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浙医二院↑免费订阅
今天是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梗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每年新发患者至少有50万人,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且急性心梗患者约95%没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
建立心梗急救网,缩短院前、院中、院后三个环节的救治时间迫在眉睫。值得欣喜的是,我省已经建立心梗急救网络。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是该项目的浙江省执行主席。昨天下午,浙医二院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启动院内心梗急救网络,接下来,医院也将呼应启动,共同推动这一大型的心梗急救网络落地,为心梗病人赢得生死时速。
心梗救治每延迟1小时
患者死亡率增加10%
据了解,“11?20心梗日”代表了两个“”,一个是指当患者出现胸闷时,要知道打;另一个是指救治心梗的*金时间为分钟。
然而,前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一个企业老总急性心梗发作,却让司机开车到离家远,医院,结果因耗时太久丧命。
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王建安院长指出原因有三。
一是,老百姓认识不足,胸痛后没及时就医,医院,医院,也不肯呼叫,缺乏早期急救。
二是,急救系统运作机制,存在局限性,往往根据就近原则,可能将明确有胸痛症状的患者送往没医院,从而延误了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时间。
三是,医院内部急诊流程与胸痛救治流程不匹配,诊疗流程的规范化有待改进。医院后,因为救治流程等原因,耽误了抢救时间。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救治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随之增加10%。
急救车里将多台心电图机
医院能救治一目了然
为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成功率,王建安院长一直在呼吁公众、急救、医院三方加强协助。
在启动心梗急救网络后,浙江老百姓将感受到的变化是,急救车里多了心电图机、院前急救的医生更专业化、急救车接到病人后医院、医院而基本信息已经传到急救室等。
为什么强调市民要拨打进行急救,王建安院长解释,除了能在1分钟内出车的优势外,随着心梗急救网的建立,急救车将拥有一般车辆不具备的精准转送功能。
“急救车在接到病人后,可在车上直接做心电图诊断,用车载医院。还能给明确为心梗的患者服用急救心梗一包药,帮助控制病情。”王建安院长认为,院前急救需要做到这些。
记者还了解到,“心梗急救地图”联网后,医院具备急诊介入条件一目了然,可帮助急救医生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将患者送到最近、医院。
王建安院长强调,到了院中急救这一步,医院要规范急诊救治流程,医生需要准确判断病情、15分钟内赶到导管室,将急性心梗患者从进院到血管开通的时间控制在90分钟内,达到国际指南标准。
浙江省是急性心梗救治项目首批开展区域,以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5个地区的11家医院为核心,指导省内60家拥医院,形成区域救治网络体系,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率。
来源:青年时报11月20日
第A10版:健康新闻
浙医二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