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平安是福”。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在面临紧急情况时,时间就是生命。
意外发生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拨打。但关于,可不只是拨打这么简单,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院前急救那些事儿。
什么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它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或战伤救护。
什么是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医院内的其它外部环境中发生的危及患者生命的各种急危重症,也包括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患者的现场救护、转运途中的救护的统称,也就是说在病人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院前急救有哪些特点和原则?
院前急救有发病的突发性、生命的紧迫性、环境的艰难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急救的灵活性、家属期望的高效性等特点。
院前急救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先排险后施救;
2.先重伤后轻伤;
3.先施救后运送;
4.急救和呼救并重;
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6.紧密衔接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7.通信网络保持畅通。
院前急救的两个重要指标
一是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是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城区急救半径为3-5km,郊县在10-15km。
二是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接到呼救信息到急救力量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为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院前急救现场,我们该如何评估?
1.环境:快速评估造成事故、伤害即发病的原因,有否存在对救护者、病人或旁观者造成伤害的危险环境。如对触电患者现场急救,必须先切断电源;如伤员在险区,先消除险境;如为有毒环境,应做好防毒防护措施,以保安全。
2.意识:一呼(贴近患者耳朵大声呼喊)、二拍(拍患者肩膀)、三刺激(疼痛刺激患者)。
3.呼吸:一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4.循环: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桡动脉触摸不到,说明收缩压80mmHg。
一般来说,评估后应正确摆放体位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1.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者,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即平仰卧位。
2.神志不清晰,有呼吸及心跳者,应将患者置于恢复体位,即侧卧位。
3.意识、呼吸、心跳存在的患者,根据受伤、病变部位不同,应根据呼吸功能、心功能不同摆好正确体位。
如蛇咬伤下肢患者,应使患肢放低。咯血患者,向患侧卧位,以防血流入健侧支气管和肺内。腹痛患者,屈双膝于腹前,以放松腹肌。脚扭伤导致肿胀发紫时,应抬高患肢,同时冷敷,以利于血流回流,减轻肿胀。
总之,不要随意移动病人,除非您是专业救护人员,以免造成再损伤或加重损伤,尤其是有脊柱损伤的患者。
温馨提示
如果在意外发生现场的您,是专业急救人员,则应体现更为专业的救护生存链处置:早期通路(快要窒息者)、早期心肺复苏(呼吸心跳骤停者)、早期除颤(怀疑心室颤动者)、早期高级心肺复苏(复苏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