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清清通讯员郝黎张蓝溪靳婷
每个急诊抢救病床旁都有“生命岛”,血气分析等床边项目几分钟内出结果检测,自动化物流系统精准送药,床边可用手持B超、手持ECMO,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到危重症监护治疗,甚至出院缴费,全流程都可在急诊科里完成……2月11日,医院新急诊科经升级改造,正式启用。
“华南榜一”新升级
“这医院建设以来,医院整体流程再造的重要成果。”医院院长余学清表示,新急诊的启用,标志着院前急救、发热门诊、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等急诊功能单元完成全新流程再造和功能升级,逐步建成华南实力最强急危重症抢救监护平台。未来,医院还将逐步打造创伤急救救治中心和平台,建设更为完善的创伤急救应急体系,进一步打造现代化的高水平急救体系。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医急诊科在最医院专科声誉排名中名列第十、华南地区排名第一。“但原先的急诊科是20年前的设计,空间狭窄陈旧,影响患者体验,也制约学科发展。”余学清向记者介绍,“医院抢救的第一线,所以对急诊科进行医疗流程和环境改造,是医院整体流程再造的重点工程。”
打造华南实力最强急危重症抢救监护平台
“目前我们每日急诊量约~人次,年急诊量近20万人次。急诊科改造后,整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内部结构更加清晰规范,流程更优化紧凑,真正建成了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症监护治疗三位一体的急诊急救大平台。”省医急诊科副主任胡北介绍,目前的新急诊科设有院前急救、急诊门诊、发热门诊、抢救室、EICU、留观室、急诊负压手术室、胸痛/卒中中心、急诊病房等单元,开放床位80余张。尤其是设置急诊ICU床位14张,抢救床位22张,抢救和监护床位接近总床位的50%,重症抢救规模和实力国内首屈一指,在广东属排头兵。
对于胸痛、卒中、创伤等绿色通道患者,急诊科还新增了专门的绿色通道处置室。“医院就能进入专用处置区,他的早期处置如心电图、抽血等检测都在最快通道内进行,不需要等分诊或挂号交费之后再检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得到快速有针对性的医疗干预措施,从而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高配置急诊平台:这些高科技加持
以急诊和重症一体化为特色的EICU,抢救室基本实现ICU化,这样的急诊科是怎样的?
11日早上,记者现场探访,省医急诊科的EICU已经完成患者转移。
“这位是今天凌晨2点送来的一位心脏骤停患者。经过紧急心肺复苏,用ECMO辅助循环,现在已经恢复了自主心率。”EICU中的值班医生一边介绍,一边现场展示了单手可拿起的手持ECMO。
“医院有8台ECMO,最新型的在急诊科,而且可单人手持。”胡北说,省医急诊每年收治外省患者比例超过20%,且有航空急救等任务,手持ECMO的便携性,无疑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据了解,急诊配备的两台便携式ECMO、可视化电磁导航鼻肠管、急诊专用胃镜等高科技设备,为全国率先在急诊科配备。而心电监护仪、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脑电监测、脑氧检测、床旁超声、移动超声、CRRT机等先进的急救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开展ECPR、脑氧代谢监测、电磁导航肠内营养途径建立、可视化人工气道建立、膈肌起搏、EV-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何为抢救室基本实现ICU化?记者现场看到,每个抢救床位床边都设置了“生命岛”,可以提供床边的生命体征监测和相应的仪器支持。胡北进一步介绍:“抢救室实行了分区管理,病人进入抢救室后,可以快速分流。同时,抢救室开通POCT(即时检测)项目在省内领先,基本上急诊抢救所需的常规检查项目,如血气、肌酐蛋白、心损等很多床边项目,可以快速完成检测。比如血气分析几分钟就能出结果,令抢救更紧凑。”
此外,自动化物流系统还能将药物快速精准送达,各种待检验标本通过气道传输安全平稳送达,智慧急诊系统实现数据全流程闭环管理。
新发热门诊:省级哨点这样全闭环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省医的发热门诊也在2月份完成升级改造并整体搬迁。新发热门诊设有独立的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及住院部均有物理屏障隔离,落实24小时接诊,实施全程闭环管理,充分发挥省级哨点的带头作用。
11日早上10点,记者进入发热门诊的监控区,从监控画面可实时清晰地看到,各隔离病房与候诊厅分区情况,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一般每天早上8点交班时,会对病人进行分流,所以现在的运行负荷较轻。”发热门诊当值护长介绍,发热门诊严格划分三区两通道,设有8间独立的负压隔离病房和1间独立抢救室,以及内科、儿科和特殊诊间的三个候诊厅。候诊厅内严格设置1米线,能容纳30人就诊。实施患者风险等级分层管理,避免就诊患者交叉感染。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王沫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