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炼成记扛得住脑震荡,挨
TUhjnbcbe - 2024/12/23 15:45:00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滑雪医生们在医疗保障点位集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南王晓慧张家口报道

身着醒目的橙色外衣,背着10多公斤的急救包,每当竞赛长举旗示意时,他们便踩着滑雪板在一片皑皑白雪中飞驰而下,然后迅速地完成对伤员的评估、急救和转运。飞鸿印雪,柳叶寒刀,他们就是有着“雪山柳叶刀”之称的中国滑雪医生。

不过,当《华夏时报》记者在张家口赛区见到秦卓时,他并没那么潇洒。他的左腿正绑着固定支具,由于内侧副韧带损伤使不上劲儿,他一瘸一拐地从公寓里迎出来。

秦卓是北京中国康复医院(下称“医院”)急诊科的主治医师,也是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的成员。他笑着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自己年开始做医生,年开始滑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就一心想服务冬奥,作为滑雪医生参与雪上救援,“非常适合我”。

“宁愿脑震荡,不要腿受伤”

2月20日,在出色地完成了冬奥会的雪道救援任务后,秦卓和同事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护士付文娟都申请留下,继续为冬残奥会服务。然而,在冬残奥会首个比赛日,秦卓的腿就摔伤了。当天虽然没有任务,他还是要去滑两圈保持“雪感”,谁料不慎摔倒,滑雪板飞出几十米之外,他的左腿也光荣负伤,被“勒令”休息两周。无法服务冬残奥,秦卓倍感遗憾,但谈起自己近4年的“备战”,他还是很兴奋。

对滑雪医生的选拔是从年开始的,医院的医护人员,其次要会滑雪,这两个门槛足以“绊住”很多人。对于秦卓和付文娟而言,通过选拔并不难,只需在高级雪道上滑行并在指定地点停稳即可。真正带来挑战的是专业集训阶段。

根据国际雪联要求,运动员在赛道上的任何地方摔倒受伤,医疗救援人员必须带齐所有急救装备在4分钟内到达,对伤情进行初步评估和迅速处理,并在确保伤情稳定的前提下迅速将伤员转移出赛道,救治和转移全程不能超过8分钟。这就对滑雪医生的医疗急救技术、滑雪技能、外语水平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

用兵一时,练兵千日。为了满足要求,更好提供保障,滑雪医生们进行了长达四个雪季的集训,每个雪季约两个多月,训练一周、上班一周,以此循环。训练初期以练习滑雪技术为主,团队专门请了加拿大滑雪三级教练负责培训。

从第二个雪季开始,训练加入了更多救援内容。为了充分模拟背着急救包滑行的状态,不少医生会往包里放砖头或者其它重物,装够重量滑行。北京急救中心还提供了国际标准全科医疗急救技术培训,技术掌握了,如何在雪道上“施展”也是问题。秦卓称,一开始大家专找最陡的坡练习,然而在演练过程中发现坡度太陡不便施救,且实际上,运动员摔倒后是无法直接停在陡处的,还会继续滑落到一个相对平稳的地方停下,于是他们又及时进行了调整。

语言方面,冬奥组委安排了英语口语课程,并针对雪上运动进行专门的培训。经过反复演练,滑雪医生们终于成为了集专业、滑雪、语言为一体的“三项全能”。

说来轻巧,训练期间的“战损”也非常严重。秦卓直言,训练初期,近百名滑雪医生以“每星期折1-2个”的速度“非战斗性减员”。

秦卓(左)和付文娟(右)

秦卓和付文娟也难逃受伤。一次,秦卓从雪道上直接飞出去,摔到拦网外的地上,肩袖损伤疼得他连续一周睡不着觉。付文娟则在训练中直接摔成脑震荡。她回忆称,当时由于雪道结冰,自己一个急转弯就飞了出去,待坐上缆车后意识不清、应不了话,好在脑部没有明显出血,“脑袋涨涨的感觉”持续了两三个月后便无大碍。“像胳膊腿哪儿抻着了,骨折、关节损伤、韧带断裂这些多了去了,一开始大家还传,后来就发现太常见了。比赛期间,还有同事发生了特别严重的冻伤,大家都觉得后怕。”

付文娟告诉记者,就连秦卓正在使用的腿部固定支具也来自队友的“传承”,到他这已经是“第三代”了。看着上不了雪场干着急的秦卓,她调侃道:“对我们来说,脑震荡其实是比较友好的伤,上雪场还是得靠腿,傻点儿没事,腿伤了可不行。”

“独一无二的中国滑雪医生”

实战不比演练容易。

冬奥会期间,在竞技、竞速赛道上,每隔几百米会设立一个FOP(赛道医疗站),每个FOP配备两名滑雪医生和两名巡逻队员。一旦竞赛长摇旗示意,就会封闭雪道,滑雪医生们则即刻前往施救。秦卓称,面对受伤的运动员,我们会根据意识、出血、呼吸、脉搏等快速做出判断和处理,级别严重的则呼叫救援船,固定好防止轴向反转,而后拉出雪场交接给运动员医疗站,再返回雪场高处,依次补位。

赛时,开放雪道多、救援点位多、参赛运动员多,赛区的滑雪医生没有富余,不停轮班。从1月26日各国体育代表团官方训练开始,到2月20日冬奥会结束,秦卓只休息了一天。当时,秦卓负责C区雪上技巧赛道和空中技巧赛道的救援,赛道陡峭救援难度大,比赛又多在晚上,动辄体感温度零下三十几度,运动员可以来回滑行,医护人员则必须守在自己的点位上,五六级大风呼啸而过,冻得他和“站”友们直哆嗦。

秦卓直言,只要有人上雪场就有可能受伤,就需要医疗保障。因此,“所有雪道空着的时候,滑雪医生要大约提前一个小时抵达,待所有医务人员到位后,其他人员再上。退场时也一样,所有人员先走,滑雪医生最后退场。”雪场上不能上厕所,大家就经常不喝水。

除了极寒、体能、专业等方面的考验,中国的滑雪医生在成立之初还备受质疑。付文娟告诉记者,包括国际雪联都有些“看不上”。让医生去滑雪?“有名官员直说别开玩笑了。”甚至有受伤的外国运动员也因为不了解,对中国滑雪医生表现出不信任。

比赛期间,秦卓先后在障碍追逐赛场参与救治意大利右膝损伤运动员、捷克腕部骨折运动员、澳大利亚颈部受伤运动员;付文娟在坡面障碍技巧赛道参与救治美国右膝前交叉韧带撕裂运动员、单板障碍追逐赛道参与救治日本右踝损伤运动员,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救援任务。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更是在采访中称赞道,这里的医疗服务水平,nearthetop(近乎顶级)!”

“中国滑雪医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付文娟告诉记者,国外并没有“滑雪医生”这一说,只有“巡逻队员”。除了个别偏向用药的医生,其余几乎都没有医学背景,这些巡逻队员是先会滑雪,而后学了急救。而中国则建立了一批完全以医生为基础的救援团队,实现了“医生+滑雪”双重技能。

冬残奥会结束后,付文娟制作了一支vlog记录自己的冬(残)奥之旅。医者仁心,视频最后她说:“滑雪是勇敢者的游戏,运动员在挑战自我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伤痛,我们努力救治,但也希望学得本领而无用武之地。”

责任编辑:方凤娇主编:王晓慧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炼成记扛得住脑震荡,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