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期发生裂伤,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子宫破裂多发生于难产、高龄多产和子宫曾经手术或有过损伤的产妇,绝大多数子宫破裂发生在临产时,常因阻塞性分娩引起,破裂部位多在子宫下段。妊娠期破裂少见,多因子宫有瘢痕或畸形存在。母体主要主要死于出血、感染、休克。子宫破裂后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不同时间和不同程度的出血造成的损伤,多数胎儿死亡。存活胎儿的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远期并发症也明显增高。
年11月30日,医院产科入住一位“停经27+2周,下腹痛12小时余”孕妇,入院查体:全腹部压痛,右侧宫底处可及胎体,出诊B超提提示“宫底部肌层连续性中断”入院诊断考虑“子宫破裂”。这是一次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次技术与能力的检验,医院迅速启动了孕产妇应急预案,立即予备血、备血浆、完善术前准备,在我科闫贵贞主任医师的领导下立即行急诊手术探查。从进入手术室、麻醉完成到进入腹腔在短短10分钟内完成,进入腹腔后所见的一幕使得在场的医师及护士深深地吸了口气——宫底右侧见羊膜囊突出,直径约10cm。
短时间的震撼之后,我们的手术团队立即做出了决断——剖宫取胎。予子宫下段做横行切口,吸尽羊水,顺利取出了胎儿。随着胎儿的娩出,出现了另一个困扰我们的难题,新生儿才孕周才27+2周,体重g,出生后无呼吸、无活力,出现了重度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生机极度低下,但家属抢救新生儿意愿强烈,时间就是生命,这时候等在一旁的儿科吕建飞主任立即做出了准确判断,从正压通气给养到气管插管配合胸外按压,相应的复苏措施在儿科、产科、麻醉科几个科室配合之下我们立即分秒必争但又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新生儿的生机逐渐恢复,肤色及呼吸也有所好转,最后在儿科医生的监护下新生儿转入儿科监护室监护。
手术尚未结束,胎儿娩出后出现宫缩乏力,出血汹涌,闫主任当机立断,立即按摩子宫,药物促宫缩等处理,待宫缩好转后立即缝合了子宫下段切口。产妇情况逐渐稳定,出血减少后我们“趁热打铁”分离了子宫破口周围的大网膜粘连,对创面进行止血,严密缝合了破裂口。经过一个下午的抢救,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生命体征平稳,转至产科普通病房。
近年来,我们产科团队,抢救了多例命悬一线的孕产妇及新生儿,这些成功施救离不开多学科的协作以及定期的现场演习。精湛的技术、默契的团队合作、常态化的紧急预案演习,还有产科医护人员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让我们一次次化险为夷。相信我们的努力及坚持,能让更多的患者获得生的希望……
来源:产科叶夏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