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TUhjnbcbe - 2021/8/12 16:14:00
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http://pf.39.net/bdfyy/tslf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2、专业代码: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2、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拥护*的路线、方针和*策,热爱祖国卫生事业,有为全民健康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护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服务机构、养老机构中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四、培养标准

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

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4、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6、具有对危、急、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能力。

7、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

8、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知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知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10、具有良好的医疗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1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12、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三年制全学程周,大体分配如下:

理论教学:70周

教育教学实习:20周

考试及机动:15周

入学、毕业教育:3周

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7学时,每学时45分钟。

六、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进度

1、课程设置由2大模块构成: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

2、学时分配及进度见附表。

七、各科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基础课程模块

1、语文(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重点教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学习语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和一般文学常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数学(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为护理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3、英语(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4、体育(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主要内容为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5、信息技术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52学时)

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盒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络应用能力。重点讲授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知识;要求熟悉常用DOS操作系统命令,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和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习一种数据库语言并编制简单的信息管理程序,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

6、德育(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基础、卫生法律法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治经济学基础等知识,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治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7、医用化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学习后续临床课程及今后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生物化学理论和实践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糖、脂、蛋白质的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熟悉维生素的分类及功能,组织器官代谢的特点。了解生化检测的基本原理。

8、解剖学基础(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本课程内容包括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要求掌握人体主要脏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以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掌握人类起源、进化和个体发展的规律,掌握医学遗传性疾病的基本知识。熟悉人体胸、腹部的体表标志线,腹部分区,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体表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及其临床意义。理解内脏概念及与祖国医学脏腑的关系。

9、生理学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生理学概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泄、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10、病理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主要内容是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理学基础知识。

1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本课程包括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要求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法,建立无菌观念。熟悉免疫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人体与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

12、药物应用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药物应用护理基础知识。了解各类药物的新进展。在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并能作出初步的应急处理。

(二)专业课程模块

13、护理学基础(课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主要内容是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防护,以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

14、健康评估(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健康史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身体评估、常用实验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检查、常用护理病历书写及资料分析、护理诊断等。

15、护理礼仪(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是护士仪表礼仪、护士行为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理日常工作礼仪等。

16、人际沟通(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主要内容是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沟通的技巧、人际沟通在日程生活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及多元化背景下的护理人际沟通等。

17、内科护理(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是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等。

18、外科护理(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2学时,实践教学26学时)

本课程包括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特点,掌握腹部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特点,熟悉外科护理的新动向、新进展。

19、妇产科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本课程包括孕产妇的护理、新生儿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孕期检查。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产褥期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并能协助医生完成接生。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或及分娩期常见并发症或及合并症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制定新生儿护理计划,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的技巧、常识和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20、儿科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护理专业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护理、防治方法,熟练掌握儿科护理的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危患儿进行身心护理。

21、心理与精神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心理评估与治疗、心理护理、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等。

22、护理专业技术实训(实践教学90学时)

主要内容是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和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等。

23、急救护理技术(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急诊科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救护,以及常用救护技术及护理等。

24、社区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社区护理概论、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方法、家庭健康护理、社区保健、社区慢性病病人护理,以及社区康复护理等。

八、课程设置

1、教学计划安排

学期、学年

入学、就业教育

教学

复习考试

教学见习

毕业实习

机动

总计

第一学期

2

18

1

2

23

第二学期

16

1

1

2

20

第三学期

18

1

1

2

22

第四学期

18

1

1

2

22

第五学期

1

2

16

2

21

总计

3

70

6

3

16

10

2、教学计划进程表

序号

项目

课程

按学期分配

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18周

16周

18周

18周

34周

基础课程模块

1

德育

1

2.3.4

8

32

2

2

2

2

毕业实习:

1.医院实习32周,内科8周,外科8周,妇产科4周,儿科4周,手术室2周,急诊室2周,精神科2周,社区实习2周。

2.社会实践8周。

3.实习学分数计40学分。

2

语文应用基础

1

2

6

80

28

4

2

3

英语

2

1

4

72

60

12

2

2

4

医用化学基础

1

2

36

26

10

2

5

数学应用基础

1

2

36

26

10

2

6

体育与健康

1.2.3.4

8

24

2

2

2

2

7

信息技术基础

1.2

4

72

20

52

2

2

8

解剖学基础

1

5

90

60

30

5

9

生理学基础

2

3

54

44

10

3

10

病理学基础

2

2

36

30

6

2

1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

2

36

26

10

2

12

药物应用护理

3

4

72

54

18

4

小计

50

专业课程模块

13

护理学基础

2

1

10

80

3

7

14

健康评估

3

3

54

40

14

3

15

护理礼仪

1

2

36

18

18

2

16

人际沟通

2

2

36

20

16

2

17

内科护理

4

3

7

90

36

3

4

18

外科护理

3

4

6

82

26

2

4

19

妇产科护理

3

4

72

50

22

4

20

儿科护理

4

4

72

54

18

4

21

心理与精神护理

3

3

54

40

14

3

22

护理专业技术实训

4

3

5

90

0

90

2

3

23

急救护理技术

4

2

36

18

18

2

24

社区护理

4

3

54

36

18

3

小计

51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25

老年护理

4

3

54

38

16

3

26

中医护理

3

3

54

32

22

3

小计

6

70

38

毕业实习

40

总学分数、总学时数、周学时数

26

26

28

27

九、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保障

1、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进程,严格执行教学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的检查制度,严格教学文件的规范管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在学校质量监控小组的指导下,成立由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的监控的实施。下设: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小组、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和试训工作指导小组等工作组。

通过收集教学信息、评估教学效果、诊断与更新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对专业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小组负责。

3、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多元化原则,实行社会、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以综合后的主体评价结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评价。采取问卷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座谈会和网络信息平台等手段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从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各种素质的评价。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继续完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评价”等制度。

十、毕业条件

1、学生毕业成绩要求达到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目标的要求。

2、综合素质测评达到学校有关规定。

十一、编写单位和人员

单位:榆社县职业中学

人员:组长:李广信

副组长:张凯

人员:张吉吉、常永文、陈永*、王柯文、任娟、李素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