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源流宋孝志
TUhjnbcbe - 2021/5/5 18:38:00
白癜风可能治好吗 http://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

一、宋孝志简介

宋孝志先生,字鸿禧(-),湖南省宜章县人,主任医师。始龀之年读塾书,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慈父训广公认为,出生在稻香村的小儿虽无雄心大略,但思精敏捷,稍有名医之才,故出巨资聘请湘粤名医朱先生家教,每月月薪三十担谷子,讲授“四大经典”,诵背“四大经典”。开课前老师陈述以下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每年只放一天假,欢度大年初一,平时每日三餐饭都得在书房用,关门读书,不准会亲戚朋友,老师日夜为伴相陪,布置的作业完不成,不能入餐就寝。如此三年磨一剑,终生受益。在他八秩之年后,仍记忆不衰,不管你提到“四大经典”哪一句,他常脱口而出,在哪一篇,哪一章,甚至哪一页;他在门诊看病,病人复诊时他不询问病人姓名,姓名和年龄已记在他心中。

宋老自幼在舅舅刘希盛教导下学习《伤寒》《金匮》《外台》《千金》,追随舅舅出诊看病。舅舅乃湖南名医,15岁考上秀才,17岁应试举人落榜,弃儒就医,对《伤寒论》临床应用特别擅长,精通内妇科。四诊上擅长望闻,对望色有很深的造诣。宋老给我讲起年随其舅出诊,主人家有两个儿子,请大夫给小儿子治病,但在闻诊时,听到另一个小儿说话之声,舅舅告诉主人说,有病之儿病并不重,吃副药就会好,未病之儿已有病,将要发作,发作就难医。病家以为医者好利,应之一笑而已,不久此儿发病,果病重难治,此例可见舅爷闻诊之精熟,断疾之准确。宋老接着对我说:“临床上,重视五音的研究,五音配五脏,当五脏有病时,人之声音随五脏所病不同,声音也不一样这是古人数千年临证的经验结晶,亦是伟大宝库之一宝。平素你要发五音正常之声,临证才能辨别何脏有病,音之不正常,以判断疾病在何脏腑。”

宋老在弱冠之年,便在广州市考取了行医执照,悬壶羊城,三年后已成粤地名医之一。

全国解放后,医院工作,医院院长,县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县第一届人大代表等。因治疑难杂证名噪湘粤二省,受卫生部和中宣部的青睐,年调到北京,筹备成立北京中医学院,他是六人小组成员之一,组员还有方鸣谦、李建勲等。学院成立后,先后在内经教研组、伤寒教研组、金匮教研组任教,曾参与《各家医说》讲义、《金匮要略》讲义的编写及修改工作,并与著名中医学者余无言等共同完成了《中医十部经典分类汇编》工作,现已出版。

年至4年,他在北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宋老是一位经方临床大家,传承舅业,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他用经方正如陈修园所说“愈用愈神奇”,时方喜用《千金》《外台》方以及《内科学》《妇科学》中常用的时方。宋老不惑之年,留有临证医案例,经方只占15%。年至4年,宋老从事临床教学以来为了“聊将桃李殷勤植”,临证必留底方,让徒弟们带回去研究学习。在家为病人看病也留底方,供我(女婿)做临证指南,让我继承好父业。

我在宋老身边几十年,他每天都手不释卷,阅读名老中医医案、医话,非常谦虚好学。年轻时我用推骨散推出几条腐骨,他都亲眼看看,把蜣螂虫(一种叫倒退牛的虫)仔细看了好几天,笑着说:“这叫验方气死名医。”

宋老临证潇洒大度,笑迎每一个患者,且百问不厌。他有百分之百把握治好的杂病,也只告病人一句话:“吃了不好,你再来看”。他很看不起那些水平不高好说大话的医生,“我保你好”、“几副药就治好”,他说古人云:“人有旦夕祸福,马有转缰之灾”,做医者必须牢记,一天都不能忘记。

他老人家幼操舅业,作为《伤寒论》的继承人,从不在人前彰显,对经方大家陈慎吾、胡希恕、刘渡舟、余无言等十分尊敬,什么时间都把自己当学生。全国著名的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对《伤寒》《金匮》不解之处,常到家中请教宋老,刘老家谁病了都请宋老给看看。刘老非常谦虚,院内老师找他看病,个别他治不好,便风趣地说:“我看不好的你去找宋老看,宋老治不好的,那就谁也别找啦”。6年参加“第三届中国当代名医集萃”,住在太原迎泽宾馆,一日晚餐后散步,我和刘渡舟老走了个对面,刘老说:“你是宋老门生,请问一下宋老开防己地*汤时,生地的剂量最多用多少?”我告诉刘老师,最多用克。因为刘渡舟老是我《伤寒》课的辅导老师,又是近邻,同住在一个小院所以师生之间很亲热,又很随便。

宋老青年时代谦虚好学,曾多次上蟒山,下少数民族地区访名师、采药,时常向民间医、铃医求教。由于他虔诚,为人厚道,善帮人解难,资兴著名的民间医袁国华先生执业宜章,年逾古稀。宋老常给他家送米、送肉,照顾他,老人识字不多,不收徒弟,身怀绝技,为民治病,不计报酬,宋老说:“他和我性情相投,他怕师传良方“三两三”失传,便口授给我”。这和蒲辅周先生青年学医时一样,由于蒲老殷勤帮助眼科名医龚老,在老人去世前几个月,老人才把祖传秘方“九子地*丸”传授给蒲老,此方治疗眼底病变是不可多得的良方。

一代经方临床大家,享年八十有四乘鹤西去,是我院巨大损失。为了缅怀恩师,学生我为他赠了一副哀联:“德比董奉,超于戴籍,辛勤耕耘杏林,鞠躬尽瘁;术同苏耽,略高一筹,终生执教桔井,死而后已。

二、学术篇

宋老先生,终生忙于就诊,查阅典籍,翻阅名老中医著作,下班后一杯茶一本书,从不外出散步,很少和儿女们聊天,把精力全部用在中医事业上。他是衡阳师范毕业生,善古文教学,文笔犀利,但却很少见他动笔,自嘲自己“久不操觚”。

他说要想进步快,临床上要会博采众家之长,把他变为己有,尤其年逾古稀的老大夫,处方的含金量很高,要妥善积存他们的底方,从中吸取养料。例如秦伯未先生善治脑髓病变,地*饮子、小续命汤他用得炉火纯青;胡希恕善用经方,一个小柴胡汤加减席卷内妇儿外,治病如神;方鸣谦先生精通内外科,他的补中益气十用,弘扬了东垣学说,泄露东垣之密;张志纯先生溶经方与时方于一炉,被誉为“治内科病的泰斗”;焦树德先生研讨历节“尪痹”,几十年如一日,为治痹开辟了一条新径……

宋老一生治学,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出茅庐

宋老18岁悬壶羊城,当时少年气盛,有点初生之犊不怕虎,对所学的经方和时方都只有感性知识,没有实际的临床经验,加上年轻,一时不为当地民众所认可。前几年,虽面带笑容,把病人奉为上帝,病人还是不多,再加上广东人排外,经多年努力,才打开局面。直到不惑之年后,才从实践上把经方、时方在临床实践中筛选了优劣,临证开药已得心应手,但无任何建树,唯舅舅刘希盛口述“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医案,非常敬佩,崇拜吴秉贵、刘希盛、周公萍、刘家云、李泽民等医家,盼望自己晚年能赶上或达到他们的诊治水平,故把舅舅遗赠的医案,背得烂熟,以鞭策自己.

