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世间有最美的职业,那一定是医生——他们拥有最崇高的品德,最深厚的学养;白衣不及他们灵*的洁净,烛光不及他们心中的温暖。这些无私奉献的医者,用他们的一生书写“仁心”。
最美医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年,18岁的他带着一腔酬国之志,回到祖国,考入同济大学。年新中国成立,吴孟超成为第二*医大的前身——医院住院医生,创立我国肝胆外科学科体系。他将1.5万名病人拉出生命绝境,创造中国肝胆外科无数第一,还为我国的肝脏外科培养了一大批中坚力量。如今95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每周主刀多台高难度手术,每周一次门诊。
“中医世家桃李芬芳”——李济仁
李济仁,皖南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终身教授。他和妻子张舜华都是名医,五个子女都很优秀,“兄弟三博导,两代七教授”,长子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国学专家,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三子李梃坚持在民间行医30余年、四子李标中国科学院博士、五子李梢清华大学教授,致力于以科学发展中医。他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顽疾治疗,而且,作为“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他在承续千年血脉同时,也谱写了自己灿烂人生。
“一句诺言半个世纪”
——杨文钦、扎西志玛夫妇
半个世纪前,为一句“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面貌”的誓言,医院青年医生杨文医院工作的藏族妻子扎西志玛,辞别北京,扎根湖南新晃侗乡,一干就是55年。夫妻俩走遍每个侗族山寨,上门做手术数百例。如今,年届八旬的夫妇俩依然坚守一线。
“麻风村”的摘帽人——李桂科
36年前,作为技术骨干,他从县城出发,跨越高山深谷、水急宽江,来到与世隔绝的黑潓江畔山坳里,照顾“麻风病人”。30多年,数次机会可以调离,为了朝夕相处的村民,他从未动摇;30多年,坚守深山,以疗养院为家、视病人为亲人,与山石屏疗养院结下难舍情怀。
“健康守门人”——朱兰
她是上海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从医18年来,以爱心、真心和关心温暖患者心灵;以精心、细心和责任心提升服务水平,是社区居民身边的健康“”,是居民眼中晒不黑的“兰姑娘”。她是家庭医生里的“女神”,是签约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病人的“脊梁”——刘海鹰
医院脊柱外科主任,10年多例疑难手术,无一例伤害神经意外、无一例并发症。他是中国建立脊柱科第一人,他的“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挽救无数人。从专业梦、到慈善梦,爱心携手、共铸脊梁梦,他可谓是:“大医精诚世间普,大德无声史自书”。
“寻找失落的世界”——蔡红霞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第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她坚守精神病临床护理一线30年,视患如亲,精心护理精神病患者累计3万余人,使余名患者康复出院。她通过多次服用病人使用的药品总结了数十条日常药物护理经验;她还编写了82万字的《现代精神疾病护理学》,填补了全*精神疾病护理学专著的空白。
“中医暖男”——董峰
他热爱医学事业,多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博采众长,突破了中医难彻底治愈颈、腰椎间盘及中医治疗肿瘤的一个个难关,在全国享有盛誉。多年来,董医生深受患者特别是大妈们的欢迎,被称为“大妈之友”。就算工作如此繁忙,董医生还坚持去农村访贫问苦,坚持多年在农村免费义诊。
“危难关头,勇于担当”——钱素云
她是首都医科医院医师,先后10余次参与安徽、海南、山西、云南等地手足口病、禽流感及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她工作勤恳,医术精湛,刻苦钻研,作风严谨,廉洁行医,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优秀儿科重症医学专家;是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冲得出来的优秀共产*员。
“*河岸上的80后村医”——贺星龙
年,贺星龙考上运城卫校,家境贫困,村民们为他凑够学费;为感恩,他立志毕业回乡当一辈子村医。他恪守“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却不收出诊费;付不起药费的穷人,他从不会拒绝治疗,费用能免则免,困难老人和孩子,不仅看病全免费,还贴上几万药费。回首当年从城市到乡村的“逆行”,贺星龙说不后悔:“钱是没挣下,但咱活下了多乡亲,值!”
致敬环节
深圳急救事业“拓荒牛”——徐粼
他是灾难现场“救援者”,非典、汶川抗震都奋斗一线;他是急救事业“开创者”,他筹建了深圳市急救中心、医疗护送队,制定完善运行机制和规范。患病三年,他拒绝病退离岗,坚守急诊前线,他说:“多工作一天,说不定就能多救一条人命”。直到年1月5日,离世前一天,他还在书写年工作计划。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赵炬
41岁的援藏医生赵炬,在从医的17年间,一直坚守在第一线,把患者放在首位,将医德牢记心中。不开大处方、一心钻科研,生前用精湛医术获得患者尊重的他,逝世之后,捐献的器官又让5名陌生的患者重获新生,用最后的能量展现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他就像是炙热的火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全天候”医生——邹笑春
她工作于辽医院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从医23年,在防艾一线奋战10年,每个星期六都与患者一起度过。她摸索出了特色艾滋病关爱治疗模式,建起服务艾滋病患者的志愿者团队,组织患者参加社会性公益活动,帮助患者找回了自信和责任,回归社会。年6月1日上午10点,因患胆管细胞癌离世,享年44岁。
“小院长”的大医胸襟——王金鉴
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龙都卫生院院长王金鉴,一生奉献于农村卫生工作。他探索出“改善医疗条件、提升医疗技术、比拼服务水平”三大发展农村卫生院的“法宝”,病患因此由外流而回流,医院的负担同时增加乡村卫生院的效益,造福农村百姓;他一生清贫、廉洁自律,在病危之际还在关心着基层的医疗改革,希望自己的意见建议能为新医改提供一些借鉴。
援藏医疗团队
一年来,援藏队员克服高原反应、生活不便等困难,精诚团结、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倾力造血,取得了良好开局。学科建设方面,医院实际情况,重点花大力气帮扶“想出藏也出不去的大病、急病”科室,做强“医院能治但病人不信任”的专业,为藏区的医疗健康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医生,用生命照亮他人,用心血编织希望。他们传承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坚守着医者仁心的誓言。他们,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最美医生。
“预约回看”你喜欢的节目
猛戳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