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
锋
讲
坛
坚守急救初心
担当时代使命
本期主讲:王仕豪
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主任/*支部副书记
新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环境下,区医疗急救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勇于应对挑战,在服务大局中积极担当作为,在大战大考中主动发挥作用,以崭新的面貌谱写时代新篇章,在提升急救能力、作风建设、服务水平上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01
完善急救网络
提高急救业务精度
01
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绘蓝图
图丨奉贤急救中心新建总站
海港分站
泰日分站
竹港桥分站
中心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布局,缩短急救站点服务半径、加快急救服务反应时间。近年来,中心新设海港、泰日、竹港桥三个分站,奉浦、金海2个急救站点。今年急救中心总站将投入使用,“十四五”期间,还将在青村、柘林、南桥新城新建急救分站,届时将形成一个中心十个分站的网络布局,进一步缩短急救服务半径,优化网络布局。
近年来,中心急救车辆、急救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性能全面提升。自年起共更新救护车33辆,更新装备件。急救队伍逐年壮大,由年扩招前的89人到如今的人。急救速度不断加快,急救服务半径从6.5公里缩短为3.5公里以内,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从17分钟缩短为12分钟之内。
02
分类救护,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中心不断细化急救业务分类,优化运行模式。根据市民需求与实际业务开展情况,将院前急救分为急救、转院、非急救三类,以确保有限的急救资源(尤其是急救医生资源)最大程度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同时增加一线急救小组数量,达到每天13辆急救车、2辆非急救车待命。近年来,迟缓放车率降低7%,急救效率提高10%。
03
勇于担当,坚守疫情第一线
作为城市运行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形成“平时急救与应急救援一体化”的院前急救管理和服务模式。针对疫情,中心调度员在不影响受理时间的前提下,对指挥调度平台中的每一起受理信息进行科学分类,根据流行病学情况选派车辆,确保急救人员防护到位。
图丨新冠病*疫情转运小组
根据疫情发展需要,中心于年1月22日正式成立第一梯队第一组8人的负压车疫情转运小组,1月28日增加第一梯队第二组8人,并成立第二、三梯队共16人的转运队伍,形成2+2+4梯队模式,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稳定有序。抗疫至今,共转运余车次。
为守护区域百姓健康,共筑全民免疫屏障,中心积极响应,全力保障本区各点位疫苗接种工作顺利进行。截至发稿,累计派出急救人员人次,出动救护车次。
02
苦练急救技能
提升急救业务准度
01
夯实基础,强*练兵提能力
突发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三人心肺复苏考核
岗位大练兵
三基考试现场答辩
中心狠抓专业技能管理,每天急救技能训练;每周理论学习、质控检查;每季度急救人员“三基”考试;每年岗位大练兵。确保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在执行任务时能够从容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急救三到:
■每份病例交接到
■每位呼救病人电话指导到
■每项任务详细记录到
院前急救工作往往病种病因复杂、事发地随机性强。中心严格要求急救人员必须在出车的途中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电话回访,确认呼救地址、了解患者情况、指导家属提前处置,为到达目的地后迅速进行急救处置提供可靠依据,目前院前电话指导率已达到%。
02
信息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
安克急救指挥调度系统
中心年开始启用安克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新增了总站、分站、车辆、医生等全方位信息化支持,升级了更加专业的急救车载信息终端。通过结构化电子病历结合院前急救线上预警平台,做到从病人上车那一刻起,实现病情预报、生命体征、影像、语音等各种信息数据院前院内实时传送、互动、指导。
车载急救信息
急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信息资源、公务、事务的管理和运行一体化,完成了急救中心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优化。整个系统稳定可靠、为急救工作保驾护航,进一步提升了院前急救管理水平。同时,每辆急救车内安装监控设备,全程监控实时查看,并提供车载wifi,解决了急救设备、通信设备的用网需求。此外,中心配合市建立全市院前急救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体系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共享交换,推进院前急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03
打造品牌,志愿服务我先行
AHA急救导师团队
年上海市急救条例出台,急救知识普及被列为院前急救重要任务之一。中心建立AHA(美国心脏协会)培训基地,成立了一支10人的急救培训导师队伍,截至目前,先后为医疗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培训近43场,总计人。目前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基地(ITLS)正在筹建中。
世界急救日
中心积极开展“‘救’在身边”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坚持每月到不同社区、居委会、学校开展急救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百姓对急救知识的认识水平,累计开展活动余次,受益人群达余人次。
03
争做急救战士
提升急救业务速度
01
立足本职,实施*事化管理
准*事化管理
自年起,中心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实行“*事化”管理,并积极响应部队联勤保障要求,每年安排封闭式*事训练和岗位练兵,名急救人员分批加入预备役。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全体急救人员时刻处于急救应急状态,努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城市医疗特种兵队伍。
02
开拓创新,实施分级化管理
急救医师、急救员、调度员记分条例
中心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升服务能力,有效推动急救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自年开始,中心积极探索实施急救人员分级分类管理条例和12分记分制,进一步扎实了急救人员的工作作风,形成了“比、赶、超”的良好氛围。近年来,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逐年上升,仅年上半年度已心肺复苏成功15例。
03
提升形象,最美急救我先行
为进一步提高急救人员履职尽责,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的意识,中心从年开始开展“立足急救岗位、争创急救最美人”活动,以班组为考核单位,每日循环督查,并将巡查内容与质控考核相结合,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巡查网络体系。
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是一支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集体。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为城市公共安全和市民卫生健康提供温馨、快速、优质的院前急救服务,为奉贤卫生事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谱写新的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