年宋老把这一清朝末年的医案,让我记录了下来。宋老说:“一日吴秉贵与老同学周志仁闲坐聊天,周半开玩笑地说:‘老吴,你今天说两湖总督请你去看病,又说二广总督又要接你去看病,你到底会看病吗?’吴大夫笑着说:‘当然会看一点,不然他会抬轿来接我?周边伸过手,一边笑着说:那你也给我看看。’吴老说:行,要早上看.那你明天在家等我,我来看。’第二天天亮,周尚未起床,吴老就上门来诊脉,诊完笑着说:‘从脉上看,你现在还没有病,要到明年清明后你当病,我给你开个处方留着。’周忙说:‘那你忙什么,病了我去找你看。’吴老说:‘不行啊,明年清明节两广总督张之洞(~)要看病,那时他把我接走啦,我给你留方,保存着。’吴老提起笔,写了处方,并写了可能发生的反应,顺手将家书封好递给周,周不在意的将信随便扔在书架上的书中。

翌年清明刚过,周不舒服,以为伤寒,找著名伤寒家刘希盛(舅老爷),见周鼻鸣干呕,恶寒发热,稍感胸闷,予桂枝汤二剂。服药后病情加重,马上去找治温病擅长的名医周公萍。周见其服桂枝汤,四肢厥冷,以为汗出亡阳,给四逆汤二剂。服后寒去热盛,以为病并非伤寒,去到擅治温病的刘家云大夫。刘见其服四逆辈,寒去热盛,几日未大便,处以大承气汤一副。服完汤药,增胸胁苦满,寒热错综。找到擅长柴胡汤的李泽民大夫,李见其先服附子汤温阳,又服大承气汤涤荡热法,必当寒热互结中焦,给以四逆散协调阴阳,服四逆散还不见效。先后吃了几个人的药都不见好,这时想起老朋友吴秉贵曾给他留着一个方,还有一篇文章,不知写了些什么,赶忙在书架上找出信一看。吴老说:‘周应病伤湿,当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服一帖后当小便利胸闷顿减,再服一帖病愈。’又翻开下一页,上面写着周病后投医治病的过程,果如吴所料,服二剂病已痊愈,周始信服吴老高明。他将先后给他看过病的老中医请在一起,酒酣之际,谈起治病经过,读了吴老去春所书处方脉案,真不出所料,大家更是欢笑高兴。”

席间,大家让吴老讲讲当时是如何预料周必在清明之后病伤湿。吴老说:“周好饮酒,有里湿表湿,清明时节梅雨纷纷,露吃陵前,里外夹攻,病湿则必不可免。”

谈笑间,刘希盛责问说:“老周,你为什么服完桂枝汤不再来诊,你若来,我也一定会给你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刘又对吴老说你写对了没有?”吴老说:“我已注明,服刘氏桂枝汤不效,再去找刘复诊,一定会看出你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周打开信,果然下面括号里是写得清清楚楚,可惜未早翻开一阅,逗得大家哄堂而笑,酬酒别谈他事(年高齐民笔录)。

三、锦上添花

医院工作,每天下乡巡回,一年要看成千上万的病人,危重、疑难的病人多起来,又有很多要急救的人,宋老说:“我的中医水平,在宜章6年,超过在广州的29年,摸索出了很多有效的经验。至今还流行宜章民间,有以下三方。”

1.药物流产避孕方

流产“红曲麦芽汤”:红曲30g,生麦芽60g,*酒一杯,水二杯,煎服三副,即达到流产的目的。我的一个朋友的夫人怀孕,如法服三副达到流产的目的;他随女儿出国,为华侨流产,用的就是宋老方。

避孕“神曲麦芽汤”:六神曲9g,生麦芽9g,三副即可,月经净后第三天开始服药,进三副就不会再怀孕。

2.男性不孕方

男性不孕,精液检查有成活精子,但数量少是适应症,化验检查无精症则无效。促精汤:仙茅15g,仙灵脾15g,韭菜根24g,菟丝子30g,锁阳5g,金樱子15g,地骨皮15g,甘草5g,九副。

送麟丸:熟地60g,白术60g,当归,枸杞45g,炒杜仲30g,仙茅30g,巴戟天30g,山萸肉30g,仙灵脾30g,制附子15g,肉桂15红参10g,鹿茸10g,炼蜜为丸,每次9g(一丸),每日服2~3次。

汤丸服法:汤丸并用,汤药服9副,休息6天,丸药不停。丸药服一月,休息6天,3个月为一个疗程。若中途已怀孕,则终止服药。

3.治脚跟痛方

杜仲10g,附子10g,猪肾3个,将猪肾切开去净中心白物,洗净放入附子、杜仲,然后用苎麻捆住放锅上蒸,每日吃一个猪肾。三日服完,不效,再服1~2次。

4.医海拾遗

(1)痢疾危证案,年6月13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号)

刘海兰,女,69岁,初诊,宜章县桐木湾村人。

少腹引痛,下利赤白,已经十余日,口不渴,头微痛,恶寒,发热,38。6℃,发*,舌绛,有紫色斑,脉见洪数,欲呕,自汗。属胃肠炎(急性渐转慢性),烦躁,因失于调治,渐趋入险境。

处方:川连4.5g,西*12g,干姜9g,北楼(栝楼)21g,条*9,法半夏9g,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服此方一剂得效。

按语:宋老用半夏泻心汤治下利险症。湘粤两省秋季此病多发,且治痢喜用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桃花汤。治肠炎,轻度肠炎喜用*芩半夏生姜汤,慢性肠炎喜用半夏泻心汤,急性肠炎喜用甘草泻心汤,有脱水亡阳之虑用生姜泻心汤,胃热脾寒用附子泻心汤,有热出血当用大**连泻心汤。汉代以前,把痢疾、肠炎统称为下利,病机相同,方可通用。如白头翁汤治痢疾,也同治泌尿系感染一样。此案乃半夏泻心汤加全栝楼,和胃降逆,消痞除满,临床上痢疾危证见胸心窝痛、大便不畅加全栝楼,则有小陷胸汤之意。

(2)胃脘痛案,年6月7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号)

王英明,男,36岁,初诊,宜章高桥王家。

胃气痛,胀满,受寒则发,煎服皂角冲酒,每每增剧,脉转濡紧,味蕾突,二便如常,欲呕,吐清涎,药后痛止,胀满消。

处方:砂仁6g,法夏12g,香附12g,高良姜9g,枳壳9g,广木香3g研末,生姜汤下,服本方痊愈。

按语:这是宋老20世纪50年代初,初创砂半理中汤时的雏形,应知此方首创在50年代。0年应《名医名方录》征稿,刘小北、王芬整理发表。

(3)心绞痛案年3月3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号)

程杏杨,女,23岁,初诊,*沙堡乡人

心下痛,舌苔白。

处方:丹参24g,砂头3g,檀香3g,痛甚加五灵脂、蒲*、红花。

按语: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对冠心病、心绞痛形成知者甚少直到年以后,医院郭老才把冠心病研究提到日程上。

(4)头痛案,年6月7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号)

刘爱莲,女,8岁,初诊,后洞刘家。

头痛、呕逆、手足冷、脉沉细。

处方:吴茱萸4.5g,西*9g,生姜三片,红枣三枚,一剂愈.

按语:宋老用经方,年青时常用原方,不加减,观察经方的疗效40岁以后,才开始加减一、二味药,有时也不需要加减,就用原方。

(5)水肿案,年6月10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号)

刘文,男,33岁,二诊,车田刘家。

周身浮肿,服一剂肿大消,胀亦减,只脚跟部尚浮肿。

处方:大戟3g,甘遂3g(面裹煨),芫花3g(醋炒),大腹皮9g,槟榔9g,苏叶9g,木瓜12g,青皮6g,茯苓12g,枳壳6g,苍术9g,台*6g,本方一剂痊愈

按语:水肿用利水药不稀罕,但同时用三味虎狼之品,要用胆识否则不敢用。最常见用一味,最多二味而已。宋老三味同用,夺关斩将,一战收功。

(6)四用麻*细辛附子汤案

①余万超,男,24岁,第五区公所,年6月12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号)

尚时作痛(头梗部),浮肿,舌苔仍微*

处方:麻*9g,细辛6g,附子9g,服本方后痊愈。

②宋梦干,男,51岁,宋安村人,年6月20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号)

右边下腭牙龈痛,微浮,摇动,已一周夜不能眠,腹鸣,头痛亦有引痛,舌苔白腻。

麻*9g,细辛9g,附子9g.

