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张艳芳通讯员刘元涛临沂报道
“医者,生命的托付是至高的托付,必有生命至上的医者担当。”就是这样一句简单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她从医29年的感悟。她,医院产一科主任医师张胜军。
自参加工作以来,张胜军主任一直坚守在产科临床第一线,擅长产科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妇产科各类手术的操作,尤其在产科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行医29载,她亲手接生过余名新生儿,成功抢救余例危重病人,作为一名产科医生,从未出现医疗差错及事故,她以纤瘦的身姿扛起守护生命的重担。
惊心动魄4小时,上演现场版“生死营救”
产科作为守护孕产妇、迎接新生命的“第一战线”,既饱含了希望与活力,也隐含着危急和险情。老百姓的形容非常贴切:“儿奔生,娘奔死,生死之间薄如纸。”如果把产房比作产科医生人生的舞台,那么母子平安,就是产科医生最成功的实践。张胜军常说:“产科医生责任重大,一手托着母婴两代的生命安危,不容有一丝懈怠。”
27岁的孕妇李女士,怀孕37周,于年7月14日凌晨出现腰酸不适,3点左右在家里出现腹痛并有少量阴道流血,5:20医院时在电梯内突然阴道大量流血,血流如注,当时恰逢产一科包晓杰医生值班,值班医生结合孕期检查考虑孕妇是重度胎盘早剥,即子宫胎盘卒中,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产科急症,相当于原本该生育后才脱离子宫的胎盘提前断了根,带来的严重后果是胎儿失去了氧分供应,有可能会出现胎死宫内甚至是严重窒息;母亲也会出现大出血,有可能切除子宫,甚至会出现极难救治的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母亲和胎儿都面临生命危险!
当时情况非常危急,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值班医生一边快速行术前准备,将病人紧急推入手术室,一边电话通知听班大夫及科主任,当张胜军主任接到电话10分钟后赶到手术室时,孩子已经娩出,新生儿科医生已到位。新生儿1分钟评8分,抢救好转。娩出胎盘,胎盘早剥面积达1/2,胎盘后血肿达ml,好险,孩子总算救过来了!
宝宝顺利分娩后,为减少产后出血,手术台上的医生们快速为产妇行子宫捆绑缝合。但是此刻危险正在悄悄逼近,在手术关腹时患者阴道流血呈细水长流状,血顺着手术台滴答滴答地往下流,凝血时间已延长5秒。“坏了,很有可能是凝血功能障碍并发DIC。”张胜军主任立即联系检验科:“紧急查产妇血常规、凝血功能!”
然而,凝血检查至少20分钟才能出结果,而DIC一旦发生,短时间就会危及产妇生命。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来不及等化验结果,张胜军主任根据DIC的预判,马上安排备血,并继续加强宫缩,止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为救治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果然,20分钟后术中凝血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达危急值,DIC诊断明确——这是一例病发紧急,病情严重的胎盘早剥并发DIC。由于科室医生能够早期识别和诊断患者病情,输血科能及时送达血制品,使得患者流血在惊心动魄的4小时里得到控制,凝血功能障碍得以及时纠正。
一位知名产科专家曾在学术报告中总结,DIC死亡率高,原因主要有两点——太迟,太慢!而张主任总结这次成功的抢救,经验也是两点——预判及时,行动迅速!从怀疑病情到确诊到及时手术抢救,中间如果有丝毫的犹豫和耽搁,结果就不可能这么满意了,张主任说。
多学科协同作战,医护人员奋战一夜“抢”回患者
生命的孕育与诞生是一场最深邃的孤独,除了母亲和婴儿,他人无法插手。只有拼尽全力,去对抗未知的宿命。因为,更多时候,这场关于生命的战斗充满了许多的无能为力,即便是医生,也无法把控每一个环节,哪怕一次微小的行差踏错,也会导致满盘皆输。如果我们知晓九个月的生命旅程暗藏了多少凶险,我们就会明白“母子平安”是奇迹而非理所当然;那些想当然地认为“生孩子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什么,不能太矫情”的人们,也能对孕育多一份敬畏。
40岁的孕妇腾某,医院医院,时值张胜军主任接诊,当时发觉孕妇羊水有问题,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恰逢当地有免费检查项目,该名孕妇执意到当地做免费检查,张主任多次劝说未果。令人痛心的是,两个周后,当孕妇感觉情况医院检查时已经没有胎心了。
于是,该名孕妇因“停经9个月,胎动消失4天”于年10月17日入院。10月20日,在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禁忌证、患者及家属签字后给与产妇利凡诺引产术,手术中见羊水为黑色,过程无异常。临产后产程进展顺利,00:32经阴分娩一符合月份大小死胎,根据死胎外形判断死胎时间较长,死胎娩出后立即给与促宫缩药物,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宫颈阴道无裂伤。
然而,在00:45产妇突然产后大出血,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量多达ml,当时形式非常严峻,科室医生们迅速启动一级急救处理,当班医生电话通知一线听班医生,建立两条可靠静脉通道,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尿量,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交叉配血,积极寻找原因并处理。“坏了,又是一例产后出血并发DIC,产妇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科室医生迅速启动二级抢救处理,张胜军主任由于正在济南开会,无法到达现场,便通过电话进行抢救步骤的指导,在电话的另一头张主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边通知麻醉医生准备抢救,一边通知输血科准备大量血液制品,另一边还在指挥科室医生迅速转入手术室进行抢救。产妇需要大量输血,但紧急调拨来的血液制品太冰凉,几名护士轮流将其抱在怀中,用体温将之捂热。经过输血、输液、球囊压迫止血等一系列治疗后,产妇仍出血不止,几名医护人员一路小跑将产妇推进手术室。一路上,产科副主任全程按摩子宫压迫止血,一刻不敢松手。但是产妇在15分钟后还是出现了低血容量休克状态,出现意识不清醒,瞳孔涣散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
生死时速的表盘开始了迅速旋转。为了跑赢死神,紧急时刻,顾不上多想,张胜军主任在深夜拨打了院长的电话,院领导迅速做好安排,启动应急抢救处理,分管院长、医务科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迅速到达抢救现场,一场集合产科、妇科、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心内科、重症监护10余名医护人员的生死急救,随即展开。
终于,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奋战一夜后,产妇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出血基本止住,随后转入重症监护室密切观察和治疗,一周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当时的念头就是一定要把病人抢救过来,对于危重、重症患者要投入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资源、医院,全力以赴开展救治!”张胜军主任说。
从医以来,张胜军主任始终把对治病救人的满腔热情和卫生事业的孜孜追求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29载初心不变;她立足岗位、待患如亲,时刻铭记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一次次为患者打开希望之门,用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怀在危重孕产妇救治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医患之歌。
医路漫漫,医者仁心。所谓“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信仰,为了治病救人的初心,为了悬壶济世的宏愿,修身养性,砥砺前行。作为产一科领头人,张胜军主任本着崇高的专业精神,以责任和担当为理念,影响和带领同科室医生,为生命开始的地方把关,做生命的守护神,为母婴安全和妇女生殖健康营造安全、稳妥、便捷的绿色通道。
现在,医院产一科已发展成为市级重点专科、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它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于一体,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及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的专业队伍,共有医护人员25名,其中具备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产一科每年收治疑难、急危重患者数百例,通过“多学科联合救治危重孕产妇”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科室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树立“保护支持自然分娩、促进母婴健康”的服务理念,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娴熟的操作技能,高度的责任心,热情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孕产妇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