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壮汉在卫生室ldquo针灸rdq
TUhjnbcbe - 2021/4/27 12:04:00
一男子在针灸过程中出事中医针灸可以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治疗某些疾病,可邯郸市临漳县一名男子因为肩部不适在乡村卫生室酿发悲剧,其家人反映“针灸”过程中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据了解,涉事卫生室已被有关部门查封,患者具体死亡原因正在调查中。临漳县南东坊镇西三村居民安某今年49岁,主要从事货车运输业务,平时身体健壮,从未因病住过院,只是肩部可能因为职业习惯近期相继出现疼痛、酸麻等不适症状。据其家人介绍,今年1月初,安某恰好车辆需要更新没有外出,经朋友推荐,特意选择距住所两三公里的一家乡村卫生室接受针灸治疗。1月15日上午,安某在邯郸市订购了一辆新车,中午和几位“车友”在临漳县城聚餐庆贺,午饭后自己驾车去往乡村卫生室针灸。当天下午4时左右,安某的哥哥突然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对方称弟弟安某快不行了,医院进行抢救。医院时,安某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据医院提供的门诊病历记录显示,患者于年1月15日下午3时50分左右急诊入院,经查无脉搏血压,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心电图呈直线,考虑为心脏骤停。虽经采取持续胸外按压、电除颤等一系列急救措施,未能挽回生命。安某年富力强,又是家中顶梁柱,现不幸身亡,家人很难接受这一残酷现实,随即向公安、卫生等部门报案,希望能获得卫生室当时的治疗监控录像。据临漳县卫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涉事乡村卫生室证照齐全,男医生马某为“乡村全科医师”,可以开展中医针灸治疗服务,其妻子没有取得相关资质。目前,他们正协调当事人尽快进行死亡鉴定,以彻底查明患者死因。针灸并非一定安全,操作不当也会出事针灸是中医适宜技术的一种,相比较输液来说要更加安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会出事。除了上述案例,前不久还有媒体报道过“患者诊所针灸治疗后,腿里出现6根断针”的事件。据中国宁波网报道,年4月底,象山周女士因颈部不舒服去诊所针灸。医生在为周女士扎第一针,也就是肩井穴的时候,她感到胸前一阵疼痛,并把这个感受告诉了主治医生。医生向她解释,这属于正常反应。结果到了当天傍晚时分,周女士感觉胸闷难忍,在该诊所负责人的陪同下进医院急诊,被确诊是针灸导致的气胸。住院14天后才得以康复,共花费一万多元。据河北新闻网报道,年6月18日,崔某因身体不适,在妻子的陪同下,到张家口下花园五谷膳食养生店进行针灸理疗,店主康某先后为崔某针灸、拔罐,在这个过程中,崔某呼吸困难,脸色发黑,病情愈加严重,康某见状,医院,但遗憾的是,崔某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事后,经河北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鉴定,崔某系因针灸行为,致双侧肺脏破裂继发双侧气胸,导致呼吸功能障碍死亡,与针灸行为存在直接关系。针灸目前被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操作者水平良莠不齐,不规范操作不仅不会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造成伤害。对于医者来说,一定要熟练掌握人体解剖结构,把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再进针,不断提升针刺水平,避免悲剧发生;对于公众来说,一定要选择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针灸治疗。治疗中实施针灸,也需要相应资质针灸作为中医学科的一大分支,要被应用到治疗过程中造福患者,是需要相应的资质的。

据《深圳卫监》年4月24日报道:一患者因为腰部扭伤,到家对面的一个出租屋看病,当时给他看病的人在他扭伤的腰部做了火针治疗,然后又在他的脚部扎了针。

这位患者花了50元做完针灸治疗后,却感觉自己的右脚跟开始隐隐作痛,到医院检查后,该名患者被诊断为右胫距后韧带损伤。

面对横岗卫生监督分所执法人员的检查,在场的男子承认接诊患者的事实,然而却辩称:自己用的是治疗跌打损伤的祖传秘方,给别人治疗时从未出现问题,且称自己的老师也认为治疗没有问题,患者的损伤是自己运动造成的。

最终,由于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资格证,这位非法行医超过3个月的男子,被卫监部门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元,并处罚款人民币元的行*处罚。

针灸是一种中医医疗行为,提供该项服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该项服务的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行医资质,应具备中医针灸专门知识和技能。

市场上也有一些养生保健机构会使用针灸,这一类是不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中医推拿按摩等活动管理中有关问题的通知》里明确规定:非医疗机构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时,在机构名称、经营项目名称和项目介绍中不得使用“中医”、“医疗”、“治疗”及疾病名称等医疗专门术语,不得宣传治疗作用。

针刺所致意外的原因

1.针刺过深或方向不正确针刺深度和方向,应随其腧穴分布部位不同而异,这在针灸书上都有明确规定。过浅不得气,达不到治疗作用;过深或方向不正确,伤及重要脏器或血管,则会发生意外。

2.长短针选用不当有用4.5cm长针、针两侧“肩峰中点”,发生气胸窒息死亡案例。还有虽用半寸长毫针,但因进针时压手用力过重,组织下陷,以至刺入人体之深度、长于针身长度,也造成心室破裂而死亡案例。

3.莽用三棱针和粗针三棱针只作为刺络放血之用,粗针多用于反应迟钝的四肢穴位。如掌握不当,用针越粗,损伤及穿孔机会越多。有报道,对急性乳腺炎患者,用三棱针直刺红肿最显著处,伤及肋间动脉,引起大出血。即使四肢穴位,用粗针任意捯动也会损伤神经或血管。

4.针刺重要脏器的相邻部位时,尤其对心脏扩大、肺气肿和肝脾肿大等病理脏器的异常,其游动程度低于正常,脆性明显增加,涉及的体表穴位也相应增多,针刺损伤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加。

5.不重视消*

一中指感染并发骨髓炎者,因针刺四缝穴消*不严格而致感染,造成中指残废。

6.滥施提插捣针手法

一例因针刺引起肠穿孔并发腹膜炎者,在开腹探查中,发现与腹部施针相符的脓疡部位,肠管上可见有毫针粗细的穿孔,少则一个,多则数个,乃系提插捣针所致。

7.隔衣扎针不但取穴不准,且无法消*,更不易掌握深浅。有报告,某医生为一9岁咳嗽患儿隔衣自心窝部位进针,经衣服、皮肤及皮下组织、膈肌、心包、刺破心室,形成心脏填塞致死。针灸针具事故处理及预防

弯针的处理

(一)弯针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二)弯针原因

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

(三)弯针处理

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三)弯针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变动。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

滞针的现象

(一)滞针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

(二)滞针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三)滞针处理

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四)滞针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

断针的处理

(一)断针现象

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二)断针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或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

(三)断针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

(四)断针预防

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进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不可强力猛刺。针刺入穴位后,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体位。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滞针、弯针现象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壮汉在卫生室ldquo针灸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