③董享莲,男,21岁,蔡家,年3月3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号)

头痛,眼花,舌苔白,脉迟缓。仍用原方。

麻*12g,细辛6g,附子6g

④周云柳,男,40岁,堡城人年4月8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号)

血停后,体温低不足,周身仍痛,头痛,咳嗽,胸部痛,脉转迟,舌苔白。

处方:麻*9g,细辛3g,附子12g,玄参24g。

按语:此例系肝癌,导致食道静脉曲张吐血,故云“血停后”。此方在《伤寒论》条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原用于助阳解表,症状很少,是一个治疗范围极广的经方,凡肝肾阳虚之症,用本方稍加减疗效都很好。宋老用此方治疗阳虚头痛,周身痛,以致阳虚牙龈肿痛。宋老说:“上龈乃足阳明之脉所贯络,下龈为手阳明大肠所贯络”,“牙痛有喜寒热之不同,其治有从标从本之异法”。宋老40岁时,适逢一老人说:“我过去每逢牙痛,都是买点生大*,泡水喝,服后定能止痛,你试试看。”从此宋老有了治牙痛的寒热二法,详见《燕山医话》页“牙痛拾余”。

《十全良方》一书,在麻*细辛附子汤中加川芎、生姜,名为指迷附子细辛汤,治冷风头痛。

(7)小调经汤治奇疾

(宋老口述,年高齐民笔录于东塔楼)

师xx,女,26岁,宜章县后洞张家人,年8月初诊。

患者素来身体健壮,二七月经来潮,初潮后数月地道又闭而不通,渐在关元处生一大疗,红肿痛热,请来外科郎中,先服仙方活命饮三剂,肿未消,以为脓成,用三棱针从疔头刺入排脓,但刺后流血少许未出脓,不久疗疮渐愈。二年后,媒人上门为少女找对象,邝女闻后昼夜痛哭流涕,并说:“誓不出嫁”。母亲担忧,问其原因,方知近半年多来旧疾重发,原长疗疮处针眼重新溃破,脓流腥臭,并从疮内长出黑毛3-5根不等,一昼夜可长5~6寸,正因如此,所以“拒婚”,心中郁闷不乐,泪涕交加。翌日其父知其女拒婚之故,遂请宋老往诊,诊毕见是疮疡,非已所长,本不想治,因病家殷切恳求,盛情难却,初用“仙方治命饮”三副,服后脓由清稀变稠,吉象,腥臭味稍逐,疮内生出毛发,每日拔出,第二天复出如故,夜间疼痛较甚。因见患者低头不语,郁闷非常,必因患奇疾难以出口,所以肝郁不舒,遂更方予“逍遥散”二副,服药后少女感到心里舒畅,但痼疾如旧,真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什么原因?沉思良久,方悟《内经》有“发为血之余”的论述。此少女初潮应期而至,后因地道不通而生疮,至今经水未再来,疮内长毛发,每日5-6寸,当是瘀血所化,遂改用“小调经散(麝香5分包冲,川芎9g,当归98,琥珀3g冲服,丹皮9g,红花9g)三副,“十全大补汤”三副,晨服“十全大补”,晚服“小调经汤”。服完3剂,疼痛止,月经来潮,疮口愈合,毛发消失,奇疾霍然而愈。

按语:无独有偶,年我去洛杉矶看望女儿,有时应针灸协会邀请,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临床应用。课余,针协秘书宋静宜大夫邀我去她诊所,会诊一个“怪病”病人。

一个美国妇女,41岁,望之身体丰满健壮,红光满面,不像有病。宋静宜大夫翻译说:“她得了一个怪病,两手臂汗毛粗大猛长,每周需用剃须刀刮两次,饮食睡眠如常人,我给针灸两个月,不见效。”我诊其六脉沉而涩,问其月经多少天来一次?病人说:“一年多不来了。”她说完,我马上想到宋老治少女“疮内长毛”案。此乃经水不至,地道干涸,瘀血化为毛发,从两臂长出,当活血化瘀调经,我开了“桃红四物汤”。病人不会煎中药,宋大夫代煎送药上门,五副药服完后,经水通,臂毛不再滋长,一切恢复正常。

(8)治愈肠癌案(宋老口述,年5月高齐民笔录)

刘××,男,40岁,湖南宣章县武装部部长。患肾结核、腰肌劳、慢性肝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衰三度,在广州*区总院住院,后因大便不通,尿血,触诊腹部有肿块如鸡蛋大小,先后两次剖腹探查,医院确诊为肠癌,预计尚能活六个月,因无法医治,遂回宜章老家养病,每日注射抗癌药物,如此过了四个月,病情逐渐加重,精神已不正常,上街后自己找不回家来,所以警卫员老跟着他。他的爱人和同志们说:“不能坐以待毙,找老中医看看,即便看不好,延长点寿命也行,解除点痛苦岂不更好。

初诊:见患者神情痴呆,沉默寡言,小肠癌给其沉重的打击,六脉弦而有力,胸满腹胀,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舌润。

处方:柴胡18,白芍30g,半夏9g,*芩9g,枳实,大*15g,滑石9g,萆薢30g,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三副,水煎服。

二诊:服前药大便通,神志也清楚一些,遂改用早服大柴胡汤(分量同前)加桃仁9g。晚服蒲灰散(蒲*9g,滑石6g)加萆薢30g,两方各三副,早晚轮服。

三诊:进前药,神志日渐清醒,外出已能自归,不要再跟伴随,尿血已大为减少,效不更方,继续服用。

四诊:服上药达三个月之久,病愈过半,遂用早服蒲灰散,晚服八味地*丸收功。

五诊:因心衰影响睡眠,去八味地*丸,改用归脾汤,月余,诸症悉愈,医院检查,肿块消尽,肠癌痊愈。

半年后退伍回东北,至今尚好

按语:宋老治肠癌,其大柴胡主证为胸满腹胀、大便不通,用蒲*散主证为小便不通、尿血。妙用萆薢重剂,分清浊,治小便不利。在口述此案时,提及他单用射干麻*汤治胃癌一例:病人在广州诊断后以为无生之希望,医院治疗,因咳嗽,痰鸣,开了药,先后服了30多剂,再去广州复查,胃癌消失,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宋老不惑之年,亦是医术思想成熟之时,对经方、时方的临床应用,已达炉火纯青。都说跟宋3~5年,还掌握不了他用方用药的辨证规律,如果把宋老遗留的个脉案,一个一个加以研究分析归纳,找出规律,一定能把宋老学术思想摸透、掌握好、继承好。什么地方继承什么地方有发展,什么地方超越前贤。只有分析透彻其壮年留下的医案,才学到了宋老的真传。

(三)学院执教

宋老先后担任伤寒教研组、金匮教研组主讲,上午授课,下午带学生实习。由于教学任务的需要,善用经方治杂病的功夫无人能超越。如果不是带学生,他临床用经方大约占50%。

宋老诊病时的底方,绝大多数让学生带走,只在家中看病时,留下底方应付复诊,传授女婿阅读学习。他因身体关系,第三届58班学生《伤寒论》课,已由陈慎吾老师主讲,助教是刘渡舟先生。

1.草河车汤

从年起,甲肝多起来,宋老自创了“草河车汤”治疗转氨酶高的迁延性肝炎,功同茵陈蒿汤。

药物组成:草河车30g,青皮12g,苏木6g。

功能:清热活血,舒肝止痛。

加减运用:如热*较甚,将草河车改为凤尾草30g;大便溏,减草河车,加贯众30g;有*疸者,加茵陈15g,栀子10g;在肝硬化早期,加山楂3g;腹水较明显,加郁金15g,槟榔30g;伴见脾胃虚弱,加茯苓15g,白术12g,*参12g。

草河车汤验案(宋老处方底方):

