险境,并作出紧急处理。
烧伤造成的伤害大多是由余热造成的,所以急救关键是减少余热的损害。
即冷疗可以有效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能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
轻度烫伤者:
及时脱去沸水浸渍的衣服,然后用凉水冲洗、或浸泡伤口20分钟左右,这样能有效中和余热,缓解疼痛。
严重烧伤者:
冲:及时脱去沸水浸渍的衣服,并用自来水冲淋伤口至少20分钟,
(切记脱衣时不能生拉硬扯,容易损伤伤口,应在冷水冲洗下脱下衣服;或者用剪刀沿伤口周围剪开衣服。)
同时应该摘掉手表、手镯、戒指等饰品,以免肢体肿胀后,难以摘掉。
盖:用干净的敷料或者布盖住伤口。
走:医院,得到专业治疗。
常见误区:
×直接使用冰块敷在刚烫过的皮肤表面。
这会使创面下的血管过度收缩,不利于恢复。
×在创面上涂抹药物,尤其是牙膏、酱油、草木灰等。
这不仅不能治疗创伤,还会导致感染,以及影响医生判断伤情。
×自行挑破水疱。
水疱可以保护创面,挑破后易引起感染。
民间也流传很多偏方,这些方法的效果都不如冷水冲洗,而且如果偏方使用不当,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总之,烫伤发生后,一定要镇静,并及时作出上述的三步:冲、盖、走。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参考书籍:《急救,比医生快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