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4日早晨8时,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正在办公室进行交接班。告知需特别留意的重点、特殊病患,交代一些工作细节后,夜班撤下,上白班的医护人员就正式开始了8小时的工作。
说是8小时,其实每人每班的工作时长基本上达到10小时。年底国家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治措施后,急诊科经历了每日接诊近人的时期:大多是高龄且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这里,90岁是高龄,60岁算是“年轻”。
在交接班过程中,办公室的门时不时被病患家属推开,询问“抽血找谁”“在哪里缴费”等等繁杂问题。门一被推开,急诊科走廊里各种嘈杂的声音尽数涌入。
大家已经习惯了各种突发状况,护士长李盛桃说,急诊科里每个地方都有可能为患者做心肺复苏。
为应对就诊高峰,急诊科开辟输液区、改留观室为抢救室等
李盛桃是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早晨交接班前15分钟,她习惯去各个病房查看病人的情况,以防有遗忘、疏漏之处,同时指导护士们的工作。
从年12月13日起,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数量猛增。虽然医护人员们已经习惯了节假日的忙碌,但这还是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李盛桃回忆,当时到了晚上9、10时,急诊科依然排着非常长的队伍。
排队的队伍从预检分诊台开始。预检分诊台需要对所有来急诊看诊的病人进行评估,然后分级分区救治,挂号缴费窗口、诊室……都有人排队。由于当时就医的大部分是危重症患者,患有糖尿病、尿毒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有些患者家属因为十分着急的询问:“怎么看急诊也要排队?”
李盛桃理解他们的担忧。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急诊科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增加医生看诊的班次;将留观室改造为第四间抢救室;增加仪器设备的配置;在急诊科大厅开辟输液区等等。原有的抢救床位是26张,但危重病人最多时,急诊科同时收治了61位患者。床位最紧张时,他们甚至将内科诊室的诊疗床拿出来急用。
感染以后仍带病上班,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增
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
随着就诊高峰的来袭,急诊科里的医生、护士也相继被感染。李盛桃心疼他们,安排健康的护士代替发烧的同事上晚班。这意味着,护士们连续上两个白班、一套晚夜班后休息两天的工作节奏改变了,护士们出班只能休息一天。
0时至早晨8时的夜班是最难安排的。但李盛桃几乎没有为夜班的班次操过心:哪怕是仍有咳嗽不适的护士,也会坚持上夜班。“我们的护士真的都很敬业,她们的夜班从来不让我调。”
李盛桃说:“很巧的是,护士们基本是在自己休息当天出现较为严重的发烧等症状,然后便慢慢恢复。”她开玩笑称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都是“铁肺”。
走廊里四处都是问询的声音:“护士,我要在哪排队?”“护士,帮我打个针”“护士,还要等多久?”“护士……”
护士太忙了。李盛桃说,睡觉和上班已经成了大家全部的生活。有些护士忙起来,连饭都忘了吃。医院为急诊医护人员安排的餐食,放了几个小时、放凉了也没打开过是常事。李盛桃给护士们下通牒,每个人都必须吃饭。“高强度的连轴工作,不吃饭,身体会垮掉的,这不行!有时候她们告诉我谁没吃饭,我就把这个护士手上的工作接过来,让她先吃饭,这样我也稍微放心一点。”
除了护士,医生也没有例外。急诊科的钟杨医生发着烧坚持看诊,突然晕倒在了办公桌旁,脸色苍白、浑身抽搐。听到同事的呼喊声,其他的医护人员还以为是病人家属晕倒,跑来一看才知道是我们的医生。输液,吸氧……在给钟杨治疗的过程中,总住院医师肖宝顶上了他的岗位——病人还在排队候诊,必须有一个人上。
“在急诊科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能为患者做心肺复苏”
1月4日上午,医院急诊科内依然忙碌。不过相对年12月10日至20日,情况已经好了不少:医护人员基本康复,各区域分工更加明确,就诊比较有序。
今年88岁的曹爷爷躺在急诊科走廊的病床上休息,正在进行输液、吸氧治疗。他的儿子曹先生坐在从家里带来的一张折叠椅上养神——1月3日,曹爷爷突然出现手脚发抖症状,家属医院。医生诊断为中风前兆,需要住院治疗。
即使是夜晚,急诊科的走廊上也有不少患者和家属在候床。
“我们全家都感染了,我爸爸没有。”曹先生觉得很神奇。约十天前,父亲说自己牙疼,于是儿女们为他准备了布洛芬止痛。“他疼起来就吃一颗,可能是误打误撞,从没出现过感染的症状。”这对一个拥有高龄老人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件幸运的事。
在急诊科的病患中,90岁是高龄,60岁都算“年轻”。
李盛桃告诉记者,就诊高峰来临时,在急诊科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能为患者做心肺复苏。当天科室接诊了一名约60岁的患者,脸色苍白、无法测量到血压。他在10天前出现发烧症状,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这么危重。
医护人员在察觉到他情况不好时,当即在走廊就地抢救,为其做了约60分钟心肺复苏急救:负责按压的、负责插管的、负责抢救记录的……这场抢救持续了1个多小时,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每一次抢救,我们都会竭尽全力,绝不放弃!”李盛桃说。
每次主持晨交班时,李盛桃都会向大家强调“患者安全”,即任何时候都要以病人的安全为第一。“这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原则,敬畏生命,护佑生命。”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