泮世华,男,23岁,年4月17日初诊。

化验检查:*疸指数11单位,转氨酶单位,麝香草酚浊度12单位,胃区痛,纳谷不香,脘腹胀,六脉弦。

初步诊断为肝炎,当清热活血,舒肝止痛。

处方:贯众15g,青皮9g,*参9g,苏木2g,白术15g,茯苓12g,生姜6g,大枣4枚。3剂,有效可服36剂

两个月后复诊,各种化验都恢复正常。

按语:早期肝经湿热多有*疸;而慢性迁延性肝炎,转氨酶高,*疸轻;从国外潜入的乙肝、丙肝病*所致,症状少,但危害极大,无特效药,很难治愈。从年起,我把宋老“草河车汤”加减,用来治疗乙肝,命名为“小金楼汤”。脾胃虚弱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上方加*参、炒白术,焦山楂12g,神曲10。我把“草河车汤”治甲肝偷梁换柱治乙肝,汇报给宋老,他不但不生气,还夸奖说:“我带了这么多学生,齐民的悟性最高。在‘草河车汤’上锦上添花,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解决了乙肝无方可治的问题。

小金楼方:草河车30g,贯众12g,苏木6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要服1-3个疗程,乙肝的化验指标才能恢复正常。草河车又名蚤休,亦名金线重楼,缩写为金楼,故名曰小金楼汤;若加入*参、白术、焦山楂、神曲,则名大金楼汤。为了加强本方的解*护肝之力,常加茵陈10g,蒲公英15g。

2.秘传“三两三”

记得年新年,我在谈起《江西中医》熊梦“冷庐医话”载三两三”用于一切久治不愈之皮肤病经验有卓效,熊梦说:“吾之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患荨麻疹,病程达十余年之久的患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诚良方也。”

我好奇地问宋老,“三两三”方出自何书?为何人所创?图书馆能否借到?宋老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你这一问,使我回忆起年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他在宜章执业,与我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著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才把“三两三”口传心授给我,今年我挤时间把它整理出来。

年第2期《广东中医》刊登了宋老整理发表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全文抄录如下:

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1)“疮疡三两三”

全方组成列下

生*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

①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祛风。蜈蚣辛温有*而能除风攻*,主治丹*痜疮,便*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但在能解百药*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之力转微

②功用:此方养气血解*

③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④医案两则

刘×,男,40余岁,患肌肉风湿已十余年,更历多医,迄未根治,甚以为苦,后更生*水疮,自以为疮疹小*,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余,形体日惫,前来就诊。详其病情经过,按辨证施治标本先后原则,先治其新病,与“疮疡三两三”六剂,药后不但*水疮结痂告愈,肌肉风湿痛亦随之大减,遂教再将原方服六剂,肌肉风湿痛亦获痊愈。后经访问未复发。此后,每遇肌肉风湿痹痛之久治无功者,转予本方,莫不获效

邱氏,女,20余岁,经闭三年余,多方疗法无效,时发风疹来诊予本方服三剂后,风疹愈而经行。后曾多次用于体弱经闭患者,均得奇功。

(2)“首风三两三”

发病有时的头痛或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病证,不易根治,如果气候有变化,或将要起大风时,先一日必出现剧烈头疼,正如《内经,风论》所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麻*30g(打碎节先煎去沫),桂枝30g(去皮),罂粟壳30g,甘草9g.

痛偏于左的加龙胆草0.1g。

痛偏于右的加钩藤钩0.1g。

痛头不偏的加陈细茶0.1g。

①煎服法:用水约四碗,先煎麻*,沸后去净沫(或连水都去掉),再用g水纳诸药同煎,取水g,分温作三服,一服痛已即止后服。

②禁忌:服药六日内禁生冷、油腻、鱼腥酸辣,36日内禁房事,男女同法。

本方剂量不可减轻使用,否则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足分量,亦不生效。

③注意事项:麻*必须打碎节,先煎去沫,或去头煎,桂枝必须去皮,不然会有鼻衄的后果

④头痛的原因

头痛、偏头痛久而不愈的主要原因是风寒入于骨髓,一般性头痛,其痛不会逾月的。

正如《素问·奇病论》中说:“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新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又如《素问·风论》中所说:“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所沐中风,则为首风。”

⑤法则:祛风逐寒为主。

⑥方解:凡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故必使之从皮毛而出。本方麻*散寒,桂枝祛风,更以罂粟壳固表止痛,甘草和中。痛偏于左为肝气上逆,用龙胆草泻肝火;偏于右者为百肺失清肃,以钩藤钩平肝风(左右以先天八卦定位:东方震木为肝;右为兑金为肺)。陈细茶解结止痛,服之鲜有不效者。轻者一服即愈,重者二剂必愈。如服一剂不效,不可再服。因尚有不属于风寒人里之头痛,如梅*蕴结、胃热熏蒸等,就不是本方所可治疗的。

⑦医案

邓×,男,50多岁,患偏头痛10年,发则头面汗出,每遇气候将变,疼痛必甚,适有袁国华医师在宜章执业(时在年),我即介绍予之医治。袁医师予“首风三两三”,服药一剂,其痛即止,后屡经访问,迄今未复发。

(3)“跌打三两三”

病者从高树或楼上失足跌下,伤重垂危,看伤者没有破皮折骨,只用“跌打三两三”就行啦。

全当归30g,金银花30g,大川芎30g,穿山甲9g,滇三七0.1g(研冲)。

①煎服法:此药将酒一碗,水两碗,合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温服。服第一次约经四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次日必渐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一副,静养2-3日就可以劳动了。

②用药的理论依据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急虚身中,卒至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就是说,扑跌、溺水这一类外伤,就由于本身虚竭,仓猝支不住而出现失足沉溺,以致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这在诊脉上是不可以预期的。如由高坠下,必须一时出现目眩心悸才会失足跌下,这就是所谓急虚身中。

③治则:通经脉,活气血。因为是气虚,所以着重通气活血;因为是身中,所以着重在解结去瘀。

④方解:本方当归除客血内塞,温中止痛,破恶血,生新血,协同川芎理一切血,去瘀血,养新血;金银花通行十二经,消诸肿痛;穿山甲出阴入阳,通串经络,能直达病所;三七散血止痛,于跌仆未出血者,更为要药。君臣佐使配合得宜,真有起死回生之妙。如果骨断筋折,就不属于本方范畴了。

⑤论真脏脉

《素问·玉机真脏论》“急虚身中”一段,句读不明,历来注家都解释为“内伤”,不想想在临床上的“内伤急中”是没有不出现真脏脉的,只有坠溺之类的外伤,虽由气虚所引起,但不会出现真脏脉。古人正恐人误会内伤,所以举例“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脉虽不见犹死也。这里要指出的内伤脉象,一息5-6至是决不会死人的。外伤就不同了,血伤之后,应当脉见迟涩,若有数象,证明瘀血入心,舌中必见瘀点,这就很危险。第二天我特地访问伤者,他说:“昨日吃了药后,大便下了两次血当时觉得周身舒服,疼痛减轻。”我问:“你怎样在树上摔下来的?”他说:“我在树上,忽然心中悸动,头眩眼花,手脚支持不住,就跌下来了。”这样对照袁医师所说,确实和事实相符,不能不令人心折。

以后这一“跌打三两三”,我常在临床上应用,都收到了如期效果。

⑥验案

年,有一曾姓者,由高楼跌下,牙关紧闭,气绝无声,其家中人请村中一跌打医师诊出,该医师见病危重,连摇头表示不可救药,当时我正在该村出诊,遂请同往救治,检查伤势后即处原方予之,那位跌打医师不信,并有激词,我即对伤家说:“吃了这三副药便可挽救”。药煎好,即将滇三七末调入汤中与服。药后腹中雷鸣,过了三个多小时,伤者渐知人事,再将二煎药服下,又过一时许大便一次,便中纯为紫色血块;第二日原方继续服一剂,又下紫黑血块二次,疼痛消失,已能步履;第三日再服一剂,便中已无血,伤势也基本好了,那位跌打医师方才信服。以后三四年当中他用此方治疗15例,没有不收到效果的。

按语:年五建老工人队为中医研究院盖房,墙高2米多,夜间施工,一老工人失足从铁架跌下,上午八点多用担架抬至门诊,神志清醒,跌下已五个小时,不见出血征象,受了点惊吓,臀部先着地,地下是从根基翻上的湿土松软,所以伤的不重,脉无涩象,方处以减半“跌打三两三”五副,七天假满就能来上班了。

