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王英湖用炮火打开胜利者的道路
TUhjnbcbe - 2025/6/20 23:35:00

王英湖:用炮火打开胜利者的道路

口述/王英湖整理/朱文科

王英湖,男,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出生于耒阳县余庆乡石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九岁上小学,后考入县立初级中学,年日军侵占耒阳后停学,日本投降后重新恢复学业,先后在衡阳市船山中学、湖南省私立明德中学读完高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年秋,在明德学校参军,进入中南军政大学读书。毕业后分配到炮兵第2师31团三营担任文化教员。年3月随部队入朝作战。回国后,历任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年3月转业到地方,曾任耒阳师范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顾问,享受副厅级干部待遇离休。

年6月,我从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分配到驻扎在河南许昌的炮二师三十一团三营任文化教员。战士们大多数是北方翻身农民,不识字。就在他们如饥似渴学习文化之际,朝鲜战场爆发,战火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唇亡齿寒,四个月后,党中央审时度势,迅速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我们炮二师三十一团奉命北上,在黑龙江省海伦县改装,充实了装备,开展战前集训,准备入朝作战。

突破敌人封锁线

年3月下旬,炮二师三十一团在牡丹江市举行入朝作战誓师大会,喊出了“打响出国第一炮,朝鲜战场立功劳”的口号。数百辆光彩夺目的崭新汽车,牵引着威武的大炮,载着不戴帽徽、领章的干部战士,分五个梯队,从宽甸县长甸河口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

4月1日傍晚,我们三营的车队来到鸭绿江边,江水苍茫,山峦起伏。我听见营长王界业下达命令:“车辆,准备过江!”我全身触电一样,顿时涌起“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依恋之情。我在心里默默地念着:“别了,亲爱的祖国!”敌人依仗空中绝对优势,完全控制着制空权,敌机狂轰滥炸。三营跨过鸭绿江以后,车辆都要闭灯行驶,遇到急弯深沟险要之处,由车长身披白布床单指挥车辆前进。我们所到之处,许多村庄、城镇被敌机炸成废墟。当地老百姓挖防空洞栖身,或穴居野外,到了晚上就在公路上挑土填弹坑,或者抢修桥梁,保持车辆通行。敌机疯狂,我们在敌机轰炸扫射中前进,每天拂晓宿营,不管时间多紧,人员多累,都要挖好掩体,搞好伪装,才能做饭、歇息。

从谷山到新溪那段路程,属于敌机重点封锁区域。两边山头的树木柴草被敌机扔的凝固汽油弹,烧得大火熊熊。黑幕中,公路上,步兵、炮兵、战勤民工都在向前开进,真是路有多宽,队伍就有多宽,大家都在赶往五次战役的最前线。我们在公路上缓慢行驶,多架敌机咬紧我们不放,在低空盘旋,朝着公路投弹扫射。我们只有加大油门往前冲。我乘坐的是营部高射机枪班的车。敌机扔下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弹片嗖嗖地落在车边的公路上。天空忽然明亮起来,敌机扔下几十颗照明弹,公路、山川,一片银白。敌机沿公路追着车辆俯冲扫射,炸弹爆炸的咣咣声,搞得山摇地动,震耳欲聋,很是紧张、恐怖。面对敌机的疯狂,我在车上大声地对大家说:“不要惊慌,沉着勇敢,坚决冲破敌机封锁!”高机班党小组长续文发站在车门踏板上,两眼望着前方,指挥汽车前进。车速加快了,车后灰尘冲天。就这样,我们一路前冲,前进三四十公里。汽车快到新溪时,一架敌机从天空俯冲下来,咕、咕扫射了几棱子,车胎被打坏冒气,司机黄臣马上把汽车停在路边,让车上的同志们迅速下车隐蔽。我的脚刚落地,就听到有人急促地喊:“王教员啦,王教员啦!”我发现续文发中弹倒地,鲜血流在地上。我立即回答他:“坚持一下,我马上拿急救包来。”敌机像秃鹰一样,疯狂地扫射着,子弹从我的头顶掠过,打在地上,火星四溅。我不顾一切敏捷地上了车,从行军袋里拿出急救包,将续文发的伤口包扎上,把他背到路旁防空洞隐蔽。续文发的两条大腿被四颗子弹打穿,鲜血湿透了棉裤,不能坐车了,首长让我留下来照顾他。防空洞里寒气袭人,我把外衣、绒衣脱下来给他铺上盖好,自己仅穿着贴身的背心和短裤,冻得缩成一团,蹲在续文发的旁边,不断地安慰他说:“我们会给你报仇的,你安心休息吧!”续文发非常坚强,始终未哼一声。天亮以后,我从外边找来空罐头盒,抱着他解了大小便,还从当地友军处找来热饭、开水给他吃喝。晚上,营部派来车子医院,把我接回了部队。

