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我市又一处“居民急救技能体验点”在永宁第三社区居委会开放。此次新增的“居民急救技能体验点”配备有心肺复苏人体模具、教学电视、急救箱、三角巾、绷带等培训用品,旨在为群众提供一个学习心肺复苏、异物梗阻、创伤包扎等急救技能的场所,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详见5月10日《石狮日报》一版)
时间就是生命,当意外伤害发生时,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6分钟,这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黄金救命时间”。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至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而其中的70%医院就诊而死于家中或现场。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是多么的重要。
近年来,石狮市红十字会始终把应急救护培训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先后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家庭等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升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是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内容,重点培养学生急救技能的掌握,实现对高中阶段以上的学生应训尽训。同时,对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进行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校园突发意外伤害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在景区、车站、机场等公共区域配置急救箱、AED、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施设备,同步开展公共领域工作人员的应急救护培训,发展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提高公共区域场所救护能力。同时,深入城乡社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向社区居民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
三是发掘、树立一批“最美急救员”。在石狮有不少民间自发的救援团队,他们或在海边默默无闻守护着我们,或在我们遇到危难时主动伸出援手。对于这些可爱的人,建议相关部门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的方式,倡导社会公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学急救、会急救、敢急救,营造“人人学急救、你行我也行”的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郑秋玉)
本文来源:石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