(4)“溃疡三两”

①主治:痈疽溃后,久不敛口,或远年近日之溃疡均可敷贴。

②处方:赤小豆30g,栝楼根30g,浙贝母30g,大冰片0.1g。

③用法:上药各研成极细末,称足分量后,再将药末和匀,视疮口大小分为二或三包,每包用鸡蛋清调敷,日换一次,换下之药,不可扔掉,将脓血放置净土上,(地气)吸去其*,次日仍以鸡蛋白合前药匀调包敷,以一料交替使用,至愈为止,药力始可用尽。

此药用后可保存,使用次数越多,效越大,看来不符合卫生和科学原理,但在实践中确是如此,原理在哪里,仍不可得。

④医案

彭x,男,60余岁,中医师,足生痈*,冬愈春发,往始20余年,内服外敷,百药不效,后来求诊时自称为臁疮,遂予本方敷贴20余日,即告痊愈。

吴氏,女,患手背发一年余,溃后肉腐见骨,更历十余医,均未见效,因家贫寒异常,遂教向彭××家乞其余药,敷贴十余日,即生肌敛口而愈。其邻居家有小孩,头部生一疖*,已三年余,医药未效,吴氏以余药予之,敷贴六七日,亦获痊愈。

按语:“三两三”在《广州中医》发表后,还赠了一本杂志,即年第2期,我一口气将“三两三”读完。晚饭后和宋老闲聊,问其是否全部把“三两三”发表,他说还有一些“三两三”,在临床上未验证,所以没有发表,加之已过26年,也忘掉一部分。如:

A.“热痹三两三”:益母草30g,透骨草30g,仙鹤草30g,知母9g,制马前0.1g

主治:热痹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等。

按语:我从此方化裁出一个痛风丸,专治痛风。

B.“安眠三两三”:生地*30g,酸枣仁30g,茯神30g,防己9g,朱砂0.1g(分冲)。

主治:少寐易醒(即神经衰弱症),但朱砂不能多服,6~12副即可

按语:本方有防己地*之意,若温服后加白酒或*酒一杯,则会不安神而神自安”。

C.“自汗三两三”:生芪30g,生龙牡各15g,黑豆30g,炒白术9g,灯芯0.1g。

主治:自汗出。宋老常用此方,惜未将底方保存下来。笔者也常用,常去炒白术,加桑叶9g.

按语:年,在汩罗为了治急性血吸虫病导致顽固性鼻衄,中西医皆束手无策时,我创制了“镇衄三两三”(生地30g,桑叶30g,白茅根30g,*参10g),用于治疗除阳虚以外的各种衄证,如鼻衄、耳衄、齿衄、眼衄、唇衄、指衄、肌衄(血小板减少)、精衄(精索炎症)、腘衄、乳衄等。特别令我高兴的是,“镇衄三两三”,每服一副,可提高血小板一万,一般七副,衄血可止。若阳虚则用甘草干姜汤(甘草6g,炮干姜15g),五副即可,再用附子理中丸善后。

(四)专家门诊

-4年,宋老在北医院从事临床教学,每周出专家门诊,尤其为老红*、部长、兵种司令员出诊看病,从出诊回来留的底方看,他的医疗水平抵达高峰,已无人可以超越,但他认为给高干看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处方用药要万无一失。我在广州湖南喜用经方,用药少则二、三味,多时六、七味,群众少花钱,能治病;给部长、司令员、长征的老红*看病,他们个个都是有卓越功勋的人,对他们绝对负责,所以处方药味多一些,贵重药也多,这才迎合他们的心理,处方用药也得“与时俱进”。名医昊秉贵说:“御医当久了,不如走方医”,由于出诊为首长诊病,所以从他的底方可以看出,每剂药都是溶经方时方的精华于一炉,重铸新篇,他晚年的底方,显得格外珍贵,方方含金量极高。

附:医案医话五则(宋老口述,高齐民笔记)

1.冬温转春温案

女,40岁,医院住院病人。自诉突然感冒,未出现恶寒,就发高烧41℃,住了30医院,烧才退下来。出院不久又高烧39℃~40℃,又住院50天,经服中西药,高烧退到38℃多,再也无法退下去。经医院反复检查什么都没查出结果,细菌培养(-),但人日渐消瘦,食纳极差,也服了一些中药,胃口不开,舌上无苔,质淡红色,无表症,少津起刺,形体消瘦,疲倦,每日饭量3-4两,大便4~5天一次,不腹胀,脸色淡红(非真阳外越之象),脉沉细但不快,略带涩象。因为什么都查了,不像伤寒,但也定不下什么病名,热势目前多在38℃以上。医院说:“但愿先生诊断明确,予以调治。”

按中医辨证论治来分析,本病开始为冬温初好,出院后又适经水来潮,所以又开始发烧。这时季节变化,立春后发病,病由冬温转春温,当用四物汤合调胃承气汤(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大*,芒硝,甘草,重用大*)。“温病下不厌早”,服药后大便通,体温下降至37.2℃(开药三副,大便通,止后服)。

二诊:因患者又见轻度泌尿系感染,改用四物汤合五苓散(生地,当归,川芎,白芍,泽泻,茯苓,白术,桂枝,猪苓),服一副,体温降至36.9℃。医院再次做细菌培养,说培养出伤寒杆菌,将她收入传染病病房。不久又开始发烧,体温37.5℃,因已查出病原,院方认为不再烦请宋老,但热势日渐递增,病人经大夫同意,民主任批准,来宋老家中求诊,处以柴芩四物汤(柴胡,*芩,生地,当归,川芎,白芍)开三副,服完二剂,热退出院。

宋老说:“若不服四物汤加调胃承气,血室之热不能清除,当初是里症,里证不能用柴胡,最后来求方是因胸满才改用柴芩四物汤,病若再晚服中药四物调胃承气汤,几天病将趋于难治。为什么用四物汤呢?因为本病舌质红口干,口不渴,这是瘀血证,又大便4~5日一行,温病无表证,非用下法不能起沉疴。温病下不厌早,有表证也能用下法,大便稀也能用下法。

我问宋老“肠伤寒”如何治?宋老说:“我在江南行医三十多年,那时农村卫生条件差,得伤寒则常见,概而言之,初起有表症,用麻桂之类,入阳明则用大承气,在少阴则用附子汤,若肠穿孔当用桃花汤。”按语:此案例在医院轰动很大,属一个特殊病例,又是冬温转春温案例,很有研究价值。宋老前后三次叮咛我,一定仔细推敲此案例。怕我不重视此案,所以在年4月10日那一天,他亲自将此案口述,让我笔录下来,认真学习领会此病辨证论治之精华所在。

2.下痢危重案

周x,女,50岁,航天部职工家属。不知何时饮食不洁,突发急性胃肠炎,吐泻交作,医院治病,服中西药不效,病情日渐加重,日下痢数十次,完谷不化,呕逆难以进食,消瘦,因脱水眼内陷,若不治疗,病人将危在旦夕,因对抗生素过敏,医院也束手无策,想请宋老出诊。时值宋老身体欠佳,医院还算放心,在问清病人现状后,宋老根据多年治急性胃肠炎的经验,处以甘草泻心汤加葛根。炙甘草12g,*芩9g,干姜9g,半夏9g,*连3g,大枣10枚,*参15g,葛根30g。三副,水煎服,每日两次。服药后,一剂知,二剂效,三剂痊愈。

三日后,病人家属来“这么危重的肠炎,几副药就给治好啦,谢谢宋老!”宋老风趣地说:“我没有什么可谢的,要谢,谢张仲景吧。

按语:下利属里证,不能用柴胡,但能从小柴胡汤中化裁出一方。因下利有湿重热重,有脾胃气虚,有脾胃阳虚,则又变成三方。其特点一,三方药物完全相同,主证不同,则君药不同。其特点二,君药不同,则方名不同。特点三,下利因湿热不同,清热之*连用量不同;因阳虚之轻重,鲜姜、干姜合用或单用。

