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李华宇这样及时在电话中给出指导建议,是日常急救中非常重要的常规操作。通过电话指导将患者救治关口前移,鼓励医生提前与家属沟通,是提高急救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步骤。
据了解,区医疗急救中心的调度人员每年也会接受相关专业培训,从而能第一时间给呼叫者必要的抢救建议。在“”调度室,接到心跳呼吸停止的求救后,调度人员也会指导家属为患者做胸外按压。他们会规范地为呼救者提示,“请仔细听好,教你做胸外按压急救”。而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对急救相关情况缺乏了解,导致电话指导存在困难。“有些呼救者在拨打急救电话后,处于忙音,无法进行电话指导;有部分人因为紧张等原因,无法遵照指导进行操作;也有出现直接拒绝抢救或‘不冷静、不理解、不配合’的状况,导致影响了抢救效果。”区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副科长熊小飞说。
从专业知识能力方面考虑,急救医生是承担现场急救的“最佳人选”,但在日常急救过程中,急救医生到达现场仍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候现场呼救者如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生机。“尤其对于一些意识丧失、气道异物梗阻的患者来说,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正确的施救能为接下来的抢救工作争取更多时间。”熊小飞说。
熊小飞提示,市民在拨打“”时,应尽量沉着冷静地配合调度员的提问,尽可能交代清楚事发地点、联系电话、患者的相关信息等,并在急救医生或调度员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施救,让患者在急救车到达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文字:李天蔚通讯员沈嫒娌
图片:受访人供
原标题:《“救命电话”指导救援……松江这群人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