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25/5651461.html青岛西海岸报/西海岸新闻网记者于林平通讯员段勇闫云霞越野车、直升机、医疗船……这不是某部巨制电影的拍摄道具,而是新区急救中心“海陆空”立体化救援体系的硬核力量。近年来,新区把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累计投资多万元,建成全区联动、公众参与、保障有力的急救救援体系。据了解,新区急救中心成立后,服务面积陆域约平方公里,海域约平方公里,承担着新区的急救任务及重大活动应急保障任务。新区急救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听报警电话万次,出诊2.8万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急救中心充分发挥“哨点”作用,全程跟进、动态调度,有序转运全区确诊患者、无症状患者以及密接、次密接人员多人次。完善陆海空体系织密救援网络“医院,就能越早让病人得到救治。”新区卫生健康局二级调研员刘守田强调时间就是生命。为缩短急救时间,区急救中心配备了50辆救护车,其中包括18辆负压救护车、1辆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转运救护车、1辆乌尼莫克全地形越野救护车、30辆普通救护车共同组成能够应对各类传染病防控及重大突发事件的陆上队伍。急救中心还与渔*海监等多方建立合作机制,成立融合紧急救援中心,搭建起了海上医疗救援体系。AW型医疗直升机则是空中“作战”的主力。医院西海岸院区为中心,医院、红石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宝山卫生院、王台中心卫生院、六汪中心卫生院设立5处临时停机坪,成立24小时值班的医护救治小组,完善空中救援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升级急救网络目前,全区共设29个急救站、36个急救单元,形成了以“急救中心为基础、网络分站为骨干”的“独立院前急救”模式,共同构建全区胸痛、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院前急救网络。据悉,通过物联网技术,救护车将生命体征数据及车内转医院后,专家可通过车载视频实现远程会诊。“医院,医院专家就可以指挥现场救治,实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刘守田表示,医生提前介入指导,为患者入院后的进一步救治奠定良好基础。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应急水平据了解,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急救领域知识的宣传,但真正掌握急救方法的人员比例仍然偏低。新区急救中心副主任薛钊表示,新区急救中心广泛开展急救知识的全民普及工作,累计培训15万人次,制作科普专题片期,发放急救科普手册57余份。还举行“对生命的承诺,对爱的奉献”急救志愿者招募活动,并在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院前急救志愿者服务站,助力新区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创新服务模式保障重大活动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卫生健康局编制重点传染病、化学品危害事故等专项应急预案。“急救中心需要不断创新模式,适应不同的重大活动的保障需求。”新区急救中心主任陆蕾蕾表示,区急救中心通过“一定二练三组”的保障服务模式和“三个一”的救治流程,参与保障新区重大活动及重要会议余次,包括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影视博览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