宋老治下利善用半夏、甘草、生姜泻心汤。此案属下利危证,“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脾胃之气大伤,故用甘草合人参补中益气,培植胃气之本,加葛根则有葛根*芩*连汤之意,有锦上添花之妙,更可防湿热之火复燃。

3.一窍不通脉见结代案

本邑两个老中医,李××与周××,道同又互相为亲。一日闲坐,论及脉有时可断病之预后,谈毕,相互诊脉以为戏,周脉7~8跳一歇,《脉经》云:“脉七八跳一结代,百日死。”周为医,知脉之结代不善独有炙甘草汤可缓其急,故每日服一副;并担心百日之后若归天,羊城、县内账物将被别人所赖占,为了子女今后有家养生,又奔羊城、县衙将一切账目点清,交副证人,带着凭证,回乡待毙。日复一日,已过百日,身体犹健而不衰,复有百日仍健康,但脉仍7~8跳一结代。自思死证难免,不妨求宋老一诊。问其何苦?自诉无他病,偶相戏诊脉,发现结代,疑百日必死,又逾百日仍无恙,特来一诊,以断生死,盼能否另开生门,转危为安。宋老问诊时,闻其言谈鼻音重浊,问鼻窍可有所苦,曰:鼻常流*涕。遂用瓜蒂2个碾细为末,布包塞鼻,日一换。塞后鼻流*水甚多,药后*涕已止,语音清晰,再诊其脉,结代消失。

4.二两生地脉结代消失案

亦有一老医师患脉结代,自知不过百日,每日服炙甘草汤,逾百日,身体健康如初,求宋老一诊,以断阳寿之长短。宋老问其所苦,自言有时心悸,左半身麻木,睡眠时好时坏,其他均无恙,观其所服炙甘草汤,诸药分量尚可,独生地之量欠足,又少清酒之升发,故将生地数钱改为一两,加入清酒。服后,脉由7~8跳一结代延至10余跳一结代。复诊又将生地改为一两半,脉由10余跳一结代改为20余跳一结代。后又再将生地加至二两,脉变为50跳一结代。年逾花甲,五十跳一结代为常脉,不足为怪。

按语:宋老告诚我,仲景《伤寒杂病论》个经方中,必须牢记:炙甘草汤必加*酒,小建中汤必加饴糖;若不加,成了画虎无须亦非二方之旨意。宋老说:“我初行医,也常犯这错,后知之,马上改过,一生则慎之。闻齐民你在读大学一年级时,就用小建中汤原方治愈表弟张企峰胃溃疡案,自感后生可畏,这是读书认真的结果。”

5.治愈四年每日导尿案

由广东、上海检查确诊的一例右肾丧失功能的患者,经服起废汤(串雅方),口干好转,小便增多,转告知宋老。宋老记起,年,伪*长的母亲60余岁,病小便淋漓不通,每日上午8时和晚9时必导尿两次,不导尿点滴难下,如此已四年有余,遍请羊城名医处方无效,处方之多已寸厚许;从清热利湿到补气补血,以及补肾温阳等等,丝毫无功。

一日请宋老(当时宋老32岁)诊治,诊六脉寸弱尺盛,小便点滴不通,不导尿则少腹胀满不舒,翻阅桌上数以百计名医处方,诸医从各方面都试治过,一时定不下治则,要求病家能否借以前所用之方回去一览,研读后再处方图治。病家以为医嫌钱少,忙给解释说:“只要能把老夫人病治好,不管多贵的药,我们都可以买得起,你只管放心开。”宋老想起病家所讲,当初家中十分贫苦,又早失丈夫,全靠她出劳力养生,今儿居高官,一步登天,就把她接到广州深宫大院,什么都靠保姆料理,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原每日出汗出力,气血代谢旺盛,现在每日闲坐不劳,腠理不再开泄,气化失常,水府闭塞,故小便难以排出。

隔日请复诊,病家见宋老面带难色,问曰:“需要什么尽管讲”,宋老笑着说:“要你老人家每日去攀登屋外小山两次。”病人因素在农家,今要她登山锻炼,不胜高兴,并说每天保证登两次,配合药物治疗。宋老执笔处以越婢汤加肉桂,初服一剂微得汗,到晚上9点来导尿时,也不感到像以前那样少腹胀得难受。嘱其将药煎好,放凉再服,麻*凉服利尿。服药后尿虽未通,但已有尿感。又将麻*加重到五钱,嘱其将导尿时间往后拖2小时再导尿。服前药患者遗尿少许,虽然没有什么感觉,但患者很高兴。又将麻*加重分量,加上肉桂末一钱冲服,服后得周身汗出,桂鼓膀胱之气化,自排小便一次,导尿延至子夜,少腹亦不觉胀,从此不再导尿,尿已能自排如初,病家不胜欢喜,并要登报以酬谢。

总之,病的原因很复杂,除六淫七情外,还不能忘记“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前例右肾无功能病例,当年未问他干什么?不问,对分析病情不利。如上所举病案,不了解她当年是劳苦人家,就想不出越牌汤开腠理、清净府,发汗以通调水道。

按语:越婢汤为治风水之主方,治病有效否,不在全方托出,而在麻*之用量。治风水,麻*用量当在15g以上,才能利尿。我曾治岳阳青年,无汗,冬不着棉,我用麻*30g,生石膏50g,服10剂仍不出汗。此案,导尿四年,膀胱气化功能丧失,宋老加上肉桂一钱,“一石打破水中天”,膀胱气化恢复,小便自出。

宋老说:“临证要刻苦钻研药性,审证用药,务求其当,对常用之药,尤要熟练掌握其性能,掌握其用量,掌握药后的反应。仲景这么伟大,仅用药多种。研究个经方,每一味药都不能从本草书和《中药学教材》中去寻找答案。例如“桂枝’,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共用余处,用在77个方剂中,怎么能用“概而言之’几句话说得清楚呢!要从桂枝在方中的位置(君臣佐使)、主证和作用入手分析才能深入掌握桂枝的功用,余皆如此。”

读宋老医案,当品味他的加减。如半夏泻心汤,加栝楼则有小陷胸汤之意;甘草泻心汤,加葛根则有葛根芩连汤之意;越婢汤,加肉桂,尤为妙哉,助膀胱气化;麻*细辛附子,再加玄参30g,方义大变,取意“善补阳者,从阴中求阳”之名言……善读书者,就从经方之加减沙中掏金”,以开悟自己。

(五)论文两篇

宋老天天忙于应诊,用他的话说,“久不操觚”。他很少动笔写文章,但他很乐观,“自喜桂姜辛在老”。在我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在养病时写的两篇手稿:《论虚劳)和《论白血病)。为迎接建院50年庆作为贺礼献出来,使大家先读为快。

四、论虚劳

(一)虚劳的概念

虚劳是虚损劳伤的概括(气血、脏腑、形体、精神),精气夺则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是一种病,是多种病的总名。虚证不定是劳,积劳没有不虚的。“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

(二)虚劳的脉象

大脉:烦劳则张,大则为虚,大则病进。

虚脉:劳则气耗,二脉失精所致。

芤脉:血虚不营。

革脉:失血。

(二脉亡血所致)

浮大:脱气。

微涩:元气耗微。

(二脉脱气所致)

还有迟、代、小、细、沉、紧、弦,结合症状。

通过实践分析,“去掉我们认识的盲目性,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三)虚劳的症状

形色晦黯,戴阳,面色白

质淡,齿痕,紫,苔净

渴,喘,悸,短气,里急,小便不利,目瞑,衄,小腹痛,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滑,足软,精清冷,发落,清谷,亡血,失精,盗汗,四肢冷,马刀夹瘿。

(四)虚劳的病因

“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勇者气行则已”。其人本虚,则著而为病。

先天:禀赋不足,本质偏阴虚,阳虚,阴阳俱虚。

后天:起居失常,醉饱不时,思虑劳倦、色欲过度等

(五)虚劳的病机

以阴虚、阳虚、阴阳俱虚为纲,以五藏精气血为目。将五藏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综合研究。

生理功能:肺主人身之气,而肾为元气之根,内含真阴真阳,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蔽之,心主人身之血,藏于肝而统于脾,脾为生化之源阴阳升降的枢纽。若脾肾功能正常,他藏虽有病变,尚不致牵涉根本问题;若脾肾发生病变,往往各藏之证都伴随出现,这在临床上是比较现实的。

