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守卫生命防线记者蹲点采访山东大学
TUhjnbcbe - 2025/1/25 18:28:00
白癜风最好的外用药 https://m.39.net/disease/a_5629059.html

守卫“生命防线”

——记者蹲点医院

-01-09大众日报02版

ICU,有着“生命最后一道防线”之称。

1月4日下午4点,医院济众楼原肾内科病房,门外一张A4纸上印着“重症三区”,整个病房已经改造成急危重症病房即综合ICU。这里收治的病人主要是危重型新冠感染者,大多数是合并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

重症医学科、呼吸与重症医学科、肾内科、血液科、心内科、肿瘤科……在这里工作的医护,医院各个科室。去年12月中下旬以来,医院调整了多个科室病房,扩建重症床位,人员、设备、物资全链条配备,重症监护床位由原来的张增加到张。

为应对重症高峰搬出“家底”

“医院从去年12月7日,就开始着手为即将到来的重症高峰提前准备。”医院副院长韩辉说,医院前移急救战线,构建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重症监护救治三位一体的全链条急危重症救治体系。

医院日常平均急诊量在—人,从去年12月中上旬开始接诊量逐日攀升,最高峰达到每日多人,日收入急危重症患者入院最高达到人。“这几天的急诊量都在人以内。”韩辉说。

为了应对重症高峰,医院搬出了“家底”:台床旁监护仪、台有创呼吸机、台无创呼吸机,但仍不能满足需要。去年12月,医院又紧急采购了50台呼吸机、台家用制氧机等急用设备。“如果病床还不够的话,即将竣工投入使用的急诊综合楼还有张监护床位,也将全部开放用于急危重症治疗。”韩辉说。

在重症三区,医生20人,护理人员50人,床位20张。从无到有,增加了一个病区,实现这个配置,仅用了一天。在这里,几乎每一个病人都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新冠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损伤,需要额外脏器支持,进行监护治疗。“我们每天都会查房,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案。”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重症三区负责人王昊说。

“劲儿往一处使,全力帮病人渡过难关”

4日下午,记者采访过程中,护士长郭丙秀不时接到其他科室需要支援的电话。“我这里刚够运转开,能不能从其他病区调配人员。”郭丙秀对着电话那头解释。

按照医院现有的张重症床位,医护人员配置应该在0人以上,但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减员不可避免。“最困难的时候,三病区里只剩下两三名医生,五六位护士,要面对十几个重症病人。”王昊说。

血液科医师徐淼,去年12月18医院医院医疗队回来,当天晚上就接到任务通知,次日便到了重症三区。“经过线上急危重症救治培训和实地护理培训及操作,我迅速熟悉并掌握病人救治流程,马上就得上岗。”徐淼说。

和徐淼一样,重症三区护师、原急诊外科护师陈宁,同医院支援了21天。“ICU的病人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保证病人输液通畅,做好用药护理,如果发生病情变化,立马做好抢救工作。”陈宁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此外,作为护师,她还要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基础护理,并协助医生做检查,做好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以及病情的交接。

“虽然来自不同科室,但大家互相理解,劲儿往一处使,都在全力帮助重症病人渡过难关。”消化内科医师李广超说。

应收尽收,守住“生命之门”

4日下午,从齐河赶来的米先生和妹妹在重症三区病房外等候父亲。米老先生90岁了,感染新冠病毒10多天后出现了严重的肺炎,一开始在呼吸科住院治疗,这两天忽然病情加重,紧急转到了重症病房。在医院顺利住院,让米先生长舒一口气。

应收尽收,医院根据急危重症救治需要实现了三个统筹,即统筹全院医护团队、全院抢救设备和病区空间,打破学科、科室和病区单元界限,加强人员编组;统筹做好急诊急救医疗资源扩容布局;统筹全院床位,各内科病区全面放开,各外科病区逐步开放,均调整为“综合内科病房”。1月1日,医院所有内科病区已接近饱和,外科各病区开始收治新冠患者。

韩辉说,最近医院收到了来自济南市卫健委的感谢信,主要是因为,对于急危重症病人,医院应收尽收,“济南市有一个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调度群,每天医院需要我们支援接收的病人,我们全接了。”

“现在是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责无旁贷。”医院院长陈玉国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守卫生命防线记者蹲点采访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