我们炮兵三十一团划归第十九兵团指挥,刚到达集结地楸川里,就接到作战任务:一、二、三营各配属一个步兵军,参加第五次战役作战。三营是全团先头部队,由孟文彬副团长率领,夜行晓宿,夜夜追击南进。我们营部几个文化教员组成担架组,与营卫生所一起负责抢救伤员。黄昏以后,各连从住地出发,进入发射阵地,担架组在营指挥所附近隐蔽待命。当时战地沉寂,只有稀疏的枪炮声,待各连占领好阵地,营指挥所命令发射。顿时,火光闪闪,炮声隆隆,弹片嗖嗖。我第一次参加战斗,开始有些心慌,很快就镇静下来,等待接受任务。这时,各连发射几发炮弹,敌人逃窜了,战斗结束。我们从斗日场过临津江,夜夜行军,继续追击南进,直抵汉江北,在内阁里占领阵地,向汉城附近的议政府之敌射击。战斗紧张激烈,我们头上有飞机不断投弹扫射,地面有敌炮和坦克打过来的炮弹连连爆炸,弹片横飞,火光腾空。教导员吕广谋问我害怕吗?我坚定地回答:“没什么可怕的。等着你下达任务呢!”可是,等来等去,我们一直没有救护任务。当各连炮火急促射击刚刚结束,上级就下达了向后转移的命令,我们便撤出阵地。

两天后的黄昏,天下大雨,山路泥泞,高机班的汽车出了故障,战士们徒步撤走,留下我和司机黄臣看守汽车。雨夜的深山沟,显得阴森,不时响起一阵阵的枪炮声,我对黄臣同志说:“如果敌人来了,我们有枪支、手榴弹,一定和它拼到底!”在这空寂的山沟里,我们看守了一夜车。黎明时分,高机班战士又回来了。他们没有赶上大部队。车辆故障没有排除,每个人都很着急。我对大家说:“要沉着,先找个地歇息、做饭再说。”说完,我在附近发现一间破房子,不顾一夜未眠的疲劳,嘱咐战士们好好休息,注意警戒,我去寻找友军。顺着山路,我走着走着,远远听见炮声,草丛中有条电话线。我高兴地跟着电线向大山高处快步走去,在山顶大岩洞找到了步兵师的指挥所。我高兴得连跑带跳往回走,路上碰到团部侦察参谋姚文玉,他告诉我三营所在位置。我根据他提供的路线,翻山越岭跑了七十里路,在太阳落山前找到营部。营部立即派出一台汽车,将高机班的战士和出故障的车辆拉了回来。

此后,我志愿军八个军展开全线阻击,粉碎了李奇微的反扑“闪击战”和东西海岸登陆计划,歼敌8.2万余人,结束了第五次战役。我们团转移到二线阵地宿营休整。总结会上,领导和同志们一致认为我临危不乱,遇险不惊,勇敢地救护伤员,看守车辆,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给我记三等功。炮八师政治部派专人整理材料宣扬我的事迹,并将该文编入《功臣集》一书。

用生命保证电话畅通

在战炮连队,最艰苦最危险的当属电话兵。每占领一个阵地,他们要肩扛三拐线,一部单机、一支枪,约有六七十斤重,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架通上级指挥所连接连、排的电话线。在战斗中,其他的战斗员有防空洞、掩体掩护自己,他们要冒着敌机、敌炮的轰炸,奔跑于封锁线上,接好被炸断的电话线。战斗越激烈,敌机敌炮越疯狂,电话线被炸断的次数、次数越多。因此,他们的伤亡也大。

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自身的安全,我们三营营部电话班不怕苦累,边战边评坚持不懈。他们学会利用地形地物、利用敌炮射击的时间差、利用弹坑来掩护自己,学习横渡江河、攀登悬崖陡坡、穿越交通要道的架线手段,并且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在敌人经常打“空炸”的地方,将线路埋在地下;“瞬发”或“延期”的地方,将线路架在空中;封锁最严密而有可能绕过去的地方就绕过,有力地保证了线路畅通。电话员马伯生平时学习刻苦,善于动脑筋总结实战经验,技术水平提高得快,架线、撤线都是在抢在前面。

马伯生年参军,只有十八岁,天真活泼,红脸蛋上总是露出笑容。冬天穿着破烂的薄裤子,北风像小刀子一样往肉里钻。他好学上进,加入了青年团,爱读书,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连环画更是爱不释手。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这些英雄人物成为了他行动的楷模。他诚挚地对党员班长张会鹏说:“请党组织给我最艰巨的任务,我一定经得起考验,我要争取做一个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在日常工作中,他担子拣重的挑,苦事累活抢着干。在马良山阻击战中,有天夜晚马伯生看守总机。正当营指挥所向七、八连下达射击任务时,电话线突然被敌炮炸断。他背上单机和战友张本照走出防空洞,弯着腰、拉着地下的线向前飞跑。凭着他平日苦练出的过硬本领,摸着黑一口气接好了四处断头,正当第五次拿起线头时,敌人打来的一发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他的右膝盖骨被炸碎,只剩下一条筋连着,他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站起来。一阵阵的剧痛向他袭来,他咬着牙,用两手向前爬着,左脚蹬着地,极其困难地向前爬了几米,找到另一节断头,使劲地把两个线头一起拉,最后用牙齿把两个线头咬紧。电话畅通了,我们的炮火怒吼,敌炮顿时哑巴了。张本照看见马伯生躺在地上,周边是血,动弹不得,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哼着:“接.....线.....”