病理变化:大都牵涉到真阴真阳的根本问题。具体为“失精”、“亡血”、“耗气”等,这些都和五藏有关,主要归之于脾肾,有人总结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肾失调,五脏阴阳就不能相互维系,所以多种多样的症状都能出现。所以虚劳的病机,当以脾肾为中心,在治疗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后世论先后天关系,先天授我以元气而元气输精于肾,肾气通于脾,则为我之生气;后天养我以水谷,而水谷输精于脾,脾气通于肾,则为我之胃气。是胃气也,我之生气所使也;元气,百生气之先天,则我为后天;胃气为生气之所使,是我为先天,而脾气为我之后天矣。是我无肾气不生,无脾气不立,脾肾合和,则阴阳相抱,精神乃固。

(六)虚劳的治疗

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虚,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1.阴阳俱虚

首先考虑失精,有精液耗失、营养不足两方面。

能出现小腹急满,阴头寒,四肢凉等阴虚证状,及目眩瞑,发落等阴虚证状,结合脉象,极虚重点在失精;芤重点在亡血;迟涩重点在耗气。同时出现,大有阴阳离决现象。可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可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

或采用天雄散。天雄强筋骨,长阴气,补腰膝,益精明目;白术健牌消食,精生于水谷,脾健则能生化输精;桂枝通阳益营;龙骨益阴精涩精;用酒调服,酒有行气和血的作用。

有盗汗的用二加龙骨汤,推广运用。

若见里急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阳虚阴不振),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阴虚阳不盛)等证,调以甘药,可采用小建中汤。冲脉为病,逐气里急,随阳明、厥阴、少阳经脉上行,肝脾不和则腹中痛,上逆为短气,为衄血,肝阴不藏则多梦,相火妄动则失精,乘脾则四肢痠疼,手足烦热侮于肺则口干咽燥,袭于心则悸。本方可调阴阳。若形气不足,病气不足,病后不复,四肢沉重,骨肉痠疼,动则喘悸,胸中憋满,饮食无味,头重不能仰,多卧少起等,可采用*芪建中汤。此三方均在于调。

2.阴虚

首先考虑肝、肾之虚,虚劳虚烦不得眠。一般说法,人卧则血归于肝,血不归肝则心烦,肝肾同源,肝不足则求助于肾。

采用酸枣仁汤,方中酸枣仁养肝阴,益心气,收浮阳;知母清肺胃以滋肾,使火下降而水得上交;茯苓宁心;川芎和血;甘草和中,建阴阳枢纽。用于外感不眠。

虚劳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多数认为阳虚,实际是肾阴虚可采用八味肾气丸,所以用桂附是为了益阳助阴,地*八,山萸、山药各四,泽泻、茯苓、丹皮各三,桂附各一。

3.阳虚

当考虑心肺之虚

若见无寒热、喘、悸、脉小、沉迟、动则气病而喘,痹夹背行,汗出而减,可采用炙甘草汤、天雄散、*芪桂枝五物汤。

此外,虚劳通用剂

大*?虫丸:方义,血主濡润,重用地*以养血(十两);坚者削之,故用大*(二两半)以推陈致新,安和五脏,调中化食;脾是至阴之脏,主统血,是生化的来源,脾欲缓,以甘缓之,故用甘草(三两);酸苦涌泄为阴,用桃仁、杏仁(一升)、芍药(四两)以滋阴;咸活血,故用?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虻虫(半升)之咸以行血去瘀;瘀积日久者,非干漆(一两)不能化,同时漆有安五脏的作用;又恐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酒服所以通阳行血。

薯蓣丸:只为虚劳平调之剂。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扶正气;配以杏仁、白敛、枯梗撤其邪热,开其郁逆;更用当归、川芎、芍药、地*以和血;配以干姜、柴胡、防风疏其风寒,遂其调达;恐心不能化赤,配桂枝通阳益营;恐肺不肃降,用麦冬以滋阴润燥;更用阿胶滋肾养肝;补血调气的药都具备了,若脾滞不运,诸药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所以用神曲、大豆*卷以疏脾胃之积滞;更加以健脾肾、补虚羸、益气力、长肌肉之薯蓣、大枣;为丸酒服,平调五脏阴阳,用于虚劳调理,是面面俱到的。

小结

虚劳是多种病的综合名词,其分类以阴阳为纲,五藏为目,具体到失精、亡血、伤气所演变的各种证候群。

虚劳的脉象,都是属于不足的表现,主要谈的是男子的脉象,因女人在胎产经带时能出现,若平时也应属不足之例。

虚劳的证状:结合五藏主证分类更为具体

虚劳的病因:以内因为主。

虚劳的病机:重点在脾肾

虚劳的方治:重点在温养,其次在平调,所介绍的方剂是采取“劳者温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法则,或养阳滋阴,或调阴和阳,虽说有制化的意义,总之还是偏于温阳,因此对今日之阴虚阳旺者极不相宜,后世大补阴丸,六味地*丸等,可灵活采用。

五、论白血病

现代医学认为,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器官中病理细胞异常增生,破坏了正常组织的功能所形成。至其成因,提出多种可能而无确论,在祖国医学中,无此病名。若以现代医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文献来研究,有关血液骨髓的记载是不少的,如《内经》叙述血液骨髓在正常情况下,“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能屈伸,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脑髓骨脉,名曰奇恒之府;“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在异常的情况下,“血脱者,色白,天然不泽,其脉空虚”;“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耳数鸣”;“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孔肌肤”;“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可见,祖国医学对血液骨髓为病是有认识的。当然它不可能就是为现代医学的白血病立论,但是它指导着中医在临床上辨证施治,随其证状而具体分析,以达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目的。

从白血病的症状来看,由于其体征变化繁多,祖国医学中虽有和白血病相类似之症,但分散于不同的病种中,如《内经》的“血枯”,《金匮要略》的“血痹虚劳”,《删繁方》的“骨病”、“髓病”,《圣济总录》的“急劳”,《普济方》的“热劳”等等。更有以症状命名的如肝脾肿大的归入癥瘕,淋巴结肿的归入瘰疬,贫血的归入虚损,出血的归入血证,或因身有紫斑而名之为*击,或因身有血点,而名之为瘾疹,这些都和现代医学白血病有部分相同的症状。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因此将白血病的症状,用祖国医学的辨证方法,结合探讨,以期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一般发病规律,而白血病是病邪侵入造血系统,扰乱正常功能,以致骨髓高度增生。当正邪交争之时,若阴不能散精而起亟,阳不能卫外而为固,免不了诸证丛生。有了证便可进行辨证论治。各型白血病常见证状有发热,眩晕,耳鸣,心悸(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以及骨、关节肿瘤等,大致分析如下:

发热:一般发热,不外外感(阳盛则外热)、内伤(阴虚生内热)两类。但一则汗出而身凉和,见邪却精胜之象,一则汗出而热甚,见阴虚阳凑之证。至于骨髓为病而发热,中医认为其热在藏,内连骨髓,骨热则求之于肾,肾热则颐下色黯,齿槁,腰脊痠疼,骨节痛,足心热;若有寒证,责之膀胱。髓热,求之于肝,肝热则色苍而爪枯,胆泄而口苦,筋膜干而挛急,关节肿,小便*;若有寒证,求之于胆。此类发热,治疗以滋阴养血,保胃气,存津液为法。

眩晕、耳鸣、心悸,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贫血所致,祖国医学对眩晕耳鸣,则认为是奇邪走空窍所致,故有“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之论,在临床上对眩晕、耳鸣一般求之于肝肾。至于本病之眩晕、耳鸣,更应当从脑髓、肝、肾来研究。《内经》指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在治疗上也应补益脑髓。至于心悸,主要是血虚,但也有肝火所乘、肾气凌心、脾实所滞之不同,而其间又相互关联。因为心主人身之血,藏于肝而统于脾,脾为生化之源,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血虚可致心悸,而心悸不尽由血虚,治疗维以养心为主,而又有滋养肝肾、健脾理气之法。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贫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毛细血管受到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破坏以及血内肝磷脂增多等原因,引起皮肤黏膜(鼻腔、齿龈、咽喉、胃肠)及内脏(如脑)的出血现象。祖国医学认为,出血是络脉破裂,阳络伤则血溢于外,阴络伤则血溢于内,热则妄行,寒则泣而不流,津液淌渗,凝于皮下不得散。其中有气不摄血、肝不藏血、脾不统血之分。因其出路不同、与脏之关系亦异。

