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心肺复苏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心肺复苏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时期应紧密结合,不间断进行。
急救护理
1.目击患者出现呼吸、心脏骤停,立即判断患者意识,同时高声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协助抢救。
2.将患者安置复苏体位,判断颈动脉搏动后开始胸外按压30次,频率大于次/分,开放气道,人工通气2次。连续按压通气5个循环,比例为30:2。
3.对于发生室颤的患者应实施有效的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4.尽快建立心电监护和静脉通路。建议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复苏时首选肘正中静脉,距心脏较近,可输人大量的液体。中心静脉可取股静脉,虽距心脏较远,但复苏抢救工作可以不必间断,并发症也较少。
5.复苏药物的给药途径应首选静脉给药,其次选择气管给药。遵医嘱准确快速应用复苏药物。
建立抢救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抢救用药、抢救措施、病情变化、出人量、各生命体征等。
复苏后的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无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皮肤潮红、多汗和二氧化碳潴留而致酸中*的症状,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复苏后心律不稳定,应给予心电监护。同时注意观察脉搏、心率、血压、末梢循环(通过观察皮肤、口唇颜色,四肢温度、湿度,指/趾甲的颜色及静脉的充盈情况等)及尿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呼吸道湿化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应用人工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意:呼吸机参数(潮气量、吸人氧浓度及呼吸频率等)的监测和记录;吸人气的湿化;观察有无人工气道阻塞、管路衔接松脱、皮下气肿、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等现象。
(4)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5)保证足够的热量,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高热量、髙蛋白饮食。
(6)定期监测动脉血气、水电解质平衡。
(7)复苏后可根据医嘱给予患者亚低温治疗.
容医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如您喜欢本文,请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