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主任话科史急诊科主任朱华栋传承历史使
TUhjnbcbe - 2021/7/31 16:47:00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协和璀璨的百年史册

由全体协和人共同书写

这里既有令人高山仰止的

临床大师、教育大师、科学大师

医院管理变革、服务创新的

管理大师、护理大师

同样离不开行*后勤岗位中

敬业奉献的协和工匠

他们共同谱写了百年协和的交响乐章

年将迎来协和建院一百周年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

医院开展专题活动

“主任话科史·薪火传百年”

让我们通过急诊科主任朱华栋

的主题演讲

一起回顾

协和急诊科的百年发展历程

讲述人朱华栋

朱华栋,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急诊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急诊质控中心副主任,北京急诊质控中心主任。

我是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华栋,今天,以“传承历史使命,蕴育急诊发展”为主题,分为三个篇章,和大家一起回顾协和急诊的发展历程。

早期确立急诊优先原则

建院之初,急诊位于老楼西门位置的k号楼,也就是我们称为11号楼0层的地方。这是非常符合急诊需求的设计理念,方便病人出行。

▲建院之初协和急诊的位置平面图

▲位于西门位置的“K”号楼急诊入口今昔对比(今日急诊已经搬到更为现代化的急诊楼)

在年医院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医院除了常规门诊有相应固定的接诊时间,对于急诊患者,都需要随时接诊及时处理,并且要尽快收入病房进行治疗。当时,医院还提供上门服务,如果急诊的病人是外国人,上门服务费为15元,若是中国人则为10元。在年医院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更是明确:在k楼提供急诊服务,而且分日间和夜间。

▲年度报告中明确提出“急诊优先”

▲在年度报告中,正式提到“EmergencyService”且在Kbuilding(WestGate)

根据病案的记载,医院早在年6月份就开始试运行并接诊病人。9月15日,也就是协和正式开业的前一天,急诊接诊了一名韩国留学生患者,并进行了急性阑尾炎手术和弥漫性腹膜炎手术。

▲医院开业前接诊病人的病案记载

另外一份病历显示,年,一位患者因为头、腹部枪伤接受了急诊处置。当时处于*阀混战的时期,枪伤非常多,所以协和急诊病人也以枪伤和急腹症为主。

▲年,一位头、腹部枪伤患者的病历

年轻大夫的成长离不开急诊的训练,很多大夫需要到急诊接受轮转培训。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医学大师都曾在急诊接诊过病人。

▲年7月,张孝骞接诊一位急性阑尾炎的急诊病人

▲年1月,林巧稚接诊一位胎位不正、前置胎盘的孕妇

▲年3月,曾宪九诊治一位多处枪击伤患者并书写急诊病历

▲年4月,刘士豪诊治一位急诊病人

创立急诊科,树立中国急诊医学里程碑

关于“急诊科”的学科命名,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急诊医学的创始人邵孝鉷教授受邀撰写一篇介绍“emergencymedicine”的论文,他译成了“急救医学”。张孝骞主任审稿时改成了“急诊医学”,指出“急救”是急诊医学一种重要的临床救治手段,“急诊”更能体现“Emergencymedicine”,所以“急诊医学”这个叫法就延续了下来。急诊医学和急救医学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对急诊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急诊医学创始人邵孝鉷教授

邵孝鉷于年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医院内科的心肾组工作。当时急诊室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年,邵孝鉷转至急诊室并担任负责人。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邵孝鉷教授于年主持制定了《医院急诊室(科)建设方案》,明确指出了急诊科的建设范围、工作范围以及人员配备。这也是建科初期的一个指南性的文件,为我国急诊科的长远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年4月15日,急诊科正式成立,邵孝鉷教授被任命为第一任科主任。时任医院院长陈敏章为急诊科题词“高速度、高效率、高度责任感,一切为急伤病患者”,这也成为急诊科的科训。

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邵孝鉷教授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并连任第二届主任委员。

▲陈敏章题词急诊科科训

协助邵孝鉷教授创立急诊科的是周玉淑教授。她于年成为急诊科第二任科主任,也曾担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和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早在年2月8日,周玉淑教授就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重视和加强急诊工作》,也为推动急诊学科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急诊科第二任科主任周玉淑教授

急诊科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医护团队。有一张照片堪称经典,是邵孝鉷教授和急诊科几位护士的合影。当时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邵孝鉷教授非常幽默,他自称这张合影是“傻帽儿和他的女儿们”。

▲邵孝鉷教授(右一)和急诊科几位护士的合影

虽然当时条件非常简陋,但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

▲周玉淑教授(左)为急诊医护人员培训的场景

急诊科刚成立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大护士,小大夫”。因为很多的年轻大夫就是在急诊轮转,而护士则是相对固定的,经验反而更丰富,她们经常指导一些年轻大夫开展急诊诊疗工作。

▲急诊科护士

多学科诊疗(MDT)理念从急诊科成立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有一位病人宫外孕破裂出血,呼吸心跳停止。经过急诊医护人员的抢救,心跳复苏成功,但来不及到手术室,怎么办?妇产科吴葆桢教授当时决定就在急诊抢救室进行手术,经过共同努力,终于挽救了患者生命。

▲急诊科、妇产科等多学科协作完成手术

急诊科同样也贯彻三级查房制度,邵孝鉷教授和周玉淑教授经常带着年轻大夫一起查房。

▲邵孝鉷(右三)、周玉淑(右二)带领团队在急诊科查房

蓬勃发展,确立急诊科学术地位

年,急诊科迎来了第三任主任马遂教授,他在重症医学科工作过,医院副院长,也曾担任过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马遂教授在急诊科推行区域负责制,这种制度亦沿用至今。

▲年至年,马遂教授担任急诊科第三任科主任

年至年,于学忠教授担任第四任科主任,他是中国第一批急诊医学研究生,曾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

▲年至年,于学忠担任第四位科主任

在马遂教授以及于学忠教授的领导下,急诊科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近20年来,急诊科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之外,还承担多项重大保障任务,比如年的SARS防控、年的奥运保障、年的甲型流感以及两会、阅兵等重点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急诊科的医护团队也坚守在第一线。

▲急诊科除了完成日常工作,还承担多项重大保障任务

几代急诊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实现了从急诊室到急诊科的跨越式发展。年之前,急诊科位于老楼西门,后来又搬到了内科楼,直到年搬到急诊楼。团队也从几十人扩容到了现在的一百五十多人。

▲急诊科的位置变迁史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协和急诊科自专医院排行榜以来,连续五年一直位列榜首。急诊人经常称自己为“九心”急诊,但提供的是十分的服务。

今天的急诊科朝气蓬勃,相信在*的坚强领导下,在院领导的关心关怀下,协和急诊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急诊科核心组成员合影

往期“主任话科室”精彩回顾

点击打开

麻醉科*宇光

妇科肿瘤中心向阳

放射治疗科张福泉

临床营养科于康

变态反应科王良录

消化内科杨爱明

基本外科张太平

后勤保障处唐蔚蔚

放射科金征宇

护理部郭娜

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郁琦

教育处罗林枝

耳鼻喉科主任高志强

讲述/朱华栋

视频/李林院庆办

图片/医院急诊科

编辑/王敬霞

主编/陈明雁

监制/吴沛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主任话科史急诊科主任朱华栋传承历史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