衄血:属于上实下虚。从春至夏为小肠火(心阴不济),从秋至冬为胃热(脾阴不济),均随肝阳而上逆。肺开窍于鼻,肺有郁热,失其清肃,则为鼻衄。肾开窍于耳,耳为宗脉所聚,封藏失职,冲阳上逆则为耳衄。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而少阳亦主骨,龈为阳明支脉所络,肾又为胃之关,大热入肾,肾虚火炎,齿豁血渗而为齿衄。肝开窍于目而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骨之精为瞳子,血之精为络,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热邪中其精则眼出血,邪热侵入精室,则同房时精中带血,称为精衄。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故脑出血。心开窍于舌,心经热盛,则舌上出血。上述都属奇邪走空窍,邪之所在均属不足。至于九窍、四肢、皮下出血,认为是营卫大虚,藏府伤损,血脉空竭,加以喜怒失节,鹜怠过度等原因,则暴气进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全身都有出血证状。若卫阳偏虚,则津液发泄,邪气中经则为瘾疹;若正气虚损,邪中其精,则胸痛而九窍四肢出血,皮肤青紫,名为*击。

咽不利,充血出血:此由阳气畜积,外注于络,阴气不营,血留不运,热势所逼,伤络则血渗。唐容川《血证论》说:“咽喉为肺之关,胃之门,少阴心脉之所络,肝经冲脉之所夹,凡此四经,皆血之所司也”,所以较之他处,尤易充血出血。

胃肠出血: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藏,《灵枢》谓:“卒然多饮食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而不得散”。若脾不统摄,则血不归经,上为吐血,下为便血;血气失夺,于是筋骨皮肉,皆无血以养,无气以生,寒多则筋挛而骨痛,热多则筋弛而骨消。出血部位虽有不同,而离经之血为瘀则同,瘀血不去,郁于肝脾,则为肝脾肿大。

肝脾肿大:中医名目不一,或名积,或名瘕。由于恶血不泻,搏于脏器,或因忧恚喜怒,或因劳倦寒热,饮食衰少,病气日增,两胁下痛,按之有块,推之不移,在肝为肥气外证,筋节肿痛,在脾为痞气外证,骨肉胀疼,此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治以补气破瘀。

淋巴结肿大:中医名为瘰疬痰核、马刀挟瘿,由人体积微之所生多在少阳经脉循行部位,留于脉而不去,轻者浮于脉中,未著于肌肉,重者热气淳盛,经脉败漏,陷于筋骨,甚则骨伤髓消,其本在藏。阳气有余,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阴气不足,则下见于鼠蹊之部,治宜从虚去实,调其根本。

骨节疼痛:肾主骨髓,肝主筋节,邪在肾则善骨痛,邪在肝则善掣节,古人谓“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但是人体不虚,邪不能独伤人,两虚相得,“其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经脉不通则节痛,精气不足则骨痛。

上述各证已作大致分析,如何进行治疗,这是要深入思考的。毛主席说:“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按语:宋老《论虚劳》和《论白血病》,是想从中医经典中探求虚劳和白血病的渊源及辨证论治大法。虚劳是一个综合体,包括白血病在内,而白血病又是虚劳的一部分,二者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我这几年不在门诊,仅见到5例,其中2例是白血病。5例虚劳病都呈现阴阳俱虚、胃气衰败之象,因久而超量服用激素,导致胃进食则绞痛,不食则不痛;周身肌肉痛不可忍,日夜不休;昼夜失眠,不能入睡,安眠药则无作用;手足烦热,口干舌燥。

我认为,“人以胃气为本”,救胃气就是治本。我选用*芪建中汤且遵古法加饴糖,其效立显。多在服完7~14剂后,胃口开,纳谷香,原来痛苦欲绝的胃绞痛、肌肉撕裂痛、昼夜不寐等症不治自愈,病人获得新生。

虚劳病,最棘手的是齿衄、鼻衄、肌衄……。我每用年自创的“衄血三两三”可解此危难。据山西医学院验证,“镇衄三两三”,每服一副,可提高血小板一万,一般七副,衄血可止。若阳虚,则用甘草干姜汤(炮姜15g,甘草9g)五副,再用附子理中丸10天善后。

六、附诗一首

齐民同学:

既切师生之谊,又联丝萝之亲,值余生辰,以毛主席像一尊见赠并附祝词,余久不操觚,欣喜之余,和兰桂章,冠以“和高齐民,聊且自寿”等字,不计贻笑大方也。

和诗曾传启予篇,

高擎红旗新纪元,

齐唱同心欢遍地,

民风国势劲冲天。

聊将桃李殷勤植,

且喜芝兰次第连,

自爱桂姜辛在老

寿筹才数知非年。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源流

七、宋孝志先生大事记

(一)穴族史

(二)从医史

年(7岁)开始跟舅公刘希盛学医。

年(13岁)随舅公出诊,始知“五音配五脏”在闻诊上的重要。

~年(13-17岁)朱先生执教,诵背“四大经典”,读湖南衡阳师范。

年(18岁)广州行医。

年(25岁)袁国华口授秘方“三两三”。

年(32岁)在广州治愈“四年每日导尿”案

年(37岁)创治“男子不孕方”、“药物流产方”。

年(39岁)医院院长。创“砂半理中汤”。年(43岁)留医案(底方)三百多例。并治愈武装部部长肠癌。

年(45岁)调北京筹备成立北京中医学院。

年(47岁)医院成立,他在红楼一层就诊。创“草河车汤”。

年(55岁)在医院从事临床教学。

年(76岁)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1年(80岁)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评为名老中医。80岁再度出山,收徒授业。

4年(84岁)5月8日谢世而去,晋升为“主任医师”。

八、后记

宋老勤于诊病,很少执笔操觚。我青年时求学心切,抽空就请教宋老。他一边口述,我就操笔记下,所以今天才保存下一点资料。其余资料,一部分从宋老故乡书堆中翻出来的,如县卫生院底方。“男子不孕方”是从长兄宋让谦年笔记中摘下来的,如今当地医生还在使用“中药流产方”,当年农村常用,现在还流传在宜章农村。还有部分资料从“宋氏家谱”中抄下来的。

宋老先生十多个医案,涉及范围广,有经方,有时方;有温病,有伤寒;有常见病,有怪病;有下利险症,有癌症;有自创方,有师传方;有《千金》小调经汤,有民间验方等。医案,除刘希盛先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医案是口传,经查证,应是0年前的脉案;宋老自己的医案是年治“四年导尿案”,距今已有76年,又有0年的医案,跨度之大,甚属少见。

总之,在宋老苍茫医案中,我收集的仅是凤毛麟角,而大部分有效案例,遗失在病人身上,保存在学生手中。

宋老是北京中医学院主要筹备人之一,医院成立后第一个在红楼出门诊,年以后调到附院,一直在内科门诊出诊。退休后,响应国家号召,不顾年老体弱,以80高龄再度出山,作为全国名名老中医之一,收徒授业。庆祝我院建院50周年之际,为医院的贡献,我才收集了一些医案医话,在李晓林医师的帮助下奉献给大家

宋老衡阳师范毕业,陈述医案精彩生动,而我文笔不佳,且常含笔而腐毫,望读者能把隐藏于璞石中之美玉,敲凿而得之,此乃宋老之意也。(高齐民整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中研小学生。平台仅作分享,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表示歉意,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医院内部协定方39首,请收藏

各种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

经脉的原始解剖依据及假说

快看,13位中医一流高手治糖尿病的秘验方

欢迎访问中医临床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源流宋孝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