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虚拟仿真实训:大熊猫吃胡萝卜卡喉,奶爸用海姆立克法施救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由于“蔓越煤”吃胡萝卜时没有咀嚼,直接吞下去,结果导致胡萝卜块堵住了气管。在一旁的奶爸及时发现,上演了一场“熊猫版”海姆立克急救。只见奶爸先用双手怀抱住“蔓越煤”腹部,用力将它抱起并多次抖动,其间还配合轻拍它背部。经过几次尝试后,“蔓越煤”终于吐出了胡萝卜块,并恢复了正常呼吸。
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简单、实用且有效的呼吸道异物梗塞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成人、婴幼儿等各类人群,可以救助他人也可以自救,没想到这次还能用在大熊猫身上。
为了让急救知识进课堂、进家庭、进基层,我们将急救知识和技能和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研发出急救护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学员可以在模拟的逼真急救场景中对患者进行急救,沉浸式学习急救知识,练习急救技能,每个操作细节及步骤都清晰,系统判断对错,将重点、难点一一突破。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既练操作流程,又练人文沟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模拟临床环境、疾病症状,让学员们能够更直观地进行学习。课堂上没能学会的内容,课下也可以进入系统继续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通过系统的练习使学员具备扎实的急救处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养成系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
意外伤害和急危重症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最佳时间仅是最初的4分钟,严重创伤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在受伤后1小时之内。抓紧时间施救,用医学知识科学施救,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因此,要提倡人人学习急救知识,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提高现场急救能力,这样才可能在遇有突发事故时,成为现场挽救伤病人员生命的“第一抢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