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邵萌
5月31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活动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普及公共场所急救箱(包)等配备,提升客运航班、机场、客运列车、火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地铁站、学校、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率。
志愿者学习使用新近安装好的AED设备。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通知》要求,显著增强社会公众急救能力。在教育、交通、旅游、体育等行业领域,群众性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救护响应能力显著提升,常态化应急救护服务覆盖有需求的旅游景区和重大体育赛事、重大活动、春运等。
此外,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人数和取得应急救护培训证书的人数持续增加。到年底,取得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人群总数的1%及以上。
《通知》指出,加强对交通、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应急救护培训,组织应急救护志愿者参与重大节假日交通运输及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救护服务。推进A级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旅行社导游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发挥景区医务室(救护站)作用,为游客提供应急救护服务。
在校园守护方面,推进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学校急救标准,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师生应急救护培训,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年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再增加所以上。
《通知》明确,探索通过开发应急救护APP等信息化、人工智能方式,打造应急救护向导工具,实时监测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分布、使用等情况,以及应急救护培训人员和持证人员情况等,为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在关键时刻“可获得、有人用”,进一步提升群众性应急救护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