马伯生光荣牺牲了!他用生命保证电话畅通、战斗胜利,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二等功一次。我把他的事迹撰写成文章,编入《功臣集》二等功个人的首篇。

在马良山战斗中成长

年11月,马良山战斗打响。部队进行整编,连队取消政治干事编制,设文化教员一人,超编的文化教员集中到团指挥连学习军事技术,准备改做其他工作。与我同批来团的八十多名文教,仅留我从营部调到九连继续担任文化教员。

九连前进观测所与步兵尖刀排在同一条坑道里,炮兵的观测孔也是步兵的瞭望孔,对面山头敌人的坦克炮瞄准着这些地方,它们发现这里一有动静,坦克炮弹就短促而快捷地打过来了,观测员们就得立刻从观测台上滚到坑道里来,很是紧张危险。这里用水十分困难,要到山下一个被敌人摧毁了的村庄边的水井里去打。白天,敌炮封锁着那里,晚上敌人进行扰乱射击,观测员们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去取水,做饭就更加困难,基本上是吃饼干、炒面,一个月难得洗上一次脸。头发、脸、手脚、衣服上都是一层厚厚的黄土。于指导员派我带些食物前去慰问。一路上,我或冲刺,或卧倒,或蹲跳弹坑,终于冲破敌人层层封锁,来到了前进观测所。同志们见到我非常高兴,问这问那,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一边吃着我带去的东西,一边让我观看对面山头的敌人。我看到敌人的坦克,敌人吃完罐头以后把盒子往我们这边扔,还看到敌人搂抱着韩国女人跳舞。我气的不得了,便问观测所的同志们为什么不用炮火去打?他们说,运输线路不畅,炮弹供应不上,要节省着用。回到连队,我把前观情况告诉战士们,他们都很感动。

九连在大谷洞的阵地,属于山头斜坡的结合部,周围树木较多,利于伪装。敌炮打过来,不是落在前面山头,就是落在青面山后,很难命中我们的阵地,因而九连在这个阵地坚持战斗了半年多。敌人曾多次派出两架炮兵校正机,在阵地上空盘旋侦察,指挥敌炮轰击九连阵地,它不仅没有奏效,反而被九连利用空炸信管以榴炮弹打校正机,在空中发出轰雷般巨响,冒出一大垛黑烟,弹片在空中向四面炸裂,吓得敌机慌忙逃窜,再也不敢轻易飞来侦察指挥了。

敌人黔驴技穷,无耻地使用了毒气弹。这天上午,九连以猛烈的炮火轰击敌炮阵地,把敌炮打成了哑巴。之后,九连阵地忽然发出几声巨响,有一发敌人打来的炮弹正好在阵地前面爆炸,就闻到一股怪气味迅猛地从炮口向阵地里面冲来,正在战斗着的战士们顿时喘不过气来,失去了战斗力。我和于指导员闻到怪味,意识到敌人放毒气了,马上返回坑道,戴上口罩,用水把毛巾打湿,叫来卫生员、文书等人,迅速跑进阵地。我们看到副班长、瞄准手李友端怀抱瞄准镜,已停止呼吸,班长周俊德、炮手高永明等一班人都昏迷不醒。这是敌人使用了窒息性毒气弹。我们尽快地把伤员们安置到通风的地方,并迅速向上级报告,组织医护人员抢救。到了下午,伤员们都已苏醒,但神志已不太清楚,医院治疗。李友端同志由于中毒过重,光荣牺牲了。我带领二排的同志们把李友端烈士安葬于葛云里到大谷洞中途的一个开阔地方,并立碑记册,待战后统一安置。安葬好后,我们在墓前向李友端同志鞠躬告别,大家泣不成声。

李友端同志的牺牲,激发了指战员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在以后的战斗中,我们愈战愈勇,越战越强,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马良山反击战胜利后,九连荣记集体三等功,受到志愿军炮兵司令部和炮八师首长的表扬。我积极整理立功受奖人员材料,宣传勇敢作战的英雄人物事迹,组织文娱演出庆祝战斗胜利。正在朝鲜前线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张涛到我部采访,便以《打开了胜利的道路——记马良山反击战中的炮兵》为题,写下长篇通讯,登载在《人民日报》,报道炮兵三十一团的战斗事迹。我看了报道后,心里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天地悠悠,岁月匆匆,转眼间七十多年过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许许多多情景和英雄人物、战友形象,那种艰苦生活和胜利喜悦,总是激动着我的心弦。翻开过去采访时的记录本,我心头依然热血沸腾。炮兵三十一团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必将永载共和国的光辉史册。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英湖用炮火打开胜利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