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年7月26日讯(记者钟亚萍实习生成凯豪)烈日炎炎之时,也正是游泳、戏水的最佳时间,但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据深圳调度数据显示,7月以来,深圳共接溺水报警24宗。事发地点,有6人是在游泳池,均为6岁至8岁儿童;有6人是在海域;有1人是在家中浴盆,年龄仅9个月大;其余则是在河道、水库等。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就占56.04%,每年进入夏季后,深圳市急救中心接警的溺水报警都较以往大幅增加。时值暑假酷热天气,又到溺水意外高发期,如果遇到溺水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深圳市急救中心
深圳市急救中心培训科副主任医师王雪梅介绍说,“现代医学证明,第一目击者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及时有效的救助可以改善淹溺者的遇害。”淹溺生存链由五个重要环节组成,预防、识别、提供漂浮物、脱离水面、现场急救。
一、预防。避免去危险区域,例如水库、深水区、池塘;老人小孩游泳的时候需要家人陪伴,不要将婴幼儿独自留在浴缸或浴盆内;空腹、过饱、饮酒、身体不适的时候不要去游泳;游泳前要做热身运动并测试水温以免发生抽筋。
二、识别,即如何识别他人溺水。王雪梅表示,“溺水者不会大声呼救,他的表现似乎是直立在水中,眼神涣散,似乎在望向天空或者是岸边;另外一种表现为头向后仰、嘴巴张开在水面上下浮动;儿童在玩水的时候表现应该是开心的,倘若发现儿童安静无声,就要呼喊他,看他有没有回应,如果没有回应要马上开始救援。”
三、提供漂浮物。建议使用竹竿、绳索或者是救生圈。
四、协助脱离水面。“我们主张岸上施救优于下水施救、器材施救优于徒手施救、多人施救优于单人施救,不建议多人手拉手下水施救,以免发生意外。下水施救时尽量脱去衣裤和鞋子,从溺水者的背后靠近,保证溺水者的头在水面以上,协助他快速到达安全区域。”王雪梅介绍说。
对于现场施救,需遵循科学有效的现场急救四步法:一评二识三呼四施救。一评是指评估环境是否安全,确保溺水者和施救者的安全;二识是指识别溺水者是否具有意识和呼吸;三呼是指快速请人拨打电话拿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四救是指施救的时候要根据溺水者三种不同的状态给予适当的急救。
第一种,清醒(对呼叫有反应):拨打急救电话,注意给溺水者保暖,原地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医院观察。
第二种,无意识(对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拨打,检查清理溺水者口鼻内异物,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将其摆成侧卧位,注意保暖,并密切观察其呼吸和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第三种,无意识(对呼叫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拨打,有条件的情况下,叫人尽快拿AED过来帮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根据急救专家共识,先给予2-5次人工呼吸,每次给气持续1秒钟,然后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交替进行(30:2),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另外,随着现代心肺复苏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击除颤三大技术的建立,控水法已被摒弃。国际指南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水能成为阻塞气道的异物,不要浪费时间用腹部或胸部冲击法来控水,以免拖延复苏时